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生物医药产业如何链创未来?
记者 吴瑜涛 刘小刚
生物医药产业,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关系着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需求,一头牵着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近年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成为全国多地的政策发力点。我省将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列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面对产业发展机遇,金华将“生物医药及植入性医疗器械”列入全市十条重点产业链,确定“以化学药为重点,中医药康养为特色,高端医疗器械为新增长极,美妆彩妆为新爆发点”的四大主攻方向。
在各地争相布局生物医药产业赛道的当下,金华生物医药产业如何链创未来?
优势底气何在
生物医药产业链在金华有着特色鲜明的产业区域集群,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以及优势突出的重点品种,多个原料药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江南药镇”“金义美都”等品牌也打出了声势。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金华的优势在哪里?
首先,发展基础较好。当前,金华医药工业的企业数量和产值规模均位居全省第四。2023年,我市共有医药化工规上企业10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213.4亿元,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1家,10亿级企业3家,百亿级集团1家,上市公司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其中,不乏“隐形冠军”企业、“单打冠军”产品。
其次,产业特色鲜明。东阳的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金华开发区的化学药制剂及骨科植入物,兰溪的中成药制剂,磐安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义乌和金义新区的美妆彩妆,已经形成协同高效的产业发展布局。我市引进了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等科创平台,拥有金西健康生物产业园、东阳生命健康产业园等5个省级化工园区,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再次,后劲活力充足。今年1—8月,我市已实现生物医药规上工业总产值147.4亿元,新增规上企业6家,完成制造业投资项目70个、同比增长20.7%。在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大会上,金华市政府与省药监局签订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议,年产7000万支新型医疗给药系统研究院及生产基地项目等17个招引投资项目、5个企业合作项目集体签约,为生物医药产业在金华的后续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此外,多家企业是产业细分赛道上的佼佼者。比如,浙江花园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精制羊毛脂、羊毛脂胆固醇、维生素D3、25-羟基维生素D3四大类产品,产能规模都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浙江天一堂药业有限公司的西黄丸单品种,在全国医院临床用药中占90%以上;康恩贝制药在磐安的公司,是全国首创、全省唯一“产地中药材及饮片加工车间一体化”试点单位。
机遇挑战并存
当前,全球仍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的特殊时期,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充满机遇——
公众健康意识撬动生物医药市场蓝海。人民对健康管理与服务的需求明显提高,为生物医药产业链带来高质量蓬勃发展的市场机遇。
国家、省级层面重大战略赋予全新使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浙江五千亿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改革全面推进,为金华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战略领航。
生命科学技术开辟未来赛道。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小核酸药物等新疗法日渐成熟,医疗机器人、AI制药、AI辅助诊疗等新模式加速发展,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新产业快速落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来“弯道超车”的技术机遇。
对标国内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金华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短板:
规模增速有待提升。与排名前列的杭州、台州和绍兴相比,金华的医药工业产值仍有差距,且紧随金华的湖州、温州、宁波等地正在加快赶超。
企业整体实力欠缺。目前营收5亿元以上企业为8家,远低于杭州39家、台州31家和绍兴15家。
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全市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药品生产企业不够多,尚无创新药获批上市,缺少高技术含量产品;生物医药领域国家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仅康恩贝1家,高端医疗装备首台(套)产品空缺。
此外,在产业结构、空间与人才供给等方面,金华生物医药产业同样相对乏力,面对创新资源与人才争夺白热化,金华亟须找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未来成果可期
面向未来,金华生物医药产业如何以更澎湃动能聚力赶超发展?
10月18日召开的金华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大会,发布了《金华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规划》制定了“打造浙中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的发展目标,点明了化学药创新绿色、现代中药传承振兴、医疗器械高端化特色化、保健品创新融合、化妆品优质品牌化、积极布局新兴产业等发展重点,并布局了以东阳市、金华开发区为核心,磐安江南药镇为特色平台,兰溪市、武义县、义乌市、永康市为四极,婺城区、金义新区、浦江县等地联动发展的“两核一地、四极多点”产业发展格局。
赛道已经铺好,蓝图已然绘就,金华应如何进发?
省药监局局长王状武认为,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创新之路,增添产业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则是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增强营商环境硬实力。“增添产业发展新动能,就必须坚持吃改革饭、打创新牌、走开放路,加快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从研发、生产、使用、监管‘全链式’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增强营商环境硬实力,就是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现实需要,努力通过监管的创新、服务的改进、技术的支撑,实实在在解决一批企业发展中的难题,让医药企业在金华更具获得感,更有归属感。”王状武说。
此外,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从基础研究到颠覆性突破,再到全方位推动成果落地,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来支撑、推动。部分生物医药企业代表认为,金华应当吸引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人才来金创业择业,构建由前沿科学家、高端技能人才、企业家构成的复合型队伍。
面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无限可能”,金华只要久久为功地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勇立潮头擘画未来,广阔的产业图景终将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