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麦饼的味道,让我想到我的母亲……”
一场20年后的归乡之旅
记者 杨霄
“这一口肉麦饼的味道,让我想到我的母亲,小时候,母亲会在家里做肉麦饼给我们吃……”陈仲祺咬了一口永康肉麦饼,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一声“好久不见”
诉说二十二年的思念
10月16日,位于永康市东北角的西溪镇上马村热闹非凡、锣鼓喧天。村民们早早等候在文化礼堂外,他们在等一名22年未谋面的亲人。
“大哥,好久不见。”伴随着一声亲切的问候,陈仲祺与90岁的堂哥陈邦信相拥在一起。陈仲祺是永康籍台胞,现为台北市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以下简称公会)理事长,长期致力于两岸影视文化交流。虽经常往返于两岸,但每次都来去匆匆。2002年,他曾随父亲和家人回永康探亲过一次,时隔22年,再次归来已是双鬓斑白。
陈仲祺紧紧握着堂哥的手,那双手虽已布满岁月的痕迹,却依然传递着温暖与深情。“你记不记得我哦?”堂哥开口,乡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却饱含着无尽的温柔。“记得、记得。”陈仲祺听着,眼眶也渐渐湿润了,他感受到那份来自亲人的深厚情感。
在亲友的陪同下,心中怀揣着无尽的思念,陈仲祺踏上了通往太公和爷爷墓地的山路,来到墓前祭拜。“太公、爷爷,我来看你们了。”陈仲祺深深地鞠了躬,表达敬意和怀念。他说,计划明年带台湾的家族成员回永康探亲,让他们亲身感受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一口永康肉麦饼
勾起深藏心底的乡愁
在文化礼堂中央,悬挂着“热烈欢迎陈仲祺先生回乡探亲”的横幅。中午时分,上马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文祺亲自掌勺,陈氏亲友们连夜赶制肉麦饼、玉米饼、发糕等特色美食,让陈仲祺尝一尝地道的家乡味道。
金华市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厉晓明回忆,此前他们一行人在永康宾馆就餐时,餐桌上的肉麦饼让陈仲祺的眼泪夺眶而出。陈仲祺说,全家都特别喜爱家乡的小吃,以前母亲会做肉麦饼、玉米饼给他们吃,她去世后,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这个味道了。
“此次回乡探亲,早在6月就已经开始筹划。”今年6月,同为永康老乡的厉晓明在一次会议中与陈仲祺交谈甚欢,了解到陈仲祺非常想念家乡的亲友,陈仲祺的父亲临终前也一直牵挂着永康的亲人,他特别嘱咐陈仲祺一定要回老家看看。
9月,厉晓明来到上马村,了解到家乡亲友也十分挂念陈仲祺以及他的家人,期待他们能回乡看看。厉晓明还从《棠溪陈氏宗谱》上查到,陈仲祺的外婆是永康太平村人,陈仲祺的原名叫陈邦钰。他将家乡亲友的思念以及相关信息转达给陈仲祺。10月13—17日,陈仲祺带领公会一行人到金华考察交流,走访了东阳横店、永康石鼓寮两个影视基地,趁着工作间隙,在厉晓明的陪同下,回到故乡探亲。
一心为家乡
用影视文化搭建两岸情缘
浙江与台湾交流合作源远流长、成果丰硕。今年6月,以“‘链’接两岸 共创‘金’彩”为主题的2024浙江·台湾合作周金华专题活动为深化金台融合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陈仲祺参加完活动之后,就着手准备此次10月的考察。成行之前,团队做了充分准备,整理了与金华相关的合作规划方案,希望公会在相关领域能与金华有深度合作。陈仲祺也希望为家乡做一些贡献,搭建起两地的影视文化交流。
陈仲祺认为金华影视基地发展迅速,两岸影视交流方式正从作品放映等向剧本创作延伸,希望未来两岸影人能共同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接下来,陈仲祺将带领公会通过影视音短片宣传的创新模式,把文化血脉联结得更紧密。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