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1版:全民阅读时间

【金华语文】

兰亭集“群贤毕至” 有一人曾为东阳县令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记者 章果果

永和九年,1600多年后的我们看到这四个字,总会想起一个美好春天的景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一群人坐在水边,玩一个名为“曲水流觞”的游戏。酒杯顺水漂流到谁那儿停下,谁就饮酒一杯并赋诗……

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这就有了著名的《兰亭序》。

在序中,我们都已读到,那一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那么,“群贤”都有谁,他们都写了什么诗?

为了这次集会,王羲之可说是召唤了自己的大半个朋友圈。据考证,参与兰亭雅集的,有42人(一说为41人)。大名鼎鼎的谢安就不用介绍了,还有他的弟弟、吴兴太守谢万,王家子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王献之等。除了王谢两大家族中人,颍川庾氏来了庾友、庾蕴,桓温之子桓伟也在座中。也就是说,晋代四大家族都有代表莅临集会现场。

太原中都孙氏三人组在一众嘉宾中也甚为耀眼,他们是:孙统、孙绰、孙嗣。他们来自山西,也是南渡衣冠。孙统是孙绰的哥哥,孙嗣则是孙绰的儿子。如今,他们的名字都已不为人熟知,而当其时,孙绰文才卓绝,为一代诗宗。孙统才名虽不及弟弟,但也写得一手好文章。

孙统还与金华有些渊源,他曾为吴宁(今东阳)县令。这在《晋书》中有明确记载。

孙统,字承公,善为文,时人认为有其祖父孙楚之风范。孙楚是西晋名人,“才藻卓绝,爽迈不群”。他留下了一个有趣典故。孙楚年轻时想隐居,对友人王济说“当枕石漱流”,一时口误却说成了“漱石枕流”。王济问:“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楚机智回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这一别出心裁的说法,就此流传后世。1600多年后,一个叫夏目金之助的日本小伙,据此典故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夏目漱石。一句口误,有了遥远的回响。

和祖父一样,孙统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征北将军褚裒听闻其大名,任命其为参军,但是他推辞了。孙统在会稽安了家,当了鄞县县令,后转任吴宁县令,之后又为余姚令。这位孙县令履职期间,不怎么留心琐碎事务,而是寄情山水之间,“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

以今人的眼光看,孙统是个另类。而在崇尚放飞自我的魏晋,这正是名士风度。《世说新语》“任诞篇”有一则孙统小故事——

刘尹云:“孙承公狂士,每至一处,赏玩累日,或回至半路却返。”

每到一处,连玩几天还不尽兴,有时在返回途中,还要折回去再游玩一番。想必孙统对于现代青年的“特种兵式旅游”一定一万个不理解。人家早就身体力行深度游啦。

在兰亭,孙统再次表明“纵意游肆”的平生理想。当日雅集中,有11人赋四言、五言诗各一首,15人赋诗一首,其余人未赋诗。孙统赋诗二首,一为四言,一为五言。

四言诗为:

茫茫大造,万化齐轨。

罔悟元同,竞异摽旨。

平勃运谋,黄绮隐几。

凡我仰希,期山期水。

五言诗为:

地主观山水,仰寻幽人踪。

回沼激中逵,疏竹间修桐。

因流转轻觞,冷风飘落松。

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峰。

五言诗是写景,四言诗倒有些明志的意思:陈平、周勃运谋筹划干大事,夏黄公、绮里季隐居避世,我呢,只想在山水之间做一场人生大梦。

孙统为吴宁令的记载,史书中仅《晋书》有一句提及。查万历《金华府志》,孙统为东阳县令见载第一人,小字标注“永和中为吴宁令”。至于他何时上任,何时离去,不得而知。他在东阳做了什么,游了哪儿,也没有说法。孙统的诗,也就这两首流传了下来,其余都已散佚在历史的风里。不过我们不妨揣测,以其爱游玩的性情,东阳佳山水又何尝不曾留下其踪迹,为东阳山水写过诗也不是不可能。只可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