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复夏:屡建战功的轰炸手
记者 李晓艳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子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1932年,国民政府在杭州笕桥成立中央航空学校,培养第一代飞行军官。国难深重之际,1700余名毕业生挺身而出,血洒长空。
1913年出生的吴复夏就是其中一位。
吴复夏是东阳市南市街道西坞村人,家境优越,有兄弟三人。他学习勤奋,先后考入省立七中(今金华一中)初中部、高中部。“九·一八事变”后,吴复夏投笔从戎,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学习期间,他刻苦钻研,飞行技术进步很快,能驾机空中一次连翻7个跟斗。而当时美国教练驾机空中一次仅能连翻3个跟斗。毕业后,吴复夏被分配到空军第一大队任少尉侦察机驾驶员,后改任轰炸手。他多次奉命出战,在多地入敌阵侦察、轰炸,屡建战功,晋升为中尉队员。
1938年3月16日,吴复夏与射击手虞卫民、驾驶员王景常同机从南昌起飞,与5架友机一起,奉命轰炸被日本占领的杭州笕桥机场。在这次战斗中,他们一举炸毁敌机11架、仓库4座,炸死日军20余人。
胜利返航之际,吴复夏在富阳新登上空突遭敌机截击,双方发生激烈空战,吴复夏一连击伤3架敌机,忽然座机右边油箱中弹起火。千钧一发之际,吴复夏果断命令虞卫民、王景常跳伞,自己驾机直撞敌机。吴复夏壮烈牺牲,时年25岁。
吴复夏牺牲后,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从延安给他的家属寄来慰问信,称吴复夏“具有民族气节,对敌英勇作战,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为他题词:“凌空伐挞,吾军所赖;成功成仁,精神永在。”
吴复夏生前一直有办学的愿望。牺牲前,吴复夏曾顺路回家与家人道别,恰巧两位兄长也从衢州开化回家,兄弟三人聚在一起。吴复夏对兄长说:“国难当头,军人以杀敌报国为职责,生死存亡,未可预料。我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附近10多个村子没有一所学校,农民子弟读书有多困难啊!要是我们村里能办一所小学,真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家里分给我的产业我不要,如果我活着,我想卖掉产业造学校;如果我牺牲,你们就用我的抚恤金办学,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愿望,请兄长务必记住!”
根据吴复夏遗愿,家人把抚恤金连同60亩田产,另拨出15亩良田作校基,筹建小学。1939年1月学校动工建设,1940年竣工,建成了2层教学楼3幢、一幢厨房、一幢纪念厅,这就是复夏小学的前身。
学校建成后,周边10多个村庄的孩童得到了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1941年,第一批孩子入学。此后每年,复夏小学都会迎来一批新生。
83年来,复夏小学一直守望着吴复夏的心愿,解决了一方农民子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难的问题。复夏小学里的抗日烈士吴复夏纪念馆内呈现了吴复夏烈士的英雄事迹,并保存了大量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