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6版:金报东阳·特别报道

行政执法效能最大化 涉企业活动影响最小化 为民服务效益最优化

“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的东阳实践

记者 陈启宇 通讯员 蒋健励 陈勇

今年以来,东阳市围绕“行政执法效能最大化、涉企业活动影响最小化、为民服务效益最优化”目标,从行政服务增值化、涉企检查规范化、执法办案高效化、协同帮扶实效化、队伍建设体系化等方面入手,推出一项项实招、硬招,有效解决生硬执法、过度执法、重复执法、低效执法等突出问题,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更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该市“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连续两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2024年第一季度综合评价指数位列全省第一。

“预约式”

指导服务厚植营商沃土

“门店马上开业,多部门组团上门指导让我们更省心。”近日,东阳市横店镇某火锅店即将开业,为避免违规经营风险,该店负责人通过手机小程序提交“预约式”指导服务申请。接到“预约体检”订单后,属地镇街以及相关部门组成“服务团”,根据申请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全方位指导服务方案。

“体检”现场,执法队员对照指导服务方案进行逐一检查,并一次性告知垃圾分类、油烟排放、燃气安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实现多个事项一步监管到位。“市场主体有需求,我们就上门送服务,贴心细致做好指导,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东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横店中队副中队长王一峰说。

据了解,今年8月,东阳市聚焦企业风险防范需求与执法扰企难点,推出“预约式”指导服务,通过市场主体“预约点单”、政府部门“组团服务”的形式,帮助市场主体高效排查防范、识别纠正、整改消除违法违规行为,构建起“双向奔赴”的营商新生态。

“预约式指导服务不纳入执法程序,且指导结果不纳入行政处罚,不会对市场主体信用产生不良影响,指导服务结果较好的市场主体,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检查频次,实实在在减少对经营的干扰。”东阳市综合指导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更好地推进“预约式”指导服务,前期,该市围绕红木家具、影视文化、建筑业三大特色产业以及新开业市场主体、问题突出企业等,编制行政指导(指引)手册,目前已经梳理6类23大项事项,经营主体可以对照清单进行“点单”。

目前,东阳市已建立“东企通”线上预约申请渠道,市场主体相关负责人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申请,也可到东阳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进行线下申请。

“简案快办”

跑出案件办理加速度

除了“预约式”指导服务提升监管执法的增值效能,东阳市积极构建执法办案高效处置新模式和新机制。今年4月,吴宁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成功办结东阳市“简案快办”首例案件。当天,吴宁街道一娱乐场所因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受到行政处罚。

“当天案件当天就能办结,办案效率提升不少。”执法人员表示,以往办理普通程序案件,从现场取证、调查询问、处罚告知到作出处罚决定,耗时短则一周,长则半个多月;“简案快办”大大缩短了办案时间,提升了行政执法质效。

据了解,今年4月,省综合执法办推出“简案快办”执法模式,执法人员通过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上的“简案快办”模式系统,现场取证后,可以将《立案审批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告知审批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等文书合并审批,审批通过后以短信形式将文书送达当事人。

“‘简案快办’是指对部分案情简单、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社会影响小的普通程序案件,当事人自愿认错认罚,且对违法事实和法律适用没有异议,办案机关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简化取证方式和优化审核审批手续等措施快速办理。”东阳市综合指导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简案快办”优化了取证方式和审批流程,实现案件快办快决,有效避免了案件当事人来回奔波等情形。截至目前,该市已办理“简案快办”案件100余件。

“亮码检查” 引领涉企执法规范化

近日,东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江北中队联合江北市场监管所,对辖区内沿街店铺开展联合检查行动,执法人员进店后主动向店主出示行政检查“行政行为码”,随后根据“掌上执法”App显示的检查表单,逐项对照开展检查。执法人员边检查边把结果输入手机,店主签字确认后检查完成。

“原先执法部门上门检查,其实心里挺没底的,不知道他们检查什么内容。现在手机上扫一下,检查内容一目了然。”东阳市区一家生鲜超市负责人黄先生表示。

“亮码检查”是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的一项新举措。今年5月以来,根据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东阳市全面开展“亮码检查”工作,实现行政执法检查全流程在线运行、留痕可溯、实时监督。东阳市综合指导办负责人表示,这样能有效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等问题,从而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现场检查后,被检查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对此次检查进行评价。对于同一家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接受同一个或不同部门检查等情况,东阳市综合指导办将进行预警通报,倒逼规范前端检查,实现“码”上有问题,马上解决。

主动亮码彰显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心,可以更全面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相关数据表明,自今年推行“亮码检查”以来,检查量有了减少,截至8月底,该市共开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13360次,减少企业干扰7303次,检查频次同比减少29.4%。随之而来的是检查的精准性得到大幅提升,其中,检查问题发现率从去年同期的不到5%提升至19.4%。

“三书同达” 推动高效整改

在做好涉企执法规范化的同时,该市全力推广实施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三书同达”制度是指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向违法企业制发《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一并提供《行政指导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这一机制旨在通过“一处罚、一告知、一指引”模式,实现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教育和指导相结合,推动企业规范经营和信用修复。

近日,东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向东阳市某企业负责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一并送达了《行政指导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三书同达’不仅对企业整改提出建议,还指导我们如何修复不良信用记录。”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有针对性的整改与帮扶,可以让企业事半功倍。

据了解,在以往的涉企行政处罚中,往往更侧重于处罚,“三书同达”制度既让企业了解相关法律依据和法律责任,帮助企业开展后续整改工作,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又耐心指导企业如何进行信用修复,减少企业“失信”成本。

今年4月,东阳市开始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执法 “三书同达”制度。《行政处罚决定书》告知企业违法事实以及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信用修复告知书》告知企业信用修复条件及流程;《行政指导建议书》则分点罗列规范经营建议,让当事人知道为什么违法,如何纠正,如何避免再次发生同类违法行为。同时,针对专业性较高的行政处罚事项建立规范化流程,明确整改标准、整改步骤,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消除违法状态。

今年以来,东阳市累计发放“三书同达”272份,实现对企业“行政处罚—行政指导—信用修复”的全链条闭环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更好协助、引导、支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专多能” 推动队伍建设体系化

8月下旬,东阳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能力强化培训班在宁波大学举办,各乡镇(街道)和执法部门业务骨干参加。

本次培训以“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分组讨论”形式,邀请多名专家教授,专题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行政监管方式方法等内容,并围绕基层治理模式、镇街“一支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质效等进行学习交流。

“通过专项培训,我们在日常执法办案中更加从容。”歌山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人表示,随着“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日渐深入,基层执法人员遇到法律知识储备不足以及实务上的短板等,专项培训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助推高素质专业干部队伍建设,今年以来,东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制订培训计划,牵头组织实施教育培训,通过开展跨部门联合办训方式,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知识、执法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东阳市综合指导办还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分类分级测试,常态化开展大练兵大比武,同时每季度开展案卷评审活动,切实提升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和水平。

今年,根据“分类实施,精准微调,高发易接”原则,东阳市对18个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事项目录进行调整,新增部分发生频次高,易承接、易管理的事项,收回部分专业性要求高、镇街承接较难的事项。事项调整后,乡镇执法更加精准有力。为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去年,该市按照标准化建设、常态化管理、增值化提升,“三化”融合,深化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横店、吴宁、六石综合执法队获评全省“枫桥式”执法中队,数量位居金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