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舌尖上的产业
兰溪美食香飘共富路
记者 潘佳薇
兰溪地处“三江之汇、七省通衢”,优越的地理位置和800年商埠繁华造就了独特的兰溪味道,兰溪牛肉面、鸡子馃、肉沉子等特色美食达300多种,其中38个美食类项目名列省、市、县各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奠定了美食富民的独特优势。
传承创新美食产业
地处黄金水运主干道的兰溪,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其中牛市的繁荣带来大量的牛肉资源,从而孕育牛杂、牛肉面等特色美食。
进入近现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兰溪美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与创新,涌现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不仅丰富兰溪的美食文化,也成为外地游客必尝的美食。
近年来,兰溪市政府高度重视美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推动美食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2020年,兰溪先后成立美食研究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美食发展动员大会,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兰溪美食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每年安排美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企业(门店)统标工程、餐饮创优促强、美食品牌建设等内容。2021年,为进一步推广地方美食,兰溪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兰溪市美食发展中心。
以地方美食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为目标,对兰溪牛肉面统标、美食街设置、美食发展长远规划等展开调研,将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握在一起,全面拉开把地方特色美食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的架势。
2018年以来,兰溪市被授予浙江美食名城、中国美食文化名城称号,标志着兰溪美食文化迈向一个新高度。
“面三代”开启“兰溪日子”
走进跃跃鸡肠面店,店里座无虚席,不少食客站着等座位。“2010年,在兰溪老城摆了个小摊,那时候就有很多人爱吃我家的牛肉面和鸡肠面,如今已经开了7家直营店。”店主邢跃军说,兰溪牛肉面的佐料可不只牛肉。鸡肠、腰花、猪肝、腊肠……自古以来,兰溪人特别注重吃食,光面就有几十种口味。随意走进一家面馆,面对满满一墙美食单,总有一款能满足你的胃。
2019年,邢跃军开始细心钻研网络营销:“很多外地人是因为看了我的抖音、微信视频号上拍的短视频才来店里打卡的,这些年线上线下齐发力,食客一直在增长。”
正值饭点,兰溪上园路“来一碗”兰溪牛肉面旗舰店同样客人满满,店主柳灿忙前忙后招待顾客。柳灿出生于2002年,在学校修习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回家做起面食。20世纪80年代,家里长辈开始经营面馆,一开就是40多年。作为“面三代”,柳灿自小对牛肉面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2020年,柳灿在上园路开了“来一碗”牛肉面旗舰店,这是柳灿人生中的第一家店。“门头标注了‘兰溪日子’,装修统一采用兰溪美食宣传风格,得到了政策扶持,也为打响兰溪美食招牌出了一份力。”柳灿说,店内的“烂菘菜牛肉面”将兰溪特色菜品烂菘菜与牛肉面搭配,臭与香的结合,成为店内招牌。2022年,柳灿在上海开了一家分店,“兰溪牛肉面很受大家欢迎,生意很火爆,一天能卖300碗。”柳灿说,计划到2025年在江浙沪地区发展10家门店,让更多人品尝并爱上兰溪牛肉面。
相关数据显示,兰溪牛肉面全国门店已超过3000家。
兰溪人对于面食的喜爱不仅体现在日常饮食中,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发扬。
美食培训促产业发展
近年来,兰溪市致力于通过发展地方特色小吃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双重繁荣。任何行业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兰溪市注重人才培养,开设多个美食共富培训班,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美食人才。
兰溪市科协与“兰庆鸡子馃”创始人朱兰庆携手合作,共同开展“鸡子馃制作技术培训班”,对农村青年进行免费的鸡子馃制作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名农村青年接受专业培训,不仅掌握了鸡子馃的制作技艺,更在朱兰庆的扶持下,在杭州、武汉等地开设小吃店,开启个人创业之路,成为推动兰溪美食文化传播的使者。
朱兰庆作为兰溪鸡子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深知这一传统美食背后的文化价值及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兰溪传统美食,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
去年以来,兰溪连续举办多期兰溪牛肉面制作培训班。培训内容不仅涵盖面馆经营理念、产品定位等理论知识,还着重于烧面技艺的操作训练。兰溪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也设立专门的特色小吃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兰溪肉圆、豆腐丸等传统美食制作工艺,吸引大量对传统美食感兴趣的人前来学习。
兰溪通过举办美食共富培训班不仅促进了地方特色美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就业创业平台,有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美食市集绘就富裕新图景
据史料记载,在唐初时期,游埠古镇就已享有“钱塘江上游第一埠”的美誉,如今,依托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美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品尝正宗的兰溪牛肉面、肉沉子、鸡子馃、酥饼……体验古镇的独特魅力。
在美食和文旅的双重驱动下,今年国庆期间游埠古镇接待游客近37万人次,单日最高流量达到7.24万人次。如今,该镇餐饮店多达282家,带动集镇周边村民3000余人就业,周边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0余万元,全域旅游实现收入近20亿元,已成为金华地区除横店影视城外接待量最大的单体景区。古镇陆续创成省5A级景区镇、“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美食街区(镇),古镇品质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助力兰溪美食走得更远。
永昌街道锚定差异化竞争方向,以“夜游+”形式为突破口,联合游埠古镇和诸葛八卦村,推出“游埠早茶、日游诸葛、夜嬉永昌”旅游线路,李渔风情街上的李渔八珍面、咸汤圆等美食深受游客的喜爱。此外,诸葛市集、来嬉市集、行知夜市等多处城乡美食市集上丰富的美食满足了广大市民的需求,成为促进消费的新引擎,也为美食创业者提供了多元化的优质服务平台,助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致力打造江南美食策源地
兰溪美食产业能够成功起势,在于持之以恒培育“小吃大产业”,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不断积累经验、铸造品牌。
近年来,兰溪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江南美食策源地”,从政策扶持、技术培训、资金信贷、保障服务、文化宣传等多方面全链条入手,鼓励和支持本地美食企业创新发展,有力促进兰溪美食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兰溪以品牌建设为关键,实现从原料种植、生产加工到门店经营全流程标准化,打造兰溪美食“好味道”。通过开发“1(牛肉面)+X(其他兰溪小吃)”主打产品,依托奖补政策,推出门店形象、经营环境、宣传营销等方面“八统一”行业管理标准,打响“兰溪日子·有戏有味”特色美食公共品牌。通过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等举措,加快培育一批发展形势好、产业链条全、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市场主体,推动美食产业和其他产业实现集群式联动、全产业链发展。
图片由兰溪市美食发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