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新闻三秒区

轻轻一贴大动脉快速止血

“稀土院士”来金展示超强黏合“创可贴”

记者 陈月丹

日前,受市科协邀请,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洪杰来金展示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种超强黏合稀土蛋白,如创可贴般轻轻一贴,就能实现大动脉快速止血,且能在短期内降解,神奇的效果让人大开眼界。“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尽快在临床上应用这项成果。”张洪杰说。

稀土被誉为“工业黄金”“新材料之母”,小到手机、照相机、计算机、LED灯,大到飞机、导弹、卫星的制造都离不开它。张洪杰主要从事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被称为“稀土院士”。在他看来,稀土是闪闪发光的神奇宝库。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吃干榨净”,转化为尽可能多的产品造福人类,“只要有科研成果,哪怕只有一点转化希望,我就想着怎么应用它。”

张洪杰很随和,一边和记者聊着天,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半个饺筒饼,连夸好吃。他夸金华很有文化底蕴,环境好空气清新,政府部门很务实,如数家珍地介绍他所了解的金华各县(市、区)特色产业,认为一个有文化、务实的城市,一定会发展得很好。聊着聊着,他又谈起了最爱的稀土。

“我们花7年时间研制了稀土交流LED发光材料与器件,从源头上解决了交流LED频闪的世界难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通过稀土荧光粉生产低频闪交流LED产品的国家。”张洪杰介绍,目前该成果已被转化应用到各领域:做了植物补光灯,让山东的大樱桃成功在长春开花结果,最贵时一公斤卖到近400元;让南方的火龙果在吉林成功种植,不用化肥都能噌噌长;给海南的蔬菜在雾天补光,让它们好看好吃更好卖;还联合中科院的璀璨计划推出了防近视台灯。

一种发光材料研制花了7年,张洪杰说这并不算久。足足花费16年的稀土环保着色剂研究,是科研生涯中最让他自豪的一项。“国际上采用的着色剂传统制备方法,大多使用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气体,生产过程能耗高,设备损耗大,产量低,成本高,不能实现产业化。”怎么让其无毒无害成本还低?他带着团队从2001年开始研究,中途屡屡碰壁,但一直没有放弃。“即便其间在做着其他事情,也一直没把这事放下,一有空就想。”试了错,错了试,终于在16年后,他和他的团队在国际上首创稀土着色剂合成的新方法和技术,并建成世界首条稀土着色剂连续化、规模化隧道窑生产线,成功实现产业化。如今,他研究的稀土环保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橡胶、塑胶、塑料、油漆、化妆品、皮革及涂料等领域。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彩色跑道,上面或许用的正是张洪杰研发的这种着色剂。

“其实做科研就是这样,‘冷板凳’一坐十年很正常。”张洪杰笑着说,自己的每项研究成果平均用时6~8年,“别看这些成果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但研发阶段每个环节都举步维艰,每次觉得没路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

谈起心爱的稀土研究,张洪杰的眼中闪着光。他说,在他的计划表里,还有许多项新奇而富有挑战的研究等着一一突破,“我想告诉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别气馁,静下心来思考,持之以恒,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