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稻田里的美育课堂

坛头文旅融合绘“丰”景

本报消息(记者 王文湛)金秋时节,武义县履坦镇田野稻浪翻滚、遍地金黄,无边的稻田不仅是城市居民向往的亮丽风景,也成了青少年开展艺术创作的美育课堂。

近日,在履坦镇坛头村的稻田里,一堂充满乡野趣味的“美育课堂”吸引了不少村民及游客的目光。来坛头村原野探学的孩子们,体验了一次具有地方特色的稻田美术课——他们用画笔记录下家乡秋天的颜色,把稻田的模样留在画纸上。

当天,孩子们在稻田里以大地为舞台,用草垛当课桌,或蹲或趴,仔细观察水稻长势,结合画架上展示的水稻结构图,认真开展美术创作,将一株株被稻穗压弯的稻子描绘在画纸上。

“大家仔细观察下水稻花的结构……”“让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形状、颜色?”活动现场,一句句提问将孩子们的好奇心、注意力集中在每一根稻穗上,通过仔细观察、实地了解,大家在自然课堂中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完成了一幅幅作品,也对农耕作物有了更深认知。

画作完成后,孩子们还在稻田间办起“画展”,引来不少游客围观欣赏。金黄的稻田、湛蓝的天空以及孩童的画作,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旅风景线。

在乡村,田间地头就是美育的“宝库”,坛头村稻田里的“美育课堂”不仅让孩子们通过实践创作提升了艺术修养,还让他们体会到农民耕作的辛苦,也让各方游客在欣赏乡村美景之余,还能参与乡村美育活动,沉浸式感受乡土文化底蕴和农耕气息。

“对乡村旅游而言,美育课堂是一种全新的互动方式。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内容,也通过文旅融合提升了体验感和参与度,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载体。”派驻坛头村的市级文化特派员王芳介绍,以大自然为舞台,以农耕文化为载体,稻田里的“美育课堂”对激活乡村人气、助力乡村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探索。

今年以来,履坦镇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完善要素配套、丰富文旅业态,加速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推动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有效激活乡村文旅产业链,全力打造出“吃住行游购娱”文旅多业态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