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产业链条 探索多元发展
兰溪走出地标农产品高效发展之路
本报消息(兰溪融媒体中心 蒋宇欣)秋风起,蟹脚痒。在兰溪市鸿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负责人孙华斌忙着组织工人挑蟹、绑蟹、装箱,将一份份订单打包发货。“这两年,兰江蟹的名声越来越大,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完全不愁卖,一天销个十几万元不成问题!”孙华斌忙得手机24小时不敢关机,心里乐开了花。
兰溪拥有“兰溪杨梅”“兰溪枇杷”“兰溪小萝卜”“兰溪毛峰”“汇潭甘蔗”“兰江蟹”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居全省第一。去年,六大地标农产品产值12.33亿元,增幅15.2%。近年来,兰溪为破解地标农产品“流转不持续、设施没钱投、人才留育难”“上市时间短、质量提升难、品质不可控”“增产不增收、品牌打不响、优质不优价”等难点,集成地标农产品全产业链改革,走出要素供给稳定、增值服务优质、产业体系完备的地标产业高效发展之路。
在实施中,兰溪以品种优化和品质提升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产品绿色安全行动,通过“管治结合、标准认证、数字赋能”的方式,逐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范围,逐年提升绿色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有效推动了地理标志农产品提质增效。以杨梅为例,兰溪已建立了32家肥药两制改革示范农资店,完成了32家企业的绿色食品认证及36个产品的认证工作,并建设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
依托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势资源,兰溪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一方面拓展地理标志产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加工、物流、电子商务等配套产业。另一方面,在突出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优建强产业链,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规模不断攀升。
正值甘蔗丰收的季节,走进女埠街道汇潭村,空气中弥漫着甘甜的味道。作为兰溪甘蔗主产区,当地统筹相关资金,组建汇潭甘蔗共富中心,集生产、观光、销售、直播等功能于一体,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农户分享现代产业发展红利,实现了一根甘蔗“两头甜”。
同时,借力数字赋能,兰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科技化、智能化发展。“梅”好兰溪杨梅产业大脑应用贯通浙江省乡村大脑、兰溪智慧农业云平台,归集所有梅农数据信息290余万条,集成应用场景13个,涵盖种植示范、质量监管、技术推送、投保服务等功能,为政府有效监管、梅农接收服务提供便利,有效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链条产销一体化发展,拓展增值增效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