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视觉

文章导航

三挺路的淘金客

几个朋友一拍即合摆起了汉堡摊

1998年出生的高阳波正热情地招徕顾客

杜婷(左)与外婆在三挺路夜市做鸡蛋汉堡

三挺路是“榴莲小哥”最常来的地方

搭雨棚对于女孩子刘静(左)来说并不容易

华灯初上,夕阳下的三挺路夜市开始热闹起来

郑伟略幽默地说:“OK是所有国家通用的语言。”

00后李露露被称为三挺路的“小海鲜西施”

晚上10时,三挺路依旧人头攒动

李志强(右)用英文跟外国人交流

在义乌读书的阿拉伯小伙正在挑选眼镜

外国人也学着砍价,这能力一点也不逊色

神奇的玩具球让外国游客爱不释手

楼冀阳 孙梦婷 陈业 陈斌 韩东儒 文/摄

“我从广东过来”“我是陕西西安的”“我老家在福建”……三挺路夜市是义乌最老的夜市之一。30多年来,这里从售卖服饰、箱包发展到美食、观光,不仅有小商品的奇迹,更有吸引“老外”的魔力。年轻摊主不断入驻,让这个古老的夜市焕发出新活力。

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哨响,摊主们出摊了。

“It's one hundred”“ I'll help you find it”……90后摊主郑伟略面前,总是围着不少外国客人,“英文、阿拉伯语、波斯语等都会点,在夜市里一点一点学的”。郑伟略是广东人,12年前来义乌练摊,现在专门卖数码配件。他说在义乌每天都过得充实又有趣:“这个城市特别好,有一种魔力,让人有冲劲,想在这边干一番事业。”

1998年出生的高阳波,老家在湖南浏阳,去年提着一个箱子就来了义乌,如今他在夜市卖玩具,身着红花短袖,举着玩具长枪,吆喝着“100元8件”,吸引不少眼球。在他看来,只要肯干,义乌到处是机遇。

00后李露露从河南来,被称为“小海鲜西施”。父母在义乌已经打拼了10多年,如今在夜市卖捞汁小海鲜。“白天做美甲,晚上和爸妈一起出摊,我们每晚都忙到凌晨,生意不错,累一点也心满意足。”

小两口李志强和刘静在安徽创业失败转而到三挺路夜市里摆摊赚钱,他们说现在线上的赛道太卷,在夜市里能和顾客面对面交流,及时沟通,促成生意。

三挺路夜市现有800多个摊位,每天营收近百万元。这几年夜经济发展火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夜市上找到自己的创业之路,给这座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