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文庙碑记弘扬地方文化
记者 唐旭昱/文 楼冀阳/摄
“古者文庙,固府学所在,前为祭圣大成殿,后为学宫明伦堂,故合称庙学云。婺之文庙,亦如是已,庙与学合而为一也。创于晋,盛于宋,明清建毁频仍……”国庆假期,不少参观金华府文庙的市民在大成门前驻足,阅读《重建金华府文庙碑记》。
“这碑记是谁写的?”读过的人难免好奇。
碑记的作者是我市资深学者黄灵庚,浦江人,原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金华文化圈的人对他并不陌生,著书做学问是他的生活日常。
易懂又不失韵味
以碑文铭记历史
从古至今,在重建或重修文庙时都要立碑,请当地有名望的人撰写碑记或碑铭,金华也不例外。比如,历史上的金华府文庙于康熙七年(1668)由郡守吴公翀重修,也写过碑记,记录当时重修文庙的经过。碑记是历史遗存,将来考证金华文庙史,历代的碑记是主要依据。
此次重建文庙,有关方面邀请黄灵庚撰写碑记。
重建文庙一事,黄灵庚认为意义重大。他在碑记中写道:“夫庙学者,乃一州尊师崇学之象征,牖民迪俗之圣地也。际此文化复兴、重教强国之日,重建婺州庙学,所以探化原、务根本者矣。”
“牖民”,意为教育、启迪民众;“迪俗”,意为引导风俗,使之向善;“探化原”,指探究风化一方的本源。整篇碑文,文言文与白话文穿插,既朗朗上口,又颇有韵味。
碑记最后一段,黄灵庚采用四言韵文形式,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古婺八县,居浙之东。文庙府学,灵气所钟。大贤间出,吕氏伯恭。阐明圣学,其道朗融。中原文献,丽泽是宗。武夷倡道,湖湘折冲。三家鼎足,于此会通。何王金许,后先接踵。婺学之兴,声光烈风。名登廊庙,配享儒宫。矧兹府学,造士之栋。莘莘学子,复兴是逢。机动籁鸣,泉赴川涌。三年之顷,执礼告功。础龙甍凤,棁文楹彤。气象壮丽,焕乎曈昽。师道尊严,诗书传诵。业精于勤,芳轨是奉。惟念此邦,文物衍丰。其气频发,流电转虹。有望来者,承先徽踪。辟我儒门,践行是崇。北山巍巍,婺水淙淙。来游来歌,攸宜士众。圣谟孔彰,万古一统。伐石勒辞,用昭无终。”
有人问,最后一段四言韵文为什么不用“铭曰”而用“诗曰”?黄灵庚解释,这是体裁不同,题目《碑记》,用“诗曰”;题目《碑铭》,用“铭曰”。“诗的内容高度概括,也是对前面记文的提炼和补充。”诗中描绘了文庙建筑,提到吕祖谦、北山四先生等金华涌现的杰出学者,也讲到影响深远的金华学派。黄灵庚还写道:文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地方文化的支柱。他特别解释,诗中的“泉赴川涌”表现八婺人民齐心合力,如同泉水汇聚成河,奔腾向前的景象和气势。
这篇碑记,黄灵庚花了三四个小时写出初稿,但是修改费时费力,并不容易。他笑笑说:“年纪大了,思维迟钝,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本应该由年轻人承担,希望八婺大地有更多好学青年,从事文言诗文写作。”
专注地方文献整理
助力金华学派研究
黄灵庚写的书一般用文言文,如《楚辞章句疏证》,280万字,没有一句白话。
黄灵庚是我国研究屈原和《楚辞》的权威学者,多年来积极参与浙江地方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出版,主持编写出版了一批经典书籍。9月下旬,《吕祖谦全书》与大家见面。
2007至2008年,《吕祖谦全集》(16册)陆续出版发行。“由于当时条件、人手限制,今存吕祖谦著作没有全部收录。”黄灵庚说,2017年12月,金华市政协、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古籍出版社再度联手,启动《吕祖谦全书》的编撰,主编工作又落到他头上。
《吕祖谦全书》与《吕祖谦全集》的区别,主要有三:
一是根据已出版文献对《吕祖谦全集》进行校订。黄灵庚介绍,同样一本书,每个版本都要找出来,然后逐字逐句对比。“邀请许多专家、学者朋友一起参与校对、编辑,花的是时间和精力。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看得更仔细。”
二是增加了《十七史详节》《通鉴详节》。这两本书体量很大,共计1400万字,是吕学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吕祖谦的史学思想。
三是对《吕祖谦全集》的26种书作大规模修订。《左氏博议》《皇朝文鉴》《丽泽集诗》三书是推倒重来,其他都有不同程度校改。如《东莱集诗》,存世只有一部宋刻孤本,藏于国家图书馆。由于当时复制底本困难,只能先派人将孤本《东莱集诗》的目录抄回来,然后根据目录,从他集中辑集成书,最后再派人到国家图书馆与孤本比对。
“做文化工程的大项目,真是太不容易了。”黄灵庚坦言,《吕祖谦全集》《吕祖谦全书》耗费了10多年精力,“不过,其意义不能以个人得失去衡量。《吕祖谦全书》出版,必将为研究吕祖谦、研究宋代理学、追溯浙学渊源提供更丰富、更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也必将为金华文化建设发挥作用。”
黄灵庚今年81岁,即便迈入耄耋之年,也未停下做学问的脚步。他透露,450多万字的《宋濂全集笺注》年底将出版,150万字的《东莱集笺注》也已发排。
吕祖谦之后,黄灵庚最关注的金华名人便是宋濂。“宋濂是金华学派的集大成者。”他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有没有影响力,主要看他的书有没有再版。从元末到民国,宋濂的书共出过25个版本,这极为罕见,且数量不断递增,明代版本有75卷,民国达到83卷。
“原先,记录宋濂存世诗歌176首,通过多方寻找,包括在日本找到两部《萝山诗集》5卷抄本,我在新书中将他的诗歌扩充到559首。”黄灵庚介绍,在《宋濂全集笺注》中,他给每一篇诗文都进行了注释,写明宋濂创作的时间、原因,以及所表达的含义等。“《宋濂全集》不到220万字,《宋濂全集笺注》达450多万字、110卷,计诗文2342篇。”
黄灵庚说:“金华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有生之年,很高兴能为家乡文化的挖掘、研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