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0版:金开新闻

昔日撂荒地 迎来稻飘香

金华开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扫一扫 看更多

记者 胡晨歆/文 姜岚 宋洁梅/视频

近期,金华开发区各地水稻相继进入丰收期。10月31日,记者来到汤溪镇仓里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只见沉甸甸的稻穗如金子般铺满田间,空气中弥漫着谷香,大型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将颗粒饱满的稻谷装入运粮车。改造后,原本低效荒芜的土地被充分利用,如今该项目近400亩水稻迎来丰收。

“这里曾是荒山,不好耕作,土壤肥力不好,用水不方便,不少地撂荒。现在,经过土地综合整治,395亩低效用地成了耕地,去年下半年这里种了油菜,今年6月种下首批水稻。”该项目负责人邵旭剑告诉记者,土地整治实施后,以前的零散荒地如今变为土壤松软肥沃、适宜耕种的优质土地,田间生产道路也被硬化拓宽,实现全机械化耕作,农业用水灌排更加方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老百姓也有了收益。

据悉,金华开发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变粮田为良田,切实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项目建设地点包括汤溪镇仓里村、上镜村和陈村,苏孟乡茶堰村、后徐村等片区。今年,各项目区内收割水稻1738亩,后徐村水稻亩产超600公斤。

在汤溪镇陈村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今年6月种下的第一批水稻的收获季也如约而至。

据了解,这里原来是一片坡地。根据相关规划,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牵头下,金华金开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开文旅)今年4月在陈村村开工建设土地整治项目。经过半年紧张施工,项目基本完工,建成耕地95亩。

经过整治,陈村村项目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宽敞的机耕路沿山体直达山顶田间,机耕路两旁是一块块平整的耕地,沟渠跟随机耕路延伸,通过机埠将厚大溪的水输送到耕地。站在山脚向上望去,山坡上平整过的耕地形成层层叠叠的梯田。金开文旅在该项目区种下约70亩水稻,预计亩均产量可达500公斤以上。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的土地多是旱地、坡地和未利用地。在改造中,我们积极盘活土地资源,采取改良土壤、增肥地力、高效节水灌溉、田间道路建设等综合措施,对低效、闲置、碎片化土地进行整治优化,建成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标准化耕地。”邵旭剑介绍,自2021年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以来,开发区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2个,预计可以新增耕地900亩。“下一步,我们将安排人员妥善维护整治后的土地,探索合适的农业发展模式,持续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