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金职大办学30周年走出高职教育发展特色之路

产教双向奔赴 “职教高地”梦想开花

本报消息(记者 季俊磊)10月18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迎来办学30周年。该校建校30年来,为社会累计输送了20余万名毕业生,更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祝响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开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晓峰等一大批杰出校友,为区域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994年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今年5月31日从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高校。此前,该校曾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学校(A档)建设单位、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连续五年蝉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项目总数和学生数全国第一。

“金职大”姓“金”,是最鲜明的底色。建校30年来,该校始终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立足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对接省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金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大民生领域,积极发展智能制造、航空交通、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以及学前教育、农学、医养健康等民生相关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留金率超35%。

多年来,该校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主动下沉县域,构建“主校区+N个分校区”的区域融合办学新生态,挂牌武义职校、九峰职校、磐安职教中心、实验中学4所附属中职,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义都市新区等紧密协同,联合8所中职学校、3所高职院校、2所普通本科高校、63家合作企业、4所科研机构及3家行业协会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并延伸至细分领域的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与金华发展深度融合,目前已经形成藤蔓紧密连结的“地瓜效应”。

除了赋能本地发展,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还先后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省部共建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试点项目1个,与新西兰合作建设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怀卡托国际学院,在卢旺达设立海外分校——穆桑泽国际学院,先后培养留学生1200余人,不断扩大我市教育领域的国际朋友圈。

“学校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深化‘技术技能型、能工巧匠型、大国工匠型’人才新内涵,全面布局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形成独具特色、全新赋能的校地合作新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金华样本。”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王振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