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功绩
——致敬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金华的先进模范人物
记者 黄晓华 季俊磊 陈月丹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八婺英烈’主题雕塑……”烈士纪念日前夕,金华烈士纪念园讲解员周新果更加忙碌了,不少学校、单位组团前来参观学习。
在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墙上的员工信息牌依然可以看到出入境管理局原副局长傅煜华的身影,而且排在最前面。该局局长李丹说:“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11年,但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沈云华平常走在路上,经常有人和她打招呼,说一家三代都是她接生的。这次,谦逊的她原本婉拒采访,听记者说到家有孕妇,向她取取经时,立马打开话匣子。
……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的事业就是靠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作为生力军和骨干来推进的。”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回望革命、建设、改革的漫漫征程,金华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成为一道最美风景。虽然他们所在领域、所作贡献不同,但只要是为了人民作出的奉献和牺牲,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时间抹不去的璀璨记忆
炮火硝烟的岁月在王风的脑海中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哪怕今年已经103岁。
王风是金萧支队老战士。194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46年到1949年三年多里,他以教书为职业,秘密从事地下党工作。“搞秘密工作,天天都是提心吊胆的,金华解放那天我觉得天终于亮了。”那年王风28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走过战争年代,根植红色沃土,岁月将王风的满头青丝染成银发。他一生酷爱剪纸艺术,小时候剪,参加革命时也剪,如今还在剪,他将时代的变迁剪成一幅幅绯红的作品,获得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一级剪纸艺术家、中国剪纸艺术家等称号。
和平年代的军人则有另一番风采。1965年出生的方永刚,从金华一中毕业后如愿进入军营,凭着扎实的文化功底,入伍后从事技术兵种,并很快成长为一名雷达修理技师,后分配至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雷达站工作。
“一年365天,雷达天天要保养,每周每月进行大的检查保养。”方永刚说,当时部队很缺雷达修理方面的人才。他刻苦研读专业书籍,学习各种修理方法,最终在海军雷达侦察类大比武中连续三年获得雷达操作一级技术能手。
但是,艰苦而美好的时光被一次意外打断。1991年元旦,一年没回家的方永刚申请到了探亲假。他放心不下山上的设备,临行前再次爬上了雷达装备。
万万没想到,气温低导致台阶结冰湿滑,方永刚不慎摔落地面无法动弹。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还是没能保住右腿髋关节,只能进行假体置换。出院后,他拿到一本写着“二级乙等”的残疾军人证。那年,他26岁。
部队领导安排他回地方养伤。但部队很缺像他这样的技术人才,他决定继续留在雷达站,培养技术骨干。这一干,直到他2002年退休。2009年,方永刚当选全国自强模范,是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唯一的代表。
奋斗者脚下的从来不是坦途,有人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离39岁生日还有3天,傅煜华的脚步戛然而止。
他在出入境管理局工作近10年来,受理审批的证件申请超百万份,实现群众“零投诉”,办证数据“零差错”,多次立功受奖。2013年5月4日凌晨,傅煜华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傅局几乎每天都和群众打交道,他总是坐在办证大厅10号窗口,一坐就是一整天。”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审批科科长叶剑勇和傅煜华共事多年,他记得2012年全市的公民因私出境审批量为28万人次,傅煜华的审批量就达15万人次。
傅煜华牺牲后,他的警号057701被封存。但是,英雄不会被忘记,省公安厅追授傅煜华同志“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并追记个人一等功。2013年8月16日,公安部追授其“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吴杲章、王月英,一对因水电结缘的伉俪。“我们有幸投身新中国水电建设事业,虽然经历了一些艰辛,但始终觉得是幸福的。”老两口说。
1957年,新婚不久的吴杲章接到任务,赶赴建德参与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吴杲章回忆,当时新安江一片荒凉,条件十分艰苦,没有风钻,就挥动18磅榔头,将钢钎扎进岩石打炮眼;没有汽车、挖土机,就用畚箕装渣,靠肩膀搬运……新安江水电站让浙江成为水电大省,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后来,夫妻俩又先后参与建设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吴杲章还作为技术专家委派到阿尔巴尼亚支援水电站建设。
在平凡的岗位上,守住初心、默默前行,往往能够收获不平凡的业绩。作为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创始人之一,沈云华从1960年毕业参加工作,就未离开过临床一线,现在每周还安排了5天班,与退休前无异。
从医64年,执刀2.3万多例,从未出现过差错或事故。对一名妇产科医生来说,这是一份光荣的履历,但群众和同事记得更牢的是那些温暖的瞬间。
有一年,金东区源东乡大雪封山,参加工作不久的沈云华和同事冒险进山抢救一名产妇。他们对产妇进行紧急处置后,将其带回医院抢救。路上,产妇突然呼吸困难,沈云华赶紧取出消毒过的导尿管插进产妇咽喉,毫不犹豫地用嘴把痰吸了出来,大人小孩都保住了。(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