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三十而立向新而行义博会特刊

文章导航

参展商与采购商的双向奔赴

“我们与义博会共成长”

“双童”吸管创始人楼仲平在义博会推广可食用“吸管面条”

楼仲平和他的“吸管王国”

义博会海外展印尼站

何犁红(左二)在义博会接待外国客商

记者 何晓峰

累计服务参展商超过5.3万家;吸引境内外采购商430余万人次,其中境外采购商达32万余人次。这是过去29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交出的成绩单。

从1995年办在市场通道内的名优新博览会,到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日用消费品展会,30岁的义博会犹如一艘巨轮,一路踏浪前行。有的“乘客”一路相随,有的伴随一段旅程,有的中途“登船”,目的地都是驶向更辽阔的远方、开辟全球更大的市场。

一个成熟的展会,除了展览、交易等基础功能,还能汇聚大量的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客商流、人才流、技术流等,满足采购商和参展商的多种需求,可以说是采购商与参展商的一场双向奔赴。

义博会30年的成长历程,就是与采购商、参展商相互推动、相互成就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很多参展商从小摊贩、个体户、经销商、代理商、小企业起步,在义博会上收获订单、发掘新客户、收集行业发展信息,一步步积累,伴随着义博会一路成长、做大做强;很多初来乍到的采购商,通过义博会上各地企业带来的优质新品、市场爆款,“一站式”比货比价,快速找到心仪的产品和供应商。而源源不断的新老客户、参展商会聚义乌,不仅把“中国制造”带往全球,也助力义博会做优做强做精做专,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之路。

“我们与义博会共成长”,这是众多参展商、采购商的心声。每一届都争取让参展商、采购商满载而归,则是义博会倾尽所有给予的最佳回馈。

30年驰而不息,义博会风华正茂。未来30年,期待与义博会继续风雨同舟、砥砺前行。

共同成长

义博会助企驶入“快车道”

30年来,不少企业与义博会一同经历风雨、互相成就、共同成长。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首届义博会举办时,双童吸管创始人、“吸管大王”楼仲平只是一家作坊企业的负责人,刚刚创办企业生产吸管,在原先的篁园市场经营百货摊位。

那一年,他的摊位恰好在义乌首届名优新小商品博览会办展主通道的边上,无需申请展位就可享受展会带来的“流量”。这届展会虽然原始又简陋,但吸引了知名品牌英雄钢笔、普立华照相机等众多“大厂”参与,5天展期涌入百万人次的客流,市场里人群熙攘,热闹非凡。

也正是这次展会,在楼仲平心里种下品牌化发展的种子。1995年下半年,他报名参展第2届义博会。从篁园市场通道到梅湖会展中心,再到如今的国际博览中心,“双童”年年参展。

如今,一根利润仅为8厘钱的小吸管,每年创造出2亿多元的产值,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双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饮用吸管生产企业。去年,“双童”缴税近2000万元,跻身义乌市工业企业50强榜单第32名。

“‘双童’从一家作坊企业成长为全球吸管产业的领导者,一定程度上是义博会推动的。”楼仲平说,早期“双童”走的是内销路线,没有国外客户,是义博会帮助企业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据楼仲平介绍,早年间,企业想打开海外市场,差不多只有参加广交会一条途径。但当时义乌企业想拿到广交会的“入场券”并不容易,“双童”早期申请了10年都没能如愿。

义博会的出现,无缝衔接了广交会。大量外贸公司、国外客户在广交会后来到义博会,促进义乌产品扬帆出海,也反向推动企业进行改革和转型,进一步提高标准、提升品质。

“义博会帮助很多像‘双童’这样的企业,第一次打开海外市场的大门。”楼仲平清楚记得,1996年参加第2届义博会时,迎来第一个产品出海的契机。当时,来自安徽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吕爱东走进“双童”展位,与楼仲平相谈甚欢,成功签下第一笔外贸业务。此后,“双童”外贸订单不断,安徽粮油、欧洲Task、香港利丰等成为“双童”忠实的外贸伙伴,每年都有数量庞大的货柜订单。

在这个过程中,“双童”不断创新。2016年,楼仲平带着可食用淀粉吸管亮相义博会,现场煮起“吸管面条”,瞬间成为展会的“明星”,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的目光。今年,楼仲平透露,除了会在义博会展位上继续煮“吸管面条”宣传,还会带着自己的新书《韧商》到场签售。

“以前,我们依赖义博会寻找国外客户,现在对‘双童’来说,品牌展示的作用更大一些。”楼仲平说,今年“双童”拿下义博会8个展位,要让世界看到一个不断成长的“双童”。

“双童”是义博会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很多义乌本土小企业通过家门口的展会亮出品牌、挖掘客户,也有很多市外企业利用义博会和义乌市场的“世界窗口”,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据主办方统计,截至第29届义博会,已累计服务参展商超过5.3万家。

宾客如云 义博会就是家门口的“会客厅”

“我们的工厂和公司展厅都在义乌,参加义博会的客户,可以直接带到公司或工厂参观,非常方便。”说起义博会,义乌博众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犁红很有感情。她认为,对义乌企业来说,义博会更能增加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感,也能提高后续产生订单的成交率。

创业21年,何犁红是义乌目前为数不多、在纸袋包装领域做出独立品牌的商家。2008年,她创立MIKIREI(米凯伦)品牌,产品远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所有小的礼品店到大的商场,都可以看到我们的礼品袋”。

品牌在上升期,一开始何犁红对义博会并不感兴趣。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一名意大利客户的电话,“客户说好几次参加广交会后来义博会,都没有看到MIKIREI,于是建议我,家门口的展会也该多参加”。

与客户的这番交谈点醒了何犁红。原本只重视广交会等国内外“大展”的她,意识到原来义博会在客户眼中也很有分量。“我就把义博会的展位当成是企业的展厅,国内外新老客户来‘会客厅’里喝喝茶、聊聊天,生意更容易谈成。”

2018年,作为义乌市礼品包装商会会长,何犁红组织礼品包装企业抱团参加义博会,一口气拿下50多个展位。“义乌是国内最大的包装生产基地,在义博会上组团亮相,也有利于打出义乌的礼品包装品牌,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近年来,随着义博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亮相展会。温州市奇妙双手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义博会的常客。从2017年至今,该企业连续参展,收获不少新客户、新朋友,也从义博会上收集到不少行业前沿资讯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据悉,“奇妙”公司生产的卫浴产品种类齐全,每月都会推出不少新品,产品热销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区域。该公司总经理张晓春带队参加过广州、上海等地的不少展会,都面临同一个烦恼:“我不可能把公司所有品类的产品都搬到展会上,客户想找产品、看工厂很不方便。”

义博会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参展费用不高,获得的外商也多,而且距离近、来回方便,可以帮我省下不少时间和精力。客户想去厂里,随时都可以。”张晓春说,她特别看重义博会的“会客厅”功能。“近期已有不少广交会客户说好要来义乌会面,我也通过国外媒体,邀请一些外商来义博会逛逛,这样企业与展会良性互动,可以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内外兼修 义博会助企走向大舞台

优质的参展商、丰富多样的展品是展会成功的一半,而要让展会有持续的生命力,精准的采购商是关键一环。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29届义博会,共吸引境内外采购商430余万人次,其中境外采购商达32万余人次。

“我们一直很重视采购商的邀约,尤其是外籍采购商和一些商超、大型采购团,为供需双方精准匹配。”义博会组展方、商城展览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义博会将继续做好增值服务,展会期间将组织两场采购洽谈会,根据境外客商的采购需求,精选供应链企业参与“配对”,为他们搭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服务很不错,采洽会能让我们快速找到合适的商家,也能提供给我足够的资讯。”印度外商DSOUZA AUGUSTINE PETER在中国从事外贸已有20年,早在2004年就到义博会采购,至今已参加19届。他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来义乌采购一些文具、玩具以及照明产品等,年出口量200多个货柜。今年,他期待在第30届义博会上有新收获。

“参加义博会能大大提高采购效率。”来自叙利亚的采购商AL JOHMANI SAMIH参加过多次义博会采洽会。他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帮助采购商完成“一站式”“一条龙”下单。在展会上直接看样、业务洽谈、检验产品质量……如果是义乌本地或周边企业,还可以直接到厂区实地考察,省时又省力。

为了让采购商实现家门口订货,近年来,义博会加大“海外展”的频次。今年3月以来,义博会就开启海外展“自营”模式,利用义博会在海外市场的成熟品牌,组织有意愿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在当地举办义博会海外展,至今已成功举办柬埔寨、印尼、墨西哥等多站。

据悉,义博会海外展重点在东南亚、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培育以义乌小商品、义乌制造为主题概念的自办展,打造义博会海外展自主品牌。同时,通过展会的营销引流功能,扩大义博会、义乌市场、义乌城市在举办国及周边辐射国的影响力及知名度,把海外客商及合作伙伴引入义乌。

“出国参展是外贸企业获取海外订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商城展览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通过参展和海外客户面谈,新产品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身的体验感,更有助于提高下单率。同时,企业也能趁机考察当地市场,了解客户需求和国际市场动向,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发产品,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以2024义博会海外展印尼站为例,该展会于5月30日至6月1日在印尼雅加达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共吸引采购商1.3万人次,收获意向客户3900余名,达成意向订单960余笔,涉及总金额2900余万元。此外,展会现场成交订单182笔,实现成交额510余万元。

“印尼站我也去了,收获颇丰。”作为义乌市品牌发展促进会会长,何犁红带着该协会部分成员参展,不仅拜访了当地的品牌代理商,交流最新的行业信息,还实打实收获了不少意向客户。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她表示,有了义博会海外展这个“出海”平台,接下来将会组织更多商会、协会成员“抱团”走出去,开辟全球更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