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市民问政

公共体育设施“重建轻管”现象如何扭转?

关键要解决“有人管理和有钱养护”问题

记者 徐枫 文/摄

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条件。我市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加大资金、人力投入,体育场地面积和数量大幅增加,“10分钟健身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健身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得到满足,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本报《市民问政》栏目对此进行了持续关注。

近日,记者通过多方走访调查发现,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体育场地数量排名居全省前列,但需要正视的是,场地、设施的后续运营、维护因需要人员、资金支持,“重建轻管”现象较为突出,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

A 我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 面积已达2.86平方米

为全力打造“10分钟健身圈”,我市相继制定了《金华市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金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及《金华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建设遍及城乡、惠及全民的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其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8平方米的目标。

据介绍,我市健身场所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大型的公共体育场馆,包括体育中心、游泳馆等,二是老百姓身边的健身设施,包括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等,三是健身步道,包括游步道、自行车道等。

近年来,我市扩大乡镇(街道)、社区(村)体育场地设施布局的地域范围,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土地,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配建社区健身设施,优先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设施,并统筹考虑增加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推进体育公园及体育设施进公园建设,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老旧厂房、绿地、高架桥下低效用地等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延长现有的体育场地开放时间、增加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数量和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将已建、新建的体育场地设施100%纳入全民健身地图管理平台,提供查询、导航、预约、支付等功能。

我市每年建设超过100个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已建成“15分钟健身圈”。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体育场地25549个,体育场地面积2048.5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6平方米,其中全市全民健身路径6692个,健身房1396个,场地面积296381平方米,健身步道800条,长度3152.78公里,场地面积7099514平方米。

10月22日早上7时,记者在市区双龙大桥下看到,这里有人舞剑,有人练太极,有人跳广场舞,还有人在打乒乓球、羽毛球……2021年3月,金华开发区投资对该场地进行规划设计、动工建设,提档升级建成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双龙馆)暨金华开发区老年人体育活动基地、金华开发区总工会职工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达2300平方米,开设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舞蹈、飞镖、嗒嗒球等多个专用场馆,场地周边安装了照明、监控设备。该中心由金华开发区老年体协负责管理,免费向市民开放。

“每天早晚都有几百人来这里健身,不光是中老年人,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每天都来此健身的市民胡大伯说。该中心是盘活空闲场地、打造健身场所的一个范例。

B 问题

管理缺位经费缺乏 “重建轻管”现象待扭转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因管理缺位等原因,我市公共体育设施存在器材损坏维修不及时,部分场所平时少人问津等情况,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百姓健身房。

百姓健身房是浙江首创、引领全国的便民体育设施建设项目,2020年,省政府提出全省“新增百姓健身房1000个”的任务目标,以补齐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存在的短板,建设百姓健身房被纳入2021年浙江省民生实事工程。遗憾的是,目前我市部分百姓健身房建成后的运维状态并不理想,实际使用率不高,健身器材损坏没能及时维护,有的干脆闭门谢客。

登录“浙里办”手机App,搜索“浙里健身”,点开“百姓健身房”,就能清楚显示全市范围内市民身边的百姓健身房开放时间和地址信息,而且还能显示各家百姓健身房内的实时在线人数。记者留意到,不少百姓健身房线上显示人数、当天人流量均不多,有的摄像头、刷脸门禁等设施设备没能很好利用和及时维护,在线实时显示功能故障及运维管理问题较突出。

杨思岭社区百姓健身房位于社区大楼三楼,里面有氧器械、力量器械和辅助器械一应俱全。记者看到,健身房内三台跑步机,其中两台张贴了“维修中禁止使用”的纸条。该百姓健身房由婺城区城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日常运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联系厂家上门维修。据了解,百姓健身房平时水电费、保洁、维修等相关运维经费由社区自筹,开支较为困难。

金东区东孝街道雅芳埠村百姓健身房位于市区金瓯路上,距铁路金华南站不远,记者发现该健身房白天大门关闭。村民反映,晚上7时至9时会开门。

婺城区城东街道青春路社区百姓健身房开放时间为上午8时30分至晚上8时,与门口的篮球场同时开放,午休时间闭馆。社区党委书记郭玮说,这个百姓健身房自2022年建成开放,平时社区安排值班人员管理,开放情况较为正常,附近社区也有居民过来健身。不过,健身器材常出故障,维修费用每次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由于没有专项经费保障,令她感到头疼。

百姓健身房实行属地管理,由村(社区)负责建设、运营及日常管理,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布局、监督指导。按照设置规定,城市百姓健身房优先选择位于一楼临街、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环境相对安静、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的区域,农村百姓健身房一般布局在文化礼堂、村委会等村民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这些百姓健身房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可还是出现开张时热闹一阵子,随后越来越冷清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百姓健身房的开放时间,几乎和上班族的空闲时间错开。按照规定,百姓健身房以周边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每天开放时间须不少于6小时,且晚上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从记者的随机走访情况看,午休时间和晚上不开放的健身房不少。另外,开放时间内须有至少1名管理人员或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岗管理,符合这一标准的不多。

C 对策

落实属地管理职责 提高设施运转效率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建成的百姓健身房目前已达245家,其中2024年建成65家(农村52家、城市13家)。在全民健身大背景下,政府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百姓健身房有些却没能进行常态化开放和存在利用率较低的现象,造成浪费。

《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规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公园(广场)管理部门、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等接收器材的组织和单位,负责对配建在本组织和单位所辖区域内的器材进行日常管理”。对此,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戴国祥表示,市体育局将进一步加强督查,增加抽查频次,要求各县(市、区)体育部门督促所辖地健身器材属地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和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提升群众健身体验。对百姓健身房的日常管理、运营维护,要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落实最低开放时长。市体育局也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时对基层体育场地设施运维管理进行督查,并适时进行通报。

据了解,市体育局印发《基层体育设施维护与保养试点方案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体育设施维护与保养,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同时要求相关单位加强日常管理,全力提高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转维护效率;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实行“责任制+清单制”,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敦促各县(市、区)体育部门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包括室外健身器材安装地点)再次告知属地,使器材接收单位明确辖区公共体育场地(器材)分布范围,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使用方面的指导和管理作用;此外,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场地设施使用、爱护等宣传,形成科学健身、爱护健身器材的社会氛围,营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健康发展环境。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2月,金华开发区就曾出台全民健身工程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每年3月30日前,由各乡镇(街道)将当年欲新建或维修(更新)项目上报审核,通过审核的项目须在当年10月30日前完成,工程验收合格后下拨补助资金。金华开发区社会事务部体育科副科长赵胜佳介绍,每年年初,区财政预算安排50余万元,用于辖区内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更新,通过前期摸底,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对体育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运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