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3版:三十而立向新而行义博会特刊

以贸兴展 以展兴业 以会兴城

义乌持续放大展会“乘数效应” 会展业“金名片”成色十足

记者 方静 龚喜燕

金秋时节,又逢展会旺季。

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第18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刚落下帷幕,第30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出口商品展(简称“义博会”)又将接档开展……一场场展会接踵而至,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商流、物流、车流、信息流、资金流,熙熙攘攘间彰显了义乌会展业昂扬向上的发展态势。

会展业被誉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产业进步的助推器。早在1995年,义乌创办首届中国小商品城名优新小商品博览会,由此揭开义乌会展业的发展序幕。30年间,义乌坚持市场、产业、会展“三驾马车”协调发力、相辅相成、互促共荣,无论是展馆基础设施、展览行业经营主体,还是展会数量、展览面积、会展活动都在不断扩容,展会“朋友圈”越做越大、做精做专。

在这过程中,义乌不断强化政策供给、优化办展环境、创新办展模式,厚植会展发展新沃土,释放会展经济牵引力,持续推动市场繁荣和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产业转型等方面搭建重要平台。

纵观义乌会展业30年发展历程,市场、产业催生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业也促进了市场、产业的持续繁荣兴旺,并由此带动酒店、餐饮、交通、旅游、广告、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赋能城市蝶变提升,走出了“以贸兴展、以展促贸、展贸互动”的特色发展之路。

去年,义乌举办经贸展览51个,展览面积104.66万平方米,展览数量和面积均创历史新高,展览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县域城市首位、浙江省前列。今年1—9月,义乌成功举办全国婚庆道具仿真花展、文具礼品展等38个经贸类展会,展览面积超78万平方米,其中新办饰品工厂展、眼镜业展、照明展等10个专业展,会展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盎然景象。

从义博会发轫,到如今每年举办50多个经贸展览,义乌既是享誉全球的商贸大市,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会展城市,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十大会展名城”“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名城”等称号,今年7月获评“典范会展城市”,会展业成为义乌又一张分量十足的“金名片”。

培优育强 会展活力持续释放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从1982年的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到如今的国际商贸城,义乌市场经过40余年的艰苦跋涉,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背靠市场这一特色和优势,1995年,义乌在全国开创集贸市场举办大型博览会之先河,义博会应运而生。

历时三十载,义博会从小到大、从义乌走向世界,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行业展会,而是引领义乌会展业发展的“龙头”和“风向标”,也是展示义乌辉煌发展历程的一扇窗口,见证了义乌会展业从零起步到专业化运作的全过程,更为其他展会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从义博会起步,成立义乌首家专业展览机构——中国小商品城展览公司、建成启用当时全省最大的专业展览场馆——义乌梅湖会展中心,到申办义乌首个全国性专业展——中国制笔及原材料、零配件展览会,先后承办文交会、旅博会、森博会等“国”字头展会,义博会、森博会、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先后通过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数量居全国县级市前茅,会展品牌效应日趋凸显。

近年来,在义博会等大型综合展的带动下,老牌展会焕发新机,新兴展会初露锋芒。电商博览会、进口展、装博会等品牌展会不断涌现,五金、框业、文具礼品等一批市场化专业性展会蓬勃发展,由此也带动会展行业整体向前。目前,义乌已有专业会展机构40余家,展位搭建、广告设计、展会礼仪等产业链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展览业直接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

从义博会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百花齐放”,义乌不仅因市场而兴,更因会展而名。为进一步促进会展业发展,义乌相继出台展览活动管理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全国首个绿色展览运营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在全省率先实施会展审批备案“一件事”改革,实现全程网办、企业一次不跑,不断优化会展营商环境。同时,开展会展业务培训、行业沙龙、外出研学等,做好服务和监管,保护会展业知识产权,规范会展业市场秩序,为“一业兴百业”“一行带万行”开拓新空间。

展贸协同 展会与市场互促共荣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为酒店用品及餐饮业提供了海量的源头好货。”9月下旬,浙江商图会展负责人陈庆文刚忙完2024中国义乌国际酒店用品及餐饮业博览会,就着手筹备下一届的展会招展工作,他对明年的展会充满信心。

陈庆文的信心和底气,来源于义乌拥有数万家酒店用品及餐饮业经营商家。“义乌市场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在义乌就可以和全球做生意。我们不愁参展商和客商,也不愁办不好展会。”陈庆文说,得益于展会的辐射带动作用,义乌市红杉树酒店用品、扬州两面针酒店用品等中国行业知名企业及各产业集聚地企业抢抓全球商机,借展会拓展更广阔市场,也进一步推动义乌酒店用品及餐饮业的繁荣与发展。

市场与会展联动、展会与贸易互促,实现展场联动、相互引流,这已成为义乌众多展会制胜的一大“法宝”。今年7月下旬,新加入会展“朋友圈”的首届中国义乌日用百货科技创新博览会,通过展会与市场联动,成功为国际商贸城四区的日用百货经营区引流4000余人次采购商,累计达成意向订单超5000万元。

为提升展场联动效应,百货展期间,义乌小商品城日用百货行业商会还专门在四区二楼七街设立首条“日用百货创新精品街”,精选100余户商家,汇聚塑料制品、清洁用品、母婴用品、厨卫用品等近万种行业精品,并对精品街进行整体硬件升级,实现商铺美化、亮化,以提升日用百货行业辨识度。开街仪式上还举行新型日用品模特走秀、免费领样品等活动,进一步打响义乌日用百货整体品牌,为市场商户链接全球更多客商,助力“义乌制造”走得更远。

义乌市场联动展会加快“走出去”步伐。每年举办义博会境外展,今年计划举办5个,目前已举办义博会韩国展、柬埔寨展、印尼展和墨西哥展。此外,去年文化用品行业协会成功举办义乌首个行业境外自办展——印尼东盟文具礼品博览会,今年10月成功举办第二届,带动义乌市场众多文具人、文具品牌“扬帆出海”。

“市场+行业协会+展会”抱团作战,已成为当下会展业市场化改革趋势下义乌办展新模式。去年以来,工艺礼品、饰品配件、宠物用品、饰品、日用百货等行业商协会先后创办行业专业展,企业、客商踊跃参展参会,并通过展会的带动效应,不断为市场引入新商品、新商家、新客商,对促进市场繁荣、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市场转型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每逢展览期间,义乌市场相关专区客商都会较日常增长30%以上。如义乌框画展举办时,也会在市场和专业街举办新品订货会、促销会,开通义乌国际博览中心至国际商贸城三区画业市场、赵宅相框专业街免费往返大巴,每年为市场相关区块带去专业客商超4万人次,其中国际商贸城装饰画交易区在框画展期间的交易额超过平时3个月的总和。

随着直播等市场新业态、新模式的更迭,义乌创新“展会+直播”新模式,设立全国首个展播基地,引导展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宠物用品展、五金会、饰品工厂展等多个展会利用市场客商和小商品城官网Chinagoods平台,有效引流数万名采购商,不断推动市场与展会互促共荣。

借展兴产 厚植产业发展新动能

办好一个展,带活一条链。近年来,义乌顺应行业细分、高度专业化发展新趋势,不断创新办展理念和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加强行业合作,充分依托商协会办展,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展会平台。

截至目前,义乌已先后培育与市场密切关联的细分行业专业展28个。其中,框画展、仿真花展、文具礼品展等3个展会规模居全球第一,成为行业内的顶流展会。值得一提的是,仿真花展、文具礼品展今年首次启用国际博览中心二层展馆,展览面积超7万平方米,向着更专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

专业展是行业风向标、资源聚合器。近年来,义乌围绕培育10条重点产业链——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医疗健康六大新兴产业及纺织服装、时尚日用品、化妆品、印刷包装四大优势传统产业,创办培育了美容美发、百货、饰品、印刷包装等10多个产业专业展。各个专业展瞄准产业集群大方向,集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行业流行趋势研讨、新品发布等各类信息汇集交流,呈现“串珠成链”之势,有力推动相关企业和产业的产品迭代、工艺改进和创新能力提升,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框画展为例。2006年,义乌顺应框画产业拓展市场需求,减轻本地企业赴国外参展高成本压力,培育专业展览公司创办了首届框业博览会,搭建全国首个专业框画展贸平台。经过近20年发展,框画展从首届130余个展位,发展到每年春秋两展、共计3200余个展位,累计吸引近30万名国内外专业采购商前来参观采购,成为全球框画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之一。

“我们始终专注于框与画细分领域,不断赴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招引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延伸行业,邀请专业采购商,打通原材料、制造设备、设计创意等上下游产业,同时联动影楼、家居、文化等产业,构建框画产业生态圈,推动全链条资源要素加速向展会集聚。”义乌框画展相关负责人表示,框画展依产办展,根据框画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不断丰富展会内涵、集聚客商资源,应产业需求育展、聚产业链条强展、循产业趋势策展,从而不断为展会做大做强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小展会办出大影响。得益于框画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关企业和资源要素加速向义乌及周边地区云集,推动产业加快升级。依托框画展企业集聚效应,义乌先后成立框业、画业协会,并以展会为纽带,不断吸纳会员,推动需求链、供应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截至目前,框业协会已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企业160余家。办展至今,义乌及周边地区框画企业由最初的60多家扩张至700余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框画产业基地。”义乌市框业行业协会会长刘建均说。

借展兴产,以产促展。义乌文具礼品展和文具产业也是展产融合、相互赋能的又一标杆。义乌市文具行业协会通过举办文具礼品展,7年间催生了文创企业300余家,自主品牌率从40%提升至92%,产业产值从250亿元提升至380亿元。

正如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首席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储祥银所言,“会展是形式、表象、载体和平台,产业是内容、本质、对象和演员”,会展和产业在紧密联动间实现了互相成就。

展城融合 抢抓会展消费新赛道

办好一个展,不仅能带活一条链,更能提升一座城。传统认为,会展业具有1∶9的产业带动效应。如果会展业的直接收入是1,那么其对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收入为9。或者说,如果会展业的直接投入是1,那么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收入是9。无论哪种说法,都肯定了会展业“一业带百业”的辐射带动效应。

春江水暖鸭先知。酒店住宿等配套设施和服务,通常最先感受到这股“会展热”带来的“溢出效应”。

“我们酒店有300多间客房,义博会期间肯定是一房难求。”9月下旬,记者致电义乌银都华悦酒店时,销售部经理吴卓媛表示,距离展会还有1个月,义博会期间的客房已有50%被客商预订,“按照往年情况,开展前几天基本都订满了”。

银都华悦酒店位于外商云集的宾王商圈,毗邻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今年以来,该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2%,其中八成是外籍客人。“义乌大大小小展会多,对引流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展会期间客房入住率和餐饮都有明显拉动。”吴卓媛告诉记者,酒店方面十分重视“展旅联动”,与文具展、框画展等专业展执展方都有深度合作。“义乌的展会服务越来越好,很多专业展都会为参展商和客商提供酒店预订服务,甚至有食宿补贴。展会期间,也会有一些配套的论坛、会议等,我们酒店每年也承接不少展会活动。”

会展业作为城市经济的催化剂,有效带动酒店、餐饮等社会消费。据义乌公安部门对酒店入住数据调查显示,今年以来,义乌市入住酒店房间量在展会期间均高于日常25%以上,大小宾馆餐饮经常爆满、一房难求。如文具礼品展举办时,仅组展单位就预订了义乌及东阳130余家酒店超2.4万间客房。

当前,义乌正在打造“义乌好好逛”首个文旅IP,餐饮酒店等全力升级服务,给客商更好的食宿体验。“针对客商需求,我们在B栋大堂区专门开辟一个商务洽谈区,为入住客商免费提供咖啡、茶水等增值服务。”吴卓媛说,在餐饮方面,该酒店也会根据入住客源结构,针对性地推出一些适合外商口味的特色美食以及本地风味的小吃等,让客商宾至如归。

会展兴,百业兴。会展经济已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是城市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每年有效带动义乌酒店、餐饮、交通、旅游、广告、物流等相关产业收入超100亿元。接下来,义乌将大力建设和发展与市场、会展相关的交通物流、金融保险、宾馆餐饮、广告设计等配套设施和服务,不断提高城市的接待能力,持续擦亮义乌“会展名城”这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