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石街道“帮办代办” 让政务服务有速度有温度
本报消息(记者 卢师慧)“我丈夫许卫松行动不便,我也不会用智能手机。现在家门口有了‘帮办代办’服务,一个电话就可以联系到社区干部或街道工作人员,养老认证、医保缴费,各种证明手续都不用再东奔西跑了,感谢街道的用心,这样的服务真周到。”昨天,说起顺利办下残疾证,今年69岁的胡珠光连连称赞。
9月下旬,东阳市六石街道工作人员上门为辖区各村(居)民分发“帮办代办”材料,包括3600多份宣传折页和1.8万余张二维码名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分发二维码名片时,工作人员徐慧琳了解到许卫松和张雪仙两位老人居住在街道卫生院,有办理残疾证的需求,于是第一时间在“浙里办”申请预约残疾鉴定,随后联系东阳市残联,邀请人员到街道卫生院为两位老人进行现场认定。通过“帮办代办”服务,这两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顺利拿到了残疾证。
“帮办代办”是为了完善村(居)便民服务工作机制,为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等群体提供的服务,实现群众办理事项由原先的“自己跑、自己办”变成代办员“帮着跑、帮着办”,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政务服务。
10月17日一早,在北后周村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政务服务“帮办代办”窗口负责人的卢元红又忙碌起来。一会,70岁的李阿姨让她帮忙处理养老待遇的存活认证;一会,80岁的卢大爷来电询问残疾证换新换好了没;一会,王大姐来咨询灵活就业如何办理社保等问题。这忙碌的场景,卢元红早就习以为常,她说:“帮办点没有设立前,村民都得自己带资料到街道办理,很麻烦,现在村民有需要,找到帮办点咨询或办理就可以了。”
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六石街道在各村(居)设立便民服务“帮办代办”点,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电话、有制度、有服务记录”的“五有”标准进行统一建设。对提出“帮办代办”申请的企业和群众个人,工作人员紧扣服务质效,全程免费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已涵盖公安、人力社保、医保等部门单位共17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以及12项涉企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六石街道还建立以村干部、网格员为基础,驻村联企干部为主体,联系分管领导兜底协调的“帮办代办”工作体系,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和服务标准,通过周一夜学、集中培训、座谈会、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形式开展业务培训,破解“谁来干”“不愿干”“干不好”等问题。同时,依托网格积极开展街道敲门入户,通过村宣传栏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村民微信群等方式,加强群众的知晓率和受理率。截至目前,六石街道已组织开展集中业务学习9次、业务骨干专训16次,共计234人次。今年以来,累计“帮办代办”事项5196件,切实增强了群众对政务服务的获得感、认同感和满意度。
后续,六石街道将动态更新驻村干部“帮办代办”事项清单,细化“帮办代办”工作专项考核机制,全方位提升村级代办员服务理念、办件质量和办事效率,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不断扩大“帮办代办”业务范围,满足群众多元化办事需求,为群众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