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颠”出八婺味
金华“十大厨神”出炉
本版撰稿 汪蕾 陈月丹 蔡文洁 摄影 钟路 张辉 刘任翼
10月26日下午,2024“金华火腿杯”厨神争霸赛总决赛在湖海塘畔落下帷幕。来自全市各地、经过层层筛选,历经乡厨比拼、县(市、区)选拔赛、市直选拔赛以及预选赛等阶段,过五关斩六将从金华两头乌火腿菜、金华汤煲、八婺山珍、婺州河鲜、养生药膳、乡土菜肴以及国内国际八大赛道,最终入围的40位选手展开厨艺江湖的强强对决。
最终,10位“厨神”站上擂台巅峰,凭借一道拿手菜,斩获“金勺奖”“银勺奖”“铜勺奖”荣誉称号。
金勺奖
郭学良 来自金华国际雷迪森广场酒店的郭学良拿下本届厨神争霸赛的“金勺奖”,他从乡土菜肴赛道晋级,从业15年来,在厨房日常中讲究“土菜精做、粗菜细做”。在他看来,菜没有土不土之分,只要是受食客欢迎的就是好菜,这也是中华美食博大精深、百花齐放的原因。
此次助其喜夺“魁首”的两头乌焖神仙鸡,又称“抓铁有痕”。郭学良是兰溪人,这道创新菜正是综合了兰溪土鸡煲神仙炖与杭州东坡肉的做法,选用金华两头乌猪肉与本地土鸡为原料,经过慢火长时间焖制。看着灶台上一口铁锅煨着火,锅中两头乌猪肉油而不腻,土鸡软烂糯口,两者组合在一起鲜香味浓、入味留痕、丝滑细腻,这也隐喻金华厨师匠心入菜、用心烹制,传递出工作中“抓铁有痕”的精神。
银勺奖
李小雷 来自义乌豪苑家宴上溪店的李小雷从业25年,是一名稳扎稳打、面向市场的一线基层厨师。2015年起,他先后在义乌多家酒店掌勺,精通金华两头乌火腿菜、金华汤煲等本土菜肴。这是李小雷首次参加大型厨艺竞赛,从乡厨比拼赛一路披荆斩棘,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给予更多基层厨师信心。
李小雷带来的古法炆两头乌佛跳墙,传承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该菜精选金华两头乌为主要原材料搭配地方特色美食组成,以佛跳墙的技艺与手法融入了辽参、鲍鱼等海中瑰宝,突出了两头乌的细嫩滑口,肥而不腻,其口感丰富,香气四溢。每一勺、每一口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是对健康与美丽的执着坚守。
王潇科 来自武义潇味阁私房菜的王潇科,自2001年从金华实验中学烹饪专业毕业,已从业23年。从帮厨,到酒店主厨,再到创立自己的私房菜品牌,他一直坚持深钻武义本地土菜研究,当地特色武义醋鸡就是王潇科的拿手好菜,他也多次凭借这道菜拿奖。他认为,饕餮食客最爱的就是接地气的本地好味道,而厨师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记住这个味。
王潇科带来的武义风肉煮菜干是一道经典的传统乡土菜。“高挂有风无日处,风过悬肉掩梅香。”在武义人的菜谱中,武义风肉,武义菜干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仅是一道美食,也是一项非遗,更是文化的载体,代表着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叶国钧 来自瑞禧庄园的叶国钧是一位有着32年从业经验的老厨师,“厨”心不改,只为热爱。作为浙中百县千碗研究员,他一直以来致力于本地菜肴的开发应用,注重本土美食历史的挖掘,牛腩萝卜汤、掌中宝臭干、石斛花炖土鸡煲、两头乌仔排都是土菜细做的代表。未来,他希望打造一个集饮食与体验为一体的两头乌庄园,为金华两头乌产业与文旅美食的发展贡献力量。
叶国钧带来的金华稻草肉选金华两头乌猪肉,用当季稻草,吸取江南乡土气息,口感软糯、口味芳香。宋代之后,金华乡民效仿东坡之法,钻研一碗好肉的做法。一年“双抢”时节,一户农家雇了几十位帮工割稻种田,主妇为分菜方便,顺手将用来烧火的稻草捆扎肉并放入锅里煮制,意外发明的稻草肉鲜香扑鼻,从此稻草扎肉在金华坊间传开。
铜勺奖
朱小进 来自金华市机关食堂的朱小进毕业于九峰职业学校,从业17年,曾获“最美后勤人”称号。在他看来,厨师就是美食与食客之间的魔术师,让大家在辛苦的工作之余,通过“吃”增加幸福感。
金秋十月,正是吃蟹好时节。被称为“蟹仙”的兰溪文学家李渔对蟹的评价极高,朱小进的一道“兰江蟹玉羹”可谓应景。这道以兰溪兰江蟹、罗埠嫩豆腐为主料的汤羹,味美色亦佳。兰江蟹产自兰溪,主打一个“鲜”字;嫩豆腐出自罗埠农家之手,滑嫩如玉,两味都尽显金华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这道菜简单易学便于推广。在选材和制作时,遵循食材间的相互促进与和谐,既保证菜品的口感鲜美,又注重营养搭配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老少皆宜。
肖国 来自黄良涛大师工作室的肖国出生于1997年,满打满算厨龄8年,是本届厨神争霸赛中最年轻的“厨神”。走出校园,他经历了从基础学徒到炉台主管的蜕变,不断提升厨艺,在烹饪大赛中屡获殊荣,曾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摘得桂冠。在他看来,厨师不仅是掌勺者,更是美食文化的传播者。
这道“佛手火腿”是肖国在师傅们带领下研发出来的,两年来不断改良。他们在传统名菜蜜汁火方的基础上,将佛手和火腿创新融合,配合象形佛手馒头食用,可减去佛手中的苦涩和火腿的咸度,火腿肥而不腻,还带有佛手清香,色香味形上金华味十足,具有健脾和胃、燥湿化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他们也希望继续在制作工艺、操作流程及口味装盘上大胆创新,成就新一代八婺经典名菜。
金有水 来自江南会酒店的金有水从业26年,从茶楼学徒到饭店厨师长,一技在身是匠人的立身之本,坚守匠心则是手艺人实现价值、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则。在传统金华土菜的烹饪中,金有水颇具心得,讲究的是古婺传承。
一道草木灰膛煨猪蹄用的就是金华传统乡村独具匠心的炖煮方式——灰膛,凝聚了乡村的朴素智慧。该菜以两头乌猪脚和当年土种黄豆为主要食材,秸秆被烧成草木灰,成为慢炖的天然“炉灶”。黄豆的香味与猪蹄的胶原蛋白在余温中逐渐交融,十余个小时的炖煮让猪蹄软烂入味、黄豆饱满酥软,农家自酿黄酒更添滋味,每一口都带有乡村的温暖与质朴,真应了这句“灰火长煨留旧法,烟火乡间暖心扉”。
叶益平 来自义乌锦都酒店的叶益平从业20多年,曾经“北漂”的他在外积累了丰富的餐饮经验,还曾拿下“全国优秀厨师长”“中国酒店业杰出行政总厨”荣誉称号,擅长八婺菜、杭帮菜及官府菜的制作。出生在兰溪水亭的他,打小就爱吃河鲜,也因此对本土河鲜的应用颇有心得,此前在婺州河鲜赛道比赛中就凭借一道盐焗兰江蟹出新出彩。
此次参赛的这道乾坤火朣鳜花鱼,应的就是兰溪老乡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江南盛景。金华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淡水资源丰富,盛产鳜鱼,金华厨师利用本土特产,选用野生鳜鱼去其骨,腹中酿入由两头乌猪肉、咸鱼鲞、马蹄制成的馅,再加入金华火腿的火朣片,慢火蒸制,让油脂与鳜鱼肉充分融合,鲜美至极。
王浩 来自百老汇餐饮欣百汇·八婺宴的王浩厨龄13年,近年来致力于“百县千碗”传统菜及创意菜的实战与研究。作为以汤溪土菜为主打的百老汇旗下新兴子品牌,欣百汇打造的八婺菜概念就是希望将独具地方特色的金华菜“融为一体”,对外打响金华土菜的名气。
王浩带来的两头乌狮子头是一道立足传统菜本体,结合金华本地特色食材的创新菜。从古至今,肉圆的制作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作为肉圆之王的狮子头也是如此。他们对传统肉丸名菜的“现代表达”进行思考实践,并作了渐进式演变:历来清炖狮子头,肉质多美味而难于汤色清醇,两头乌狮子头不但肉质鲜美、软糯可口,而且健康营养、老少皆宜,汤清味醇让食客一饮而尽。
范建洋 来自今日大酒店的范建洋厨龄28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范建洋的掌勺准则。对于袁枚的“食材之重要十之六”,范建洋很认同,因此爱用并善用八婺山珍。他说,好山好水好食材,立足于地方特色,将本地食材与地方文化结合,是做好一道菜的秘诀。
这次比赛中,范建洋的“智者菩提素佛跳墙”就是荟萃了八婺山珍的一道菜。磐安香菇、牛肝菌,肉质肥厚、口感滑嫩;北山萝卜,清脆爽口、甘甜多汁;浦江腐皮,薄如蝉翼、韧劲十足;武义宣莲,粒粒饱满、香甜可口……在传统国宴佛跳墙的底蕴之上,他对食材的运用匠心独具,不仅保留了佛跳墙的醇厚与鲜美,更在素斋的禅意中融入了现代人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
厨神争霸 巅峰对决
10月26日的湖海塘公园,名厨汇聚、菜香四溢。历时近两个月,从乡村席卷城市的“金华火腿杯”厨神争霸赛至此进入巅峰对决,10位金华“厨神”实力出圈。
从全市近千名厨师中过五关斩六将闯入决赛的郭学良凭借一道两头乌焖神仙鸡俘获一众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被赞为“吃过最好吃的鸡肉和猪肉”。作为金华国际雷迪森广场酒店的厨师,他独辟蹊径采用了土菜精做、粗菜细做的方式,结合兰溪土鸡煲神仙炖与杭州东坡肉的做法,红烧肉油而不腻、酥香入味,土鸡软烂糯口、香气四溢,“菜没有土不土之分,只要是受食客欢迎的就是好菜”。
和众多来自知名酒店、带着助手团队参赛的大厨相比,单兵作战的李小雷被赞为“最励志选手”。他说他已经从业25年,却是第一次参加大型厨艺竞赛。在此次厨神争霸赛中,来自义乌上溪的他从乡厨比拼赛一路披荆斩棘,拿下义乌赛区第二名、厨神争霸预选赛金华汤煲赛项第一名,最终在总决赛中凭借一道创新金华汤煲“古法炆两头乌佛跳墙”问鼎“厨神”,拿下本届厨神争霸赛总决赛“银勺奖”。“这次比赛不问出身、面向基层的选拔机制对我们非常友好,能从乡厨成为全市的厨神,以前想都不敢想。”
正如李小雷所说,这次厨神争霸赛的最大特点,就是英雄不问出处。决赛现场,有乡厨、酒店名厨,也有来自国际餐厅的外籍厨师和来自我市对口地区的厨师。
来自义乌贝迪餐厅的主厨法提,带来了一道土耳其蔬菜碗。“原材料是牛肉、蘑菇和蔬菜,都是从土耳其进口过来的。” 法提说,在土耳其,这是一道很受欢迎的美食。对于金华美食,他也有很浓厚的兴趣,“我最爱的是金华火腿,希望以后中餐西餐可以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在比赛现场,法提更是拿出手机开启了现场直播,让更多网友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这场比赛盛宴。
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的降错现场制作了一道颇具民族特色的臻品牦牛肉咖喱珍馐。牦牛肉、咖喱、“人参果”和酥油的亮相引来决赛评委之一、浙菜宗师戴桂宝的极大兴趣。在细细品尝、肯定了降错的用料和烹饪方式后,他给出了很细致的改进建议:“将部分‘人参果’碾成泥,再撒上少量金橘粒、陈皮粒,能让口感更丰富更有层次。”
“这次来参赛的厨师都很年轻,这是好事。”戴桂宝表示,此次大赛将本地特色食材和金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很有地方特色,体现了年轻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比赛是促进餐饮业技能提升的一个很重要方式,通过交流学习扩大视野、提升技艺,推动行业不断创新,不然餐饮业就没有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专业评审之外,此次厨神争霸赛还网络海选了40位大众评审,他们的打分占最终成绩的50%,可以说“举足轻重”。
1987年出生的建德人张金瑞从事IT行业,喜欢吃也喜欢做菜,他说他特别喜欢鱼类河鲜,此次抱着学习的目的来作为大众评审。一边细细品尝,他一边认真点评:“两头乌狮子头很好,选材好,汤底浓郁,火候刚刚好。”
看到佳佳时,这位俄罗斯姑娘正努力把所有菜的菜名用中文一一写在评分表上,说是“方便对应打分”。她是浙师大国际学院的留学生,已经在金华两年,最爱的中国菜是酸辣鸡肉。吃完大厨们精心制作的大餐,她对金华稻草肉赞不绝口:特别香、口感很丰富、很入味。她觉得中国菜真是很神奇,“同一种食材居然能做出这么多完全不同的食物。”
“让大众评审参与打分且占这么大分值的做法在国内同类赛事中很少见,专业评审大多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评价,但大众评委的评价很简单,就是好不好吃,这也是最终决定这道菜命运的关键。”中华名厨、浙菜宗师胡忠英是此次厨神争霸赛总决赛的总裁判长,他认为,菜品的创新和技艺的提升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走向市场、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因此市场的接受度是最重要的。“现在的餐饮消费主力军是年轻人,这次比赛选手很多是年轻人,大众评审也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特别贴合行业现状,很接地气。”
在决出“十大厨神”之外,此次决赛现场,经前期网络投票评选的“金华市十大特色菜”和“金华市十大特色小吃”结果也同步公布。
金华市十大特色菜
●银炉永祥笋
●金华稻草肉
●馒头焐肉
●豆皮素包
●博士菜仔排
●葱花肉
●蜜汁火方
●武义醋鸡
●油焖香菇
●李渔醉蟹
金华市十大特色小吃
●兰溪牛肉面
●东河肉饼
●婺城传统糕点
●麸浆馃
●肉麦饼
●莲香藕遇
●豆腐圆
●上卢馄饨
●浦江麦饼
●方前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