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宅镇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百花齐放 一路高歌
记者 卢师慧 通讯员 何飘逸
天高云淡雁南飞,硕果压枝桂飘香。在这大地丰收的季节里,东阳市马宅镇魅丽艺术团22位成员演绎的舞蹈《芳菲蔓影月明中》,获得东阳市2024镇乡文艺汇演第一名。
民间文化资源是一笔珍贵的财富,积淀了千年历史的记忆,凝聚着世代百姓的智慧。近年来,马宅镇着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创新表现样式,传承民间传统文艺,通过探索建立培育发展机制、传承创新机制等方式,促进村级民间文艺队伍迅速成长,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如今,4支镇级文艺队伍各放异彩,一路高歌,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魅丽艺术团:
舞动马宅新风尚
“我们拿到第一名!”9月23日晚,东阳市2024镇乡文艺汇演结束不久,得知成绩的马宅镇魅丽艺术团团长卢旭丽便迫不及待地与记者分享了这个喜讯。
一周前,记者走进马宅镇基层文化站,见到了正在紧锣密鼓组织排练的卢旭丽。“马上要去参加全市的文艺汇演,大家每天都从晚上7点排练到10点。”说起自己的团队,卢旭丽满是骄傲,一旁是满墙荣誉。自2019年以来,该团队连续4年获评东阳市农村优秀业余文艺演出团队。
魅丽艺术团成立于2017年5月,现有成员100余人,是马宅镇级文艺队伍的“门面”担当。去年,该团队还代表东阳参加金华市第十五届集体广场舞比赛,并获得优秀奖。
回忆团队成立之初,队员们凭借一腔热情聚在一起。当时,所有设备都由大家众筹而来。不仅如此,自成立起,逢年过节团队便会举行公益演出。2017年重阳节,该团队和马宅镇马宅村部分村民众筹了千余元,为该村80岁以上老人包粽子、表演节目,该项公益延续至今。该团队共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100多场,名声在外,收获村民点赞。
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今,在马宅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魅丽艺术团的队伍不断壮大,规章制度也日渐成熟。队员们的课表贴在文化站的墙上,每天课程都排得满满当当。“老百姓的笑声和快乐,就是我们幸福的源泉、继续前行的动力。”卢旭丽表示,做文化,就是得付出。
民乐团:
奏出乡村好声音
咿呀的丝弦声和苍劲古朴的唱腔,伴随一阵阵喝彩声,秋日夜晚的马宅镇文化长廊里,一场文艺节目刚开演,就吸引了不少村民。他们搬来板凳,饶有兴致地欣赏表演。马仁忠是忠实观众,早早便推着轮椅到长廊边等。“我每次都会过来看,有时是乐器演奏,有时会有人唱婺剧,感觉生活多了些乐趣。”
马宅镇民乐团成立于2019年5月,现有成员67人。每逢星期六晚,民乐团成员就会准时到文化长廊“上班”:二胡、笛子、古筝等乐器齐上阵,为乡村文明增添了不少色彩。团长杨德宝在镇上经营一家药品店,是团里的二胡手。“我从小就喜欢二胡,以前空闲时在店里练一练,现在镇里提供了平台,不仅让一群热爱音乐的人聚在一起,还得到专业训练,走向更大更好的舞台。”杨德宝说,如今,有不少队员在马宅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团里的乐器也从最初的二胡、唢呐、小胡琴、笛子,丰富到现在的贝斯、扬琴、琵琶等10多种。今年,马宅镇政府更是争取了3万元资金,用于民乐团采购各类乐器。
队员陈洪春从零基础成长为团里的鼓师,并在不断地学习其他乐器。队员马立强仍在成人文化技校学习,在今年中秋晚会上第一次登台,演奏了贝斯。聊起未来,他们说:“希望能一直演奏下去,向更多人展现马宅镇新时代农村风貌和农民风采。”
公益演出队:
传递文化暖民心
马宅镇公益演出队是一支平均年龄最大的队伍,成员里多为60岁以上。别看成员年龄相对偏大,唱歌、跳舞、乐器样样都会。队长朱丽姣今年69岁,带领这支公益演出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之前的队名是马宅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成立的初衷就是以公益事业为主。”朱丽姣说,她是马宅镇人,但一直生活在横店镇。由朱丽姣带领的横店镇禹山社区梦圆演出队小有名气。2016年,朱丽姣带着梦圆演出队在马宅镇南江养老院做公益时,遇到当时的镇干部。“你是马宅人,也回来马宅成立一支队伍吧。”一句话便让朱丽姣决定再建立一支队伍。
2017年,朱丽姣成立马宅镇公益演出队,并带着家人、朋友以及梦圆演出队队员,在马宅镇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和文艺演出。“当时刚回来,愿意和我一起做公益的村民并不多。”
随着走过的村庄越来越多,公益演出队的成员也渐渐多了起来。“现在有活动,我们自己可以上了。”2018年加入公益演出队的马巧珍说,公益演出队的成立让大家都很开心,以前街坊邻居闲下来,大多串门聊天。现在大家都忙着公益演出队的事,日子也变得有趣起来。队员马强红也积极参加公益演出队的每一场活动。
今年妇女节,马宅镇公益演出队在马宅镇张塘村开展“送戏下乡”活动。2021年开始,朱丽姣教队友们敲大鼓、练舞,并开始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我们每年都会下乡,马宅镇所有村子都去过了。”
“公益演出队不是专业队伍,在什么节日就排什么节目。每次都是网上找一找,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学一学,什么都会一点。”朱丽姣说,她希望这支公益演出队让马宅镇各村都享受到文化带来的魅力。
姐妹花演出队:
点亮村民夜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马宅镇文化站的院子内便响起昂扬的音乐声,村民们吃过晚饭后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在马宅镇姐妹花演出队的指导下,随着音乐欢快地舞动,歌声、笑声、音乐声此起彼伏,让乡村的夜晚变得更丰富多彩。
近年来,得益于马宅镇政府的各项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变化。为丰富村民娱乐生活,以跳广场舞为主的姐妹花演出队应运而生,是一支成立仅两年多的“年轻”队伍。良好的文艺氛围,充分调动了村民健身的积极性,队伍从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人。
“村民每天晚上就在这里跳舞,村里晚上都是欢乐的氛围。有些村民虽然不会跳舞,但他们吃完晚饭后会来文化站看跳舞,也算是一种放松。”有村民说道。
“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广大村民的支持与参与,我们希望通过各类娱乐活动,让村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同时为东阳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马宅力量。”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马宅镇将充分发挥乡村舞台的阵地作用,组织更多文娱活动,让村民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主角”,带动乡风民风转变,让文化的种子在马宅镇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