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从“移居”到“宜居”的幸福歌
磐安县6000多名水库移民实现“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毛伟军
核心提示:2006年5月,国务院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为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树立了一块重要里程碑。
在磐安,因为水库移民,有了小吃特色村方前,有了民宿特色村湖上,也有了旅游特色村佳村……一个个移民新村、一项项富民产业、一张张幸福笑脸……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加持下,让磐安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
尤其是近年来流岸水库与抽水蓄能电站两大项目相继落地磐安,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该县能源结构与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更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崭新道路。
更为喜人的是,10多年来,磐安县6000多名大中型水库移民实现“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过上从“移居”到“宜居”后的幸福生活,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
新建水库移民过上“宜居”生活
“移居到新城区方田移民安置小区,这里的交通和生活很便利,比老家好多了。”昨天,正在小区附近种菜的流岸水库移民羊元芳说,他是平子坑村的,一家5口人,如今搬进4间三层半的新房,自己还在附近一制药厂当门卫,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而居住在方田小区西侧的抽水蓄能电站移民郭根土也是一脸笑意。他说:“我家4口人,因为水库移民在县城分到一套124平方米的商品房,这里还有一幢3间三层半的小洋房。原先老家安田村的老宅已破旧不堪,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根本无法住人。现在好了,一家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走进方田小区,一栋栋宁静雅致的小楼房,平坦整洁的柏油路,还配套有三四个大公园,在移民群众的笑脸中,在建设工人的忙碌中,一幅共同富裕的秀美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方田小区占地160多亩,全部是流岸水库与抽水蓄能电站两大项目的移民安置户。该地段是新城区的核心区块,上学、就医、上班和生活都很方便。“我们现在正在抓紧建设小区中心地带的商业和办公用房,其中有28间是移民村综合物业楼,既能出租,也可当作养老用房等。”流岸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磐安县民政局副局长刘维新说,等他们全部安置好后,民政局每年将推出技能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同时推进后期扶持工作,使小区面貌得到整体提升,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移民群众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这与该县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移民安置经验做法息息相关,更离不开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移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党建引领贯穿始终。搬迁启动初始,他们分别在大盘和仁川两个乡镇、安田和平子坑两个移民村开展“我是党员干部,移民搬迁我带头”主题活动,每名党员干部率先登台签约。
“工作人员从头到尾都非常耐心为村民讲解移民搬迁政策,与我们面对面交流,分析利弊,为我们争取最大利益。”说起当初搬迁的日子,安田村党支部书记郭启山为政府开明和政策惠民点赞。
事实印证:抽水蓄能电站移民项目实现16天完成签约、腾空和拆除,流岸水库移民项目也只用了17天,完成率都达到100%,刷新我省水库移民搬迁新速度。
“各级政府虽然给出好政策,但更需要工作人员细致周到的服务,白天上山丈量面积,晚上加班赶资料,还要上门耐心做思想工作,这是常态。”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羊建峰说,记得2020年夏天,工作人员上山丈量农户的林地面积,不怕中暑和虫咬,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天结有一层白白的汗迹,真正彰显“抽蓄铁军”的“磐安速度”。
在他们的努力下,安田村民也有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思想。“抽水蓄能电站虽然是个国家项目,但当地百姓非常支持配合,已当成自己的项目来看待,搬迁工作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水库移民后扶工作助力共同富裕
“让移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不能满足于搬迁‘前半篇文章’,更要不断强机制、壮产业、促就业,写好异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县民政局局长陈刚说。
“从原来刚搬迁时‘一穷二白’的小山村,蜕变成如今家家户户开民宿的和美乡村,这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县民政局的关心扶持。”湖上村党支部书记周红光感触颇深。
说起湖上村的变迁,周红光打开了话匣子。“2018年,原陈界村、藤潭岗村撤并成湖上村,全村有水库移民150人,是县大中型水库的库区村,也是县水库移民后扶工作的重点村,后续在农家乐项目上给予精准和重点扶持。”周红光说,刚搬来时,这里杂草丛生、垃圾乱堆,人居环境比较差。通过多年来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创业致富类水库移民项目帮扶,该村村容村貌大变样,农家乐产业迅猛发展,“摇身一变”成为玉山台地上的一颗明珠,成为深受上海游客青睐的“沪上人家”。
如今,湖上村已拥有农家乐76家,共享农屋25家,床位1900个。今年以来,该村共接待游客27万人次,收入36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20万元。
在水库移民政策的支持下,方前村整体面貌和品位大幅提升,上海、江苏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2018年,方前村成功创建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和“浙江小吃之乡”称号。
“要是没有水库移民后扶政策,我们村不可能有今天的模样。”方前镇方前村党支部书记陈伟说,该村是里石门水库(属台州)移民村,也是磐安境内最大的一个水库移民村。
陈伟就是水库移民户,他家6口人,除了小女儿未能享受政策外,每人每年都能发到600元的补助款,可享受20年。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以来,县民政局移民办十分重视方前村的后期扶持工作,帮其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移民村变身“幸福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近年来,磐安县民政局变撒胡椒面式帮扶为精准扶持、重点帮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做大共富项目,迅速崛起一批像方前、湖上、佳村、玉峰村铁店等美丽水库移民样板村。
走进玉峰村铁店自然村的野山头新区,一排排独栋小洋楼矗立山头,村民积极投身开办民宿的热潮,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
“我们能够建成这么好的新区,全靠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的助力。”民宿业主周锡良说。
县民政局进行道路硬化、绿化改造等项目,使铁店村容村貌得到整体提升,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县民政局对水库移民扶持项目也从原来的清一色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增加了产业发展项目的比重,越来越多的移民村转型到发展旅游经济、美丽经济项目当中,为移民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为切实提高后扶工作质量,突出后扶工作成效,在项目筛选过程中,我局全程参与谋划,认真组织实地调研,精准扶持,突出重点,确保项目做一个成一个。”陈刚说,按照以移民人口较多的移民村为主、创业致富项目优先和创建美丽移民村项目优先等“五优先”原则,通盘考虑后扶项目,建立优选项目储备数据库,积极探索发展美丽经济、物业经济,进一步拓展精准扶持渠道,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2007年至2024年共完成大中型水库移民项目395个,总投资额16219.7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补助6706万元,自筹资金9513.7万元;完成小型水库移民项目113个,总投资额5597.2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补助2480万元,自筹资金3117.2万元。
此心安处是吾乡。磐安水库移民群众从“移居”初的彷徨不安到“宜居”后的喜笑颜开,一个个富裕和谐的移民美丽乡村活力迸发,奋力开创山区县水库移民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也为我国大型工程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工作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