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统集团有限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优化产业链 激发新动能 跑出加速度
记者 钱旭升 文/摄
屠宰车间内,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抓紧生产,数十名工人在清洗、切割、包装等岗位上有序忙碌着;宽大的火腿车间内,香味扑鼻,一排排形似琵琶的火腿整齐地悬挂在发酵架上,穿戴整洁的技术工人正在熟练地查看火腿发酵情况;现代化的养殖场内,憨态可掬的猪猪在自己的“别墅”里饮水、吃食、散步……
昨天,在华统集团有限公司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家禽养殖等业务领域现场,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这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正焕发着澎湃活力。近年来,这家位于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民营企业坚持优化产业链,激发新动能,跑出了加速度。
守正与创新
在义乌市义亭镇姑塘工业区,华统屠宰车间大门口单独设置了产品和生猪的出入口,并配有专用的自动喷雾消毒通道。官方动物检疫部门人员和公司品控检验人员在生猪进场入口处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耳标,并核对检疫票上的信息与实际查验情况。
“屠宰车间内,官方动物检疫部门在屠宰线上设置体表、内脏、胴体等检疫岗位,华统还增设副产品、旋毛虫、出厂等检验岗位,在屠宰过程中对畜禽进行检疫和检验。”屠宰检疫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不合格的畜禽将会由无害化处理中心统一拉走处理。
经过登记、宰杀、加工、包装等一系列严格的处理程序,出厂前,每只畜禽都会配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合格标志”和华统公司的“产品基本信息标识”,“一证两标”便于消费者直观地查看产品的生产单位、生产日期等信息。最后,通过浙江省数字畜牧应用系统“浙食链”App和华统股份自建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从生猪采购、生猪进厂登记、批次送宰、屠宰批次录入、条码追溯、发货扫描出厂销售等各个环节信息登记,实现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流程监测,可逐头追溯到生猪源头。
华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俭勇介绍,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承为人民生活“提供绿色、安全、优质的肉制品”这一使命,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要求,推行食品安全周期质量管控体系,创建了以“四不作假、三不让”为核心的华统质量风险管控模式。
坚持守正的同时,“华统”也积极创新。在正康(义乌)猪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幢占地10亩、高6层的智能化“公寓”是2.8万头猪的现代化生活区。生猪饮用水统一过滤消毒,饲料利用气动自动输送,粪污通过泵送直达有机肥发酵罐,有效避免人、猪、料层间的交叉。
“养殖场有自动控温、自动喂料、自动清粪的先进设备,我们干起活来轻松多了。”生猪饲养员老刘说,像猪粪,通过密闭管道便可直送有机肥发酵罐;像温湿度的控制,有各种设备,既能保证空气新鲜,又能实现冬日加温。以往猪场存在散养管理不便、喂食相互争抢、猪栏外食槽空间太小、加料不便等问题,养殖场通过建立智能饲喂系统,实现精准饲喂。
“目前,公司已建成18个现代化楼房养猪场,年生猪出栏产能可达300万头。这种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养殖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还有利于把控生产过程及管控疫病,提升猪群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华统股份畜禽养殖事业部总助付开云说。
“华统”针对畜牧业的生产发展特点,积极对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引进国内一流的自动化设备,全力助推畜牧养殖全程机械化,推进大型集约、绿色生态的标准化、全自动规模饲养模式,为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传统与现代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火腿市场的消费需求日渐扩大,创造了百亿级的庞大市场。金华火腿历史悠久,有自身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文化,是金华的一张金名片。具备原材料、技术等先天优势的“华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开始火腿加工生产。
传统金华火腿制作受天气影响较大,制作周期较长,产品质量不稳定。“在继承火腿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我们对火腿加工工艺进行改造,投资3.6亿元从意大利引进两条能模拟自然界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智能化生产线。”朱俭勇说,生产线采用数字化控制、室内恒温发酵技术加工火腿,打破炎热夏天不能加工火腿的限制,实现火腿加工从传统工艺到数控生物发酵工艺、从季节性生产到全年工厂化生产的两个转变,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
据了解,传统火腿的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高,口感偏咸。“华统”引进的新工艺可以通过控温、控湿降低火腿含盐量,以适应更多群体的饮食习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又有现代技术加持,华统火腿已经在火腿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备受消费者青睐。截至目前,该企业可年产80万条火腿。
除了传统火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华统”陆续开发菜品火腿、即食发酵火腿等产品,不断满足生鲜电商、社区电商、连锁餐饮等新渠道、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根据市场变化持续开发烤肠等新品。
主业与上下游
不久前,满载大麦、小麦的集装箱搭乘“义新欧”中欧班列自哈萨克斯坦运抵义乌,再由一辆辆集装箱重卡货车运至“华统”旗下的浙江华昇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进厂卸货后,这批大麦、小麦便进入智能化、封闭式的饲料生产线,在粉碎机、混合机、制粒机等现代化生产设备中进行加工转化。
“从进厂、卸料到取料、粉碎、配料、混合、制粒、冷却、筛分,一整套流程下来,自动化程度达90%以上,需要人工干预的环节非常少。”浙江华昇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锋介绍,鸡饲料加工车间采用智能化系统前至少需要15名员工,现在仅需5名,且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目前,该饲料公司可根据养殖所需,调配生产不同营养配比的饲料,可有效满足“华统”自身及周边其他养殖户的养殖所需。
记者在华统股份旗下的青肃鸡场看到,场区共有31栋鸡舍,场面蔚为壮观。步入现代化养殖场,随着轻微的马达声,散装饲料车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打好的饲料通过管道直输鸡舍。深入鸡舍,喂料车有序地将饲料分送到每层料槽内进行精准饲喂。料槽里还藏着料位传感器,只要槽内饲料不足,电机便会自动启动输送饲料。
“乳头式饮水器比水槽常流水可节约用水75%—80%,并且这种饮水方式清洁卫生,能有效避免灰尘、病原菌进入家禽饮水中,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每栋鸡舍以及有机肥生产车间都安装了除臭系统,通过风机将臭气收集并排到集气房,喷淋设备会将排出的废气与喷淋液充分混合并进行洗涤,减少恶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每栋鸡舍都会配备一台从以色列引进的AC2000环控器,里面有多个探头,可以监控鸡舍的温度、湿度、通风、负压、二氧化碳含量等各项指标。就像鸡舍的大脑,只需输入肉鸡的进雏时间,便可根据肉鸡生长的日龄,自动调整鸡舍的各项设备参数。”青肃鸡场负责人说,为了让家禽过上“幸福生活”,养殖过程中采用了不少高科技。
饲料公司、养鸡场是“华统”构建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华统”深耕生猪产业链,加快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深入推动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及屠宰、家禽养殖及屠宰、肉制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构建。
据了解,作为浙江省最大的综合肉类生产基地和国家储备肉基地之一,未来“华统”还将在种猪育种方面发力,致力于解决生猪种源瓶颈问题,实现自繁自养,提高生猪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保障猪肉有效供给。
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中,“华统”不断激发动能培育新增长点,优化提升产业链,助力企业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
企业名片
华统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9年,是一家以农业产业经营为主体、多元化发展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农业、智能制造、外贸物流、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等业务板块,目前拥有华统股份和高乐股份两家上市公司。
2017—2023年,华统集团及下属子公司向义乌市慈善总会、革命老区、红十字会、疫情防控、社会福利院等机构及个人捐赠多项爱心善款,累计达600余万元。
华统集团下属子公司华统股份于2017年1月10日在深交所上市,一直坚持以畜禽屠宰业务为核心,全力打造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目前已形成“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四大业务环节,对外销售的产品主要包括饲料、生鲜猪肉、生鲜禽肉、华统火腿等,形成了以农业产业经营为主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综合肉类生产基地和国家储备肉基地之一,先后被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强势企业、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等称号,拥有多项专利和发明专利,是商务部第一批市场应急保供骨干企业,具备承担中央、省、市三级肉品储备能力。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树立“食品安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生命线”经营理念,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HACCP认证证书、浙江省猪肉十大名品、AAA企业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等。
未来,公司将始终坚持“科技兴企、质量立企、市场活企、管理强企”经营理念,围绕畜禽屠宰核心主业,不断完善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依托华统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成为国内一流的肉制品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