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衷情 金华剪纸与新加坡学生的“十年之约”
记者 俞夏冰/文 韩东儒/摄
9月21日,一支来自新加坡工艺教育西区学院的研学团队来到金华市剪纸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每年研学路线都不同,但剪纸博物馆是一定要来的。”领队老师之一的周冠志说,2014年,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就被精巧的剪纸技艺俘获,因而每年都带领学生重游此地。剪纸博物馆馆长詹东明得知,连夜从杭州赶回金华,赴这场十年之约。
詹东明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华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剪纸技艺传承千年,现在发展也跟上了新时代的步伐。”詹东明说,非遗传承需要创新,创作的题材要与时俱进,前段时间《黑神话:悟空》游戏大热,他创作了一幅《黑悟空》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
面对新加坡来的学生,詹东明介绍了金华剪纸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情况,并从剪纸的构图方法、工具、创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讲述和演示,还手把手教大家选取纸张、折纸、剪制、装裱等。在他细致耐心的指导下,一幅幅赏心悦目、精致大气的图案纷纷出炉,学生们从学习和尝试中感受到剪纸的魅力。
此次研学活动共有36名新加坡学生参加,他们大多是新加坡华人。“小时候,我婆婆会教我剪窗花,但这样系统地了解剪纸艺术还是第一次。”学生林泽明说。此次新加坡工艺教育西区学院的研学活动是该校与金华市技师学院交流项目的一部分,学生们不仅在校园里进行课程学习,还深入城市中,探寻文化景观与特色美食,全方面认识一个文化与科技交织的文明金华。
“我们除了这座位于古子城的金华市剪纸博物馆外,还在金华开发区苏孟乡新开了一间剪纸文化艺术馆。”该馆副馆长金晨介绍,为了更好地传承剪纸技艺,他们将继续打造非遗研学项目,推出现代受众喜欢的剪纸周边产品,如书签、台历、纪念画册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