这里是我们的家 是你童年许下愿望期待的样子
策划 李艳 许新云 撰稿 俞萍 摄 张辉
“又在这季节,花香茶香溪鱼悦,像那一个夏天,你种下彩色梦想最初的种子……”日前,金华开发区汤溪镇派溪童村党支部书记熊伟华和村干部们坐在一起,反复聆听新创作的村歌《派对未来》,悠扬的旋律蕴含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派溪童村通过提升乡村环境、发展特色农旅、做强共富文化等,一步步点燃村民心中的梦想,为小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能,向着多彩未来稳步前行。
起调
“家园的样子” 焕新了
面对老旧危房和拥挤杂乱的村庄环境,2016年,派溪童村启动“三改一拆”,拆除老旧房屋5000多平方米。然而,村庄并未立即焕发生机,反而因拆除区域杂草丛生显得更加破败。对此,村两委没有急于求成,多造房子,而是下决心带领村庄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村庄的长远发展。”熊伟华深知,要想改变村庄面貌,必须多想一步,快走半步。他主张以提升村庄基础设施作为突破口。借着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创建的东风,派溪童村整合规划拆除区域,除少部分落实村民批建房屋外,大部分的空间用作拓宽村道,建造办公用房、休闲广场、党建公园等。
“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但我们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派溪童村有新的机会。”回忆起那段日子,熊伟华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
2022年,派溪童村被列入省首批未来乡村改造项目名单,精心打造“一心两厅三园四坊”9大场景。如今的派溪童村,目之所及是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美丽的墙画以及独具匠心的景观小品,村里公共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齐全,儿童乐园、老年活动中心、文化礼堂、乡村会客厅等公共空间一应俱全。
“去年开始,其他村的人一说起我们派溪童村就竖起大拇指直夸,我自己也是这么觉得,脸上特别有光,腰杆子都直一点。”村民祝正达说。
“归来吧,这里是我们的家,这是你童年许下的愿望期待的样子。”如村歌所唱,这里成了村民的心之所归。今年,村里有40多户村民有建房需求,村委会统一收集并安排专人协助村民进行宅基地申报,免去了村民一趟趟找村干部、跑乡镇部门的麻烦。从上个月开始,原拆原建的户头已经开始动拆。
升调 “家里的营生”红火了
日前,记者跟随派溪童村监委会主任祝培春来到位于厚大溪畔的大草坪时,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搭台,为几天后的活动作准备。
祝培春介绍,草坪所在地原本树木杂草丛生,到处是挖沙后留下的大小水坑,平时少有人踏足。经垃圾清运、土方回填和生态重构,形成了25亩大草坪,打造成为“π·共富部落露营基地”。一到春秋两季,一顶顶白色帐篷在草地上错落排开,游客及各种研学团纷至沓来,打卡、烧烤、露营、钓鱼,尽享悠然时光。
“你坐在青青的草地,看着光影流过大地,相信爱是无限循环的奇迹。”村歌里吟唱的岁月静好,在派溪童村一隅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露营基地建成后,今年春季仅团队游客一个月就来了1万多人次,最多的一天来了1000多人,环村绿道上停满了大巴,本村服务人员不够用,还到隔壁村去请人帮忙。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说起发展产业,熊伟华感慨颇多。原来,伴随村庄大变样而来的是运维开支的大幅增长。“至少要把村里的开支挣出来。”抱着这个最迫切也最朴素的想法,去年初,熊伟华再次拨通了金华春秋国旅负责人的电话,这次他等来了一句“可以试试”。
此前,熊伟华跟春秋国旅的接触已有4年。他每年都会邀请旅行社来考察,但对方每次都说不着急,“我知道,他们担心村庄的承载力”。
2023年春,村里迎来了第一批客人,是小学生研学团队。因为没有经验,村干部和村民们手忙脚乱做着接待。当时旅行社订的餐标是10元每人,村两委指定了八九户农户,要求以招待自家宾客的规格招待好孩子们。后经统计,每家每户都做出了人均十五六元的餐标,家里的土鸡蛋更是无限量供应。这样的诚意,让合作的旅行社彻底放下心来。
如今,见惯了“大场面”的派溪童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团队接待经验,车辆指引、景点解说、配餐服务等一条龙。去年,派溪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眼下,紧挨着大草坪的60余亩农事体验田内,水稻长势喜人迎来灌浆期,田间小路用浅色水泥砖铺就,为即将到来的秋季研学季做好了准备。
转调 “家人的角色”转变了
村民严旭红做了20多年生意,如今多了一个研学服务员的身份。春秋研学旺季,她和伙伴们从早晨6时便开始忙活,准备桌椅和烧烤食材、配送餐食、收拾场地,一直要忙到下午3时,每天可赚取150~200元劳务费。
像严旭红这样几乎全职投入研学服务的村民已有四五人。记者来到村民祝正庭家中时,被告知他和另外3名村民一早就被旅行社接走,到别处支援招待团建客户。“村里几个熟练工都快变成旅行社的编外员工了。”祝培春笑称,“以前是村干部等着村民来办事,现在是村干部上门找村民去办事,旅游团一来,大家都是服务员。”
据了解,通过研学接待、环境维护等劳务工作,派溪童村已给40多名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去年仅村里支付的工资就达30多万元。
另外,针对需要伴手礼的团队,派溪童村创新思路统筹全村资源,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番薯粉、豆制品、有机大米等,经统一包装后制成伴手礼,既提升了农产品价值,让农户直接受益,又将地道的农家土特产送进了千家万户。去年,该村仅伴手礼一项就为农户创收20多万元。
围绕“π·共富部落”,派溪童村在带动村民共富的道路上并未止步于此。据介绍,依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村里正着手打造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示范展馆,以及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互动场景和研学课程体系;以露营作为引爆点,村庄接下来将配套农家乐、便利店、土特产店等,并依托厚大溪绿道将周边村庄串联起来,为旅游消费提供更多新场景、新产品。
夜幕降临,派溪童村的篮球场灯火通明,来自周边村镇的居民比本村人还要积极,早早就来占位。这个坐落在厚大溪畔的篮球场是十里八乡公认环境和硬件设施最好的篮球场,附近还有专门为孩子打造的沙滩,目前已经成了除大草坪外的另一个“人气王”。根据规划,未来这片区域将新增运动设施建成体育公园,打造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在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记者手记
“家长的初心”
换民心
“归来吧,这里是我们的家,这是你童年许下的愿望期待的样子。”村歌结尾的这句歌词,唱进了市级选调生、派溪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鲁扬超的心里。驻村两年,见证并参与了村庄从到处都在搞建设的“大工地”变成村民期待中的家园,“派溪童村的变化,让我深切体会到,党建统领是核心、产业先行是关键、为民造福是根本”。
派溪童村新落成的党群服务中心大楼是村里比较特殊的存在,楼上被设计成了一个个公寓套间。原来,拆除老旧房屋时,村两委的初衷是将这幢大楼打造成养老公寓,集中安置有需要的老人。后来随着多元安置落地,养老公寓的需求没有了,如今却为村庄接待更多类型的旅游团队创造了可能。
乡村的发展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一件件小事的累积,一段路的修缮、一个厕所的改造、一块宅基地的报批,都是为民办事的细节。当人心凝聚,一心为民解决问题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改变,更是未来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