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磐安新闻

施彩凤:让更多人吃到道地磐安小吃

记者 陈冰冰 通讯员 卢美娟 文/摄

在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沿着村里蜿蜒的石板路,可以找到一家磐安小吃“管头示范店”,卷饼筒、米糕、甜酒酿、方前馒头、玉米饼……各式小吃琳琅满目,前来品尝、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

店主施彩凤是磐安小吃领头人、农村妇女致富领军人物。近年来,在她的带动下,磐安小吃门店多地开花。作为小吃带头人和磐安小吃特聘老师,她还参与各种小吃技术改良和帮扶培训,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

传承让磐安小吃经久不衰

“小吃是一种文化,代表的是乡愁,是记忆中‘妈妈的味道’,我要把磐安小吃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施彩凤是方前镇人,作为浙江省唯一乡镇级“小吃之乡”,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经常会做玉米饼、扁食、饺饼筒、麻糍等,货郎走街串巷卖的甜酒酿也令她记忆深刻。

2018年10月,经磐安县供销社和方前镇政府牵线搭桥,施彩凤在乌石村开出第一家磐安小吃店。木制门面,黑底烫金牌匾,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施彩凤的小吃店独具特色,受到游客喜爱,最多的时候,每天有上万元收入。

“磐安有127种小吃,我基本上都会做”,这背后,是施彩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为了做好小吃,除了积极参加方前镇及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向当地老手艺人请教,施彩凤在自己家里不停地试做。为了做好纯手工玉米饼,从调粉开始,到最后确定饼的厚薄,施彩凤花了半年时间,一遍遍不停尝试,最终做出自己满意的玉米饼。前段时间,一位在外地工作的磐安人慕名来到她的小吃店,吃完后就竖起大拇指说,是小时候的味道。

“乌石村游客来自全国各地,我这个小吃店就是宣传磐安小吃最好的‘窗口’。”施彩凤说,如今店里回头客越来越多,很多游客专门打电话来要她邮寄,不少每年来乌石村旅居的游客,进村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吃磐安小吃。2019年5月23日,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对她制作的传统特色小吃进行报道,同月浙江卫视《美食兄弟连》对她制作的甜酒酿“合合心酿”进行报道,一时间把磐安小吃推广到全省、全国。

创新让磐安小吃充满活力

在施彩凤看来,磐安小吃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她根据现代人喜爱清淡的饮食特点,对小吃食材、佐料和制作工艺进行改良,使小吃更美味健康、更受顾客欢迎。

磐安自古因药闻名,是“中国药材之乡”,拥有全省设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浙八味药材城”。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磐安药膳提供了优质稳定的原料食材,2023年,全县药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1.4亿元。

施彩凤结合本地药膳,在小吃里加入石斛、黄精、薏米等药材,推出的养生卷饼筒、养生米糕也受到游客追捧,大家称赞她做的小吃美食、养生两不误。施彩凤改良后的养生卷饼筒,在2019年5月浙江省第二季民间美食巧女秀中荣获巧手美食奖,制作的玉米粉糊啦呔、甜酒酿荣获省级金奖,黄金猪蹄和择子豆腐荣获浙江省首届药膳创作大赛个人三等奖,她改良的小吃累计荣获10余个省市奖项。

深耕让磐安小吃多地开花

依托小吃行业,施彩凤实现致富,家里建起新房,日子越过越好,但她并不满足于自己独富,而是想把经验传授给更多人,带领大家共同富裕。

在当地政府、妇联等组织下,从2019年开始,施彩凤每年参加近20次帮扶就业培训,积极传授小吃制作技艺。截至目前,已先后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与此同时,她还主动参与县里组织的线上授课,培训学员500多人,平台点击量上万。

今年45岁的张新亚是义乌人,2022年参加培训后回家开了一家小吃店,专门制作、售卖米糕,如今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生意相当红火。“师傅教得非常用心,培训结束后还经常和我微信交流米糕的各种制作方法,有什么问题她都会及时解答。”

2019年7月,施彩凤作为导师,到磐安县结对帮扶的四川省仪陇县,为当地60位贫困户培训小吃制作技能。除了上课,施彩凤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手把手教学员小吃制作技巧,忙得连游玩时间都没有。得知一名学员想在当地开磐安小吃门店后,施彩凤出谋划策,教她如何结合本地口味制作改良。如今,这名学员的门店生意十分红火。

在施彩凤带动下,磐安小吃门店在多地开花,目前已有门店88家,除了磐安,还有上海、永康、义乌等地都有学员开设门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施彩凤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金华市妇联“巾帼创新创业导师”、“磐安草根人才”、金华市新时代“百工之乡八婺金匠”培育工程“八婺杰出工匠”、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磐安旅游资源丰富,今年还开通了高铁,给小吃从业者带来很好的发展机会。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道地磐安小吃。”施彩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