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东阳新闻

闭环解决问题 发力全链服务

“点单式”政务服务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本报消息(记者 卢师慧)日前,东阳中天建设集团通过“政企面对面”活动,提出涉企诉讼保全给优质企业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希望东阳市政府帮助解决。

面对企业需求,东阳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立即将其交办至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在该中心相关服务板块牵头下,东阳市法院、住建局等相关部门成立专题小组,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情况调查、分析研判,认为该公司提出的诉讼保全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助企纾困机制,支持优质企业健康稳步发展。随后,专题小组积极与人行、银保监、商业银行等单位沟通对接,促成宁波银行、东阳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诉讼保”,为企业提供免于财产保全担保业务。

在提出需求一个月左右后,东阳中天建设集团向银行发起“诉讼保”业务申请。法院依据银行出具的相关《民商事案件免于财产保全担保额度确认书》,向银行发出《出具保函通知书》,后由银行在3个工作日内为企业出具《民商事案件免于财产保全保函》。收到保函后,东阳市法院裁定不予保全,企业正常经营未受影响。

近年来,东阳从企业现实困境出发,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把服务企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接单式”被动服务转变为“点单式”主动服务,积极与项目、企业零距离对接,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各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盼”与“忧”。

通过东阳中天建设集团的难题,东阳创新构建“诉讼保”业务实时联动对接、“法银”联席会议等机制,对获得《民商事案件免于财产保全保函》的企业给予一定额度内的免于保全。同步建立免保企业库,实时更新“免保企业”名单、免保额度及期限。依托“诉讼免保”机制,截至目前该市已促成65家企业与相关银行签订免保意向书,授信额度达1.6亿元,被诉企业凭免保保函已盘活5100万元流动资金,大大降低企业在招投标、工程款项支付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以前办事要挨个部门跑,现在服务部门集中在一起,办事省时又省力。”日前,一家企业在东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破产信息核查业务时说:“现在只要跑一次就能把业务办好,太方便了。”

东阳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增值式”政务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一证通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政务服务新模式已在东阳广泛实施,近几年又通过数字化变革,打通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许多领域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群众的获得感大为增强。

东阳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提升中心上下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务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