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老少共融 相伴成长

上溪探索融合服务新模式

本报消息(记者 何晓峰)“你们猜猜,这幅画讲的是什么故事?”日前,义乌市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迎来一群小朋友。他们参观老年人的画展,并与老年人一起绘画,一老一小相伴成长。

“他们是镇里的困境儿童,我们正在探索一种老少共融、相伴成长的方式。”义乌市人大代表、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院长陈智雅说,上溪镇是义乌困境儿童最多的镇街,为使困境儿童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该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经过两次专题会议讨论,决定发挥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的品牌优势,尝试老少共融的方式,让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老年人陪伴困境儿童成长。这一想法也得到义乌市妇联的认可,获得公益创投的资金支持。

据悉,上溪镇困境儿童中有不少人对绘画感兴趣。听闻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有养老主题画展,很多是老年人自己画的,孩子们都想去看看。于是,陈智雅热情地邀请他们前来参观,并与老年人共上一次绘画兴趣课。

这群孩子最小的7岁,最大的13岁,在陈智雅的热情引导下,孩子们不再拘束,渐渐活泼起来。义乌市人大代表王利民还为孩子们准备了素描本、水粉纸、画板、油画棒、水彩颜料等画具,老老少少一起开启绘画兴趣班的第一次课程——老少共同创作一幅作品。

这群有着同样绘画爱好的老年人和孩子自由组合,一起在水粉纸上创作。有的孩子负责打底,老年人负责上色,有的则是一人一头共同绘画,还有的老少组合为画中的扫把、簸箕等图案要选什么颜色而展开激烈讨论。

不久,画作一一出炉,或五彩缤纷,或充满创意。其中,由一名13岁男孩与老年人合作的《朋友》令人动容,画中不仅有养老院里的生活场景,还有养老院内外两个人隔着围墙打招呼。画纸下方写着一句话:有你们在,我不再孤独。

“老年人和儿童虽然在年龄和人生阅历上是反差很大的两个群体,但他们同样在渴望被关注和被爱等需求方面比中青年多,所以老少共融的陪伴方式值得深入探索。”陈智雅说,他们还将组织更多的老少共融互相陪伴的活动,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同时,帮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