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聚焦书法育人功能
我市中小学生练好字做真人 从小播撒书法教育美好种子
记者 叶骏
一撇一捺书坚持,一笔一画见成长。近日,教育部再发通知,强调书写教育的重要性和育人功能,鼓励各地中小学校坚守教育阵地,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彩弘扬新意,这是对当下电子泛滥、读屏时代的有力回应。
《通知》提出八方面的任务措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助力预防和矫正学生“脊柱侧弯”和“小眼镜”;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不断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传承优秀汉字文化,培养学生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统筹发挥一二课堂作用,鼓励多种形式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和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规范校园用字,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增强数字赋能,探索数字化技术手段赋能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新模式;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鼓励将规范汉字书写纳入有关考核评价。
一笔一画写好字 一生一世做真人
“教育部通知是对以前工作的再强化,对中小学生基本功习得具有现实意义。”永康市大司巷小学校长黄伟星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对书法教育有深刻认识与高度自觉,他认为“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书法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书写水平,更能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真诚正直的人格品质。
2008年,时任金华市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的他,为全校孩子主持编写跟人教版语文教材配套的《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生字字帖》,字帖分12册,全部生字按照课文顺序编排。近两年,因为教材改版,学校也在不断更改、完善字帖。此外,黄伟星还为字帖里的生字录制主讲视频,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顺序、结构布局以及书写时的力度和节奏,避免常见书写错误。
2006年9月起,大司巷小学开设每周一节书法课,由专职书法教师和有书法特长的语文老师执教,书法进入全面普及阶段。课堂设置小组讨论和互评环节,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字帖上设有“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栏,鼓励大家共同提高书写水平。近几年,结合原有书法教育的基础,大司巷小学班级、年级、校级(社团)三级书法拓展课程体系逐渐成熟,为学校书法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每年秋天,金华开发区罗埠镇中心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在操场上举行三年级软笔开笔礼,学生们身着古装齐读“正姿歌”并书写“人”字,从中领会寓意: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立字必先立人。罗埠小学自2013年10月以来,以创建书法特色学校为抓手,“一二三四”“瀫韵”课程渐成体系。该校30余名老师加入中国硬笔书协、省书协、市书协,500多名“小墨宝”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成为自信满满的小小书法家。
金华有一批务实推进的书法特色学校,在课程开展、活动设计、师资培养和教材开发等方面成绩斐然。金东区澧浦小学有两位专业书法老师,一个专攻硬笔,一个精通软笔;金华育才小学、浙师大附小等学校,书法教学全年不间断,学校设专业书法教室,全校教师每周集中学习、交作业,每学期开展书法艺术节,书法与生活充分交融。育才小学智慧书法教室——“墨美新时空”入选省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十大典型示范案例。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积极推动深化课程改革工作,加大课程中关于书法部分的推进力度。解决师资问题要有长效协同机制,逐步培养书法师资梯队。市教育局与相关部门联办的金华市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培训工程,自2020年9月28日首次开课以来,纵深推进、成效显著,卢心东、张哲民、张风明、吴文胜等书法家到各校授课,四年间走进100所学校,全市7000余名教师受益;每期师训工程举行一次书法展,让更多教师的用心与努力“被看见”。
写字让人静下来
更好地陶冶情操提升涵养
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老师懂书法、写好字能更好地教书育人、陶冶情操,提升自我涵养。在这个相对浮躁、难免功利的社会,书法可以让校园静下来,让师生内心静下来。
东阳市南马小学语文老师蔡礼礼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书协女书家专委会委员、金华市女书协主席,她不仅在本校开展书法教学与课题研究,还受聘金师附小、金华五中、金华南苑小学等校做书法“主教练”,每周往返,“累并快乐着”。在她看来,前几年书法成为一级学科,意味着与语文、数学拥有同等学科地位;在很多学校,教师爱写字、学生乐写字,涌现出一大批书法痴迷者,“书法在学校越来越受重视,老师越来越喜欢习字修心,并以此更好地教书育人”。
“教师不只是以督促者身份出现,还应该是一个领跑者。”婺城区东市街小学语文老师罗美君从教30多年,是一位有心、会坚持的“书法家”班主任。她深知书法坚持不易,从一年级开始和全班孩子一起练字。她带班全员学习书法已经坚持近10年,每天在班级群分享自己的书法日课。
罗美君将自己的书法老师请进教室,自编实用新教材,把学生每学期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古诗词编进书法教材,使练书法与写作业有机结合。因为热爱与坚持,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如今,她所带三年级孩子们书写功底明显强于其他班。她一直教育孩子,任何成就的达成都离不开日积月累,习字就是在坚持中不断提升品质,做到习字与育人完美结合。她说,不少学生一年级开始练习硬笔书法,三年级初学颜真卿《多宝塔碑》,再学汉隶《曹全碑》,六年级学习篆书……通过常年累月的习书练字,明白“学习书法贵在持之以恒,书法十年可能还不够磨一剑,但学习书法辛苦又快乐”“当你拿起毛笔信手拈来,甚至拥有自己的书法作品,翰墨书香已润色你的人生”。
金华育才小学班主任陈爱姿也是书法爱好者。自从2019年立下誓言要成为省女书协会员后,她每天都在为此努力。凌晨三四点钟起床练书法,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报书法班,带着学生参加书法展……如今,陈爱姿不仅入围省女书协,她讲授的书法课还入选全国书法教学优秀案例。
“书法,好像已成为我的另一个孩子,我每天都要和她相逢。每天状态有好有坏,但要坚持到底,练书法需要韧性。”在陈爱姿熏陶下,学生们也爱书法,较好地培养了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刘皓轩、周泽锋,两位同学不仅是市区少儿书法作品一等奖获得者,也是婺城区校园足球男甲冠军。“足球让孩子们动起来、有血性;书法让孩子静下来、有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