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兰溪新闻

农文商旅深度融合 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兰溪打造“李渔文化标识地”

金晓 摄

金晓 摄

记者 金晓 张帅

“这里挺热闹的,整条街的商铺都与李渔文化有关,民俗活动多又好看,在这里拍拍照,吃吃美食,是假期游玩的好去处。”10月1日,游客郑女士身穿汉服,一大早就与朋友相约来到李渔风情街。这个国庆假期,以李渔生活美学、时尚潮流文化、商业烟火气息为特质的兰溪市永昌街道李渔风情街全新亮相。

打造李渔标识: “战略愿景”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明末清初的李渔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位籍贯兰溪的“湖上笠翁”,是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享有“东方莎士比亚”“世界戏剧大师”的美誉,在文艺创作、戏剧理论、编辑出版、园林建筑、书法绘画、医学颐养、文化休闲、生活艺术等方面都有建树,为后世留下许多文化瑰宝。

兰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李渔研究会开始,从官方到民间一直在推动李渔文化的挖掘与利用。2011年,兰溪举行纪念李渔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在芥子园边上新建李渔文化公园,增加城市文化内涵;2020年,在李渔离开夏李340周年时,李渔故里夏李村让李渔魂归故里,建设笠翁才情园,恢复伊山别业;2021年,兰溪举办李渔文化周,启动芥子园提升工程,邀请全国戏剧名家、文化大咖来兰溪寻根李渔文化;2022年,李渔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名单。

2022年最后一天,兰溪召开市委十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提出推动实施“1458”发展战略体系,即坚持1个战略导向,深化4大战略路径,形成5项战略成果,实施8条战略举措。其中要形成的5项战略成果里面,第一项就是打造“李渔文化标识地”,这让许多文化人感到非常振奋。李渔文化提了很多年,但真正写入市委决议还是第一次。

深挖李渔文化:“闲情偶寄”

李渔风情街全长约1000米,以前是夏李村前往兰溪的必经要道。李渔当年从这里走出兰溪,走向全国,25岁时前往金华考取秀才第一名,获取“五经童子”称号;40岁时去杭州,成为全国有名剧作家、文学家,为后世留下500多万字作品;60岁时带着他的戏班回家乡,在老街为百姓演戏取乐,当时的县令赵滚送来“才名震世”的牌匾。这是一条以文化赋能、以快乐共情、以产业共富的老街,是兰溪最早形成的集市,曾经商铺林立,客商云集。但随着交通的变迁,老街渐渐衰落,在新时代的今天,永昌街道渴望老街的复兴,以李渔文化赋能来重振老街活力。永昌街道以共同富裕为出发点,深入挖掘李渔文化和老街资源,将李渔文化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在保留糕点坊、打铁铺、老戏台等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引入李渔生活馆、闲人渔舍、渔舍乡、渔你有圆等李渔主题美食茶饮品牌,以及繁锦园艺、喜见、涂个开心手作铺等文化体验类新业态、新元素,既保留历史的韵味,又融入现代的活力。目前,老街已入驻商家50多家,日均客流量破万人。

国庆期间,李渔风情街推出传统戏剧、皮影戏、草坪音乐会、阁楼音乐秀等表演,“李渔”和“乔王二姬”穿行老街、手绘戏曲脸谱、荷花灯寄托心愿等互动体验活动,并以“夜经济”为特色,开展凤凰飞天、李渔灯游行、音乐晚会等活动,更有李渔美食展览,“蟹壳黄”“金鱼戏莲”等美食飘香四溢。一场“闲情偶寄、品味李渔”的文化盛宴,唤醒沉睡已久的老街。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有一句话:“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兰溪深化李渔戏剧研究院“三破”机制改革后,商演场次、收入年均增长超40%。2023年以来受邀赴德国、荷兰、越南等地开展交流演出,成为全国首个代表国家“文化出海”的县域院团,相继复排《风筝误》等经典剧目,新编《李渔别传》《笠翁传奇》等婺剧大戏以及歌曲《李渔国》等一系列李渔文艺精品。婺剧《李渔坝》获评“李渔杯”首届全国清廉戏曲优秀作品展演活动优秀剧目。永昌街道入选第三批省戏曲之乡。

“夏李村作为李渔故里,有非常丰富的戏剧文化资源。近年来,村里通过深挖李渔文化资源,立足乡村旅游、沉浸体验、研学文创、夜间经济四大业态培育,全力打造李渔文化朝圣地、乡村旅游胜地。”夏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文敬说,村里将持续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李渔文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实旅游与乡土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2023第二届李渔文化周首次突破地域局限,创新性地将李渔家乡地 (兰溪)、成长赋能地(如皋)、科举成名地(金华)、创业总部地(南京)、终老归隐地(杭州)等五个重要节点城市进行结合,成立长三角李渔文化创新联盟,发布《李渔文化城市创新联盟倡议》,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合力构建文化发展共同体,已先后举办“重返芥子园”书画院藏品展等。

激活李渔密码:“有戏有味”

兰溪聚力打造“李渔文化标识地”,以李渔诗词戏剧的“新”、为民办事的“实”、文化发展的“富”,为“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蓄势赋能。在李渔看来,为民造福贵在求真务实;对兰溪而言,始终以实干担当书写民生答卷,推动“治村经验”传承发展。论发展之道,从《笠翁对韵》中读懂共富愿景。在李渔看来,文化发展当启智润心、普及普惠;对兰溪而言,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共同富裕,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精彩。据不完全统计,兰溪目前已成功打造“李渔家宴”“渔品汇”“李渔稻田创意农业”等品牌,截至2024年上半年,“李渔+”全产业链产品服务产值超35亿元。

9月30日,兰溪市举行李渔文化赋能共同富裕成果发布会,介绍在挖掘和传承李渔文化方面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兰溪持续深挖李渔文化,激活李渔文化基因,从基因解码、文旅融合、艺术传播、文创开发和品牌打造五个维度,全面挖掘李渔文化的魅力和时代价值。在基因解码上,实施兰溪千年文化解码工程,邀请专家学者对李渔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专门的智库和研究机构,促进李渔文化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在文旅融合上,芥子园、李渔村、永昌老街等地的文旅设施不断完善,规划李渔文化寻根游、闲情偶寄体验游、笠翁对韵研学游等一系列文化游线。在艺术传播上,李渔戏剧研究院进行体制改革,精编李渔经典剧目,在国内外巡演,创新推出“美丽兰溪·李渔文化”宣推短视频60期,截至目前全网阅读量超6000余万次。在文创开发上,成立李渔文创产业联盟,抱团做大李渔产业,通过考察调研和协商会议明确发展方向,做好“李渔”“李渔稻田”“李渔家宴”“李渔家茶”“夏李村李渔”“木子渔”“芥子园”等品牌的市场统筹与推广。在品牌打造上,通过举办文化周、名家朗诵会等活动,加强李渔文化的品牌效应。

永昌街道打造的全国首个以李渔命名的创意稻田空间,推进“一粒米”革命,颠覆性发展传统农业,成立新创客联合体,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兰城李渔家”公共品牌。

“李渔文化标识地”的打造,对于兰溪来说也是一次文旅融合的深度探索。兰溪持续深化“兰溪日子、有戏有味”文旅IP,不断擦亮兰溪“李渔故里”金名片,推出3条李渔主题旅游线路,串联永昌夏李村、芥子园、诸葛八卦村、游埠早茶街等景区,积极对接招引李渔文化产业项目。

兰溪市政协副主席、李渔文化赋能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陈兴兵说:“下一步,兰溪将进一步利用李渔文化研究院等平台,更好地总结李渔的精神内涵。发挥婺剧优势,讲好李渔故事,使其适应时代的审美变化而历久弥新。积极推进李渔文化中心建设,构建诗性李渔游线,做好李渔文创产品‘渔品汇’推介,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和特色,探索与李渔文化更深度的融合,纵向、横向多维度打造‘李渔文化标识地’,促进李渔文化艺术形态、生活形态、城市形态、产业形态、美学形态立体呈现,充分彰显李渔文化的魅力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