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参与救起百余名落水者
义乌有群穿警服的生命守护者
“有溺水警情第一时间叫我。”一诺何止千金。
楼仁斌是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副所长,从警17年来,汽车后备箱里始终装着一套水上救援工具。不管白天还是深夜,只要辖区有溺水警情,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争分夺秒、 劈波斩浪,他从湍流漩涡中挽救起一个个生命。
8月6日,楼仁斌又一次毫不犹豫跳进东阳江,救起第13名落水者。自2015年7月1日纵身跳下东阳江救起第一名落水者,9年间,楼仁斌独自救起落水群众13人,另外参与救起的落水者已达118人。他的名字,因善举义举让很多义乌人耳熟能详。
更难得的是,楼仁斌还带动组建了一支580多人的水上救援共治队伍,为市民筑起一道防溺水安全屏障,让温暖和善意在城市间流淌。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得出来,水上救援共治队在“生死泳道”里勇往直前,守护生命,以平凡创造不凡。
一个人:与“死神”数次交手 无惧安危托举生命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2015年7月1日,楼仁斌第一次救下一名落水女子。当时因为缺乏经验、装备落后等问题,从下水到救上岸足足花了20分钟。楼仁斌说:“那次救人让我明白,水上救援不能单凭一腔孤勇,专业才更有胜算。”他向专业人士虚心请教,同时为自己制定高强度训练计划,系统性开展体能锻炼、游泳训练,掌握速降、攀爬等技能。他在宿舍安装简易器械,日复一日加强体能,游泳达到专业运动员水平,还荣获2017年度浙江省公安机关水上救生比武冠军。
他以苛刻的训练,一次次突破自身救援极限。2016年9月6日,第一次从桥上速降至江面救人;2017年5月12日,第一次未携带任何救生设备,将人带回岸边;2020年1月28日,第一次挑战钻入0℃以下冰水,救起一名年轻男子。楼仁斌说:“只要人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快一秒就多一分希望,我就有信心把人救回来!”
然而,水上救生面临的危险难以预见。楼仁斌印象最深刻的当属2018年7月5日那次救援。当天,义乌西江桥防洪堤因暴雨塌方,4名巡河工作人员驾驶橡皮艇查看缺口时遇到堤坝大面积塌方,连人带船被塌方石块砸翻。危急中,一人上岸脱险,两人被困在塌方形成的凹陷处,还有一人被困江中。
一边是随时可能再次塌方的堤坝,一边是汹涌湍急的水流,楼仁斌赶到现场后,来不及脱下警服就扣上绳索准备营救。“你们不要下,可能还要塌方,太危险!”下去前,楼仁斌反复叮嘱同事。最终在众人协助下,楼仁斌一次又一次冒着生命危险下水,将被困凹陷处的两人成功救上岸。
此时楼仁斌体力已达到极限,但河水仍不断上涨,救援刻不容缓。第三名被困人员腿部受伤流血,无法站立,救援难度再次升级。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拼一把,只要还有一口气,一定要把人救上岸!”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楼仁斌果断用两条腰带把自己和受困人员捆在一起,他徒手抓着救援绳,背着男子沿着垂直的岸堤,一步步艰难地往上爬。
楼仁斌说,当时自己体力已透支,如果遇到二次塌方,两个绑在一起的人都可能丧生。虽然堤坝缺口离岸只有两米,但楼仁斌踏出的每一步都无比艰难。也就是那次,楼仁斌身着藏蓝色警服、满身划痕和污泥的样子被周围群众拍下,大伙称他为东阳江畔勇敢的“生命托举者”。
一群人:练就平安归来的能力 让救援更快更强更专业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
在义乌,能科学进行水上救援的不只是楼仁斌一人。他身后,有一支580多人的水上救援共治队伍。江东派出所辖区与东阳江相伴,所辖东阳江水域达17公里,还有大小不一的水库,全年涉水警情多,占义乌城区涉水警情的90%。
自2015年第一次救人后,楼仁斌就在思考,如何从机制、队伍、装备入手,打造一支水上专业救援团队。他的想法得到义乌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经楼仁斌牵头,《义乌溺水警情处置规范》等机制相继出台,15支水上救生专业队伍覆盖当地水域,580多名公安人员和镇街救援力量得到多轮次专业培训。现在,17公里长的东阳江沿岸护栏,每隔50米就备有救生圈和专业救生绳,河道警长定期沿河检查,确保设备完善好用。
2023年起,楼仁斌还在全省首推派出所水上救生最小作战单元建设,两人一辆摩托车,配备绳索及简单实用的水上救生设备,遇到涉水警情时,两人分工,依靠装备就可以安全下水救人。楼仁斌希望兄弟们救助他人同时也保护好自己。
今年8月28日凌晨,江东派出所PTU队员王俊文和同事高效配合,抛绳、索降、牵引,及时将一名醉酒落水人员救上岸。这一模式运行以来已救起20多人。
楼仁斌和他的战友们还充分发挥低空警务优势,赋能防溺水民生工程,楼仁斌分管的派出所巡防中队与巡特警“鸮航”无人机工作室紧密联动,推行“步巡+视频巡+无人机巡”的防溺水“三巡”机制,对辖区18座桥面及重点水域开展可视化巡查劝导。
依托“公安大脑”,楼仁斌积极参与完成义乌市“水域哨兵”应用场景的开发建设。该应用集全水域感知、全天候预警、全程化可视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危险水域24小时动态监控、4分钟内可到场处置。2023年,义乌市溺水人数同比下降62.5%,今年以来溺水人数为零。
一座城:救人更救心 让善意在人间传承
一段发生在40年前的童年往事,很好地解释了楼仁斌为何一次次义无反顾地救人。
1984年夏天,7岁的楼仁斌与同村小伙伴在池塘中玩水,他和一名女孩呛水后下沉,干农活路过的热心村民楼良水立马喊来自己的大哥,飞奔至池塘,将他们的生命牢牢托起。
良善的情怀从此深埋楼仁斌心中,他把救人当成使命,将群众安危挂在心间。可贵的是,新的获救者也成为“善循环”里的接力者。
李明(化名)是重庆人,曾因一时想不开从岸边跳进东阳江,是楼仁斌下水和同事们一起将他救上岸。李明回忆说,当时他跳下去就后悔了,在水中的自己无比绝望,有人靠近为他套上救生圈那一刻,他仿佛在黑暗中见到了一束光。“那是晚上,没有看清救我的警官样貌,这么多年一直很感激他。”他如获新生,从此乐观对待生活。
27岁的张凯(化名)和29岁的王昊天(化名)都是2018年因塌方被困东阳江中的获救者。张凯说:“虽然事情过去6年,但感恩一直萦绕心间。”如今,李明、张凯、王昊天都加入了当地社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如果有人和我们一样遇到生命危险,我们也会挺身而出”。
一座城因何而温暖?是正能量的传递,更是爱的点滴汇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义乌警队,一个又一个“楼仁斌”不断涌现:老民警朱肆钱跳进湖中,救下轻生女子;年轻民警项金鑫紧跟跳江者,从桥上一跃而下;辅警王旭平数次在雨夜激流中救起落水群众;下班回家途中,辅警骆云伟跳进池塘救起落水男孩。还有义警朱迎开、管振林……一个个奋不顾身的身影,凝聚成浩然正气。
一个人,一条江;17年,17公里。东阳江畔,楼仁斌依然在为老百姓保驾护航。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警察主题公园新启用的水上救生工作室里,有着14年党龄的他抽空会给师生讲授防溺水和自救知识,还携手所里的高级心理咨询师社区民警冯潮贵,建立落水者“一人一档”心理疏导和定期回访机制。救人救心,美丽的生命之花正悄然绽放。
记者 季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