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永康特刊·古山

新目标 新定位 新征程

永康古山“市域副中心”建设启新篇

记者 胡凯迪

干字当头,奋勇争先。10月25日,永康市古山镇召开打造“市域副中心”动员大会,拉开该镇“市域副中心”建设的新序幕。

今年以来,古山镇全面贯彻落实永康市委“五战双强”行动部署,出台《关于支持古山镇打造“市域副中心”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古山的发展从“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向“市域副中心”迭代升级,城市内涵和功能不断完善。

一直以来,古山镇作为东永一线经济带的核心区,地理位置及经济影响不言而喻。从小城市培育再到“市域副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古山镇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产生初步的集聚效应与辐射能力。如何在继续实施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古山镇“市域副中心”建设,形成更多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增长极,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聚力打造五大副中心,加速产业提档升级,构建城乡协调、高效协同的治理格局,赋能古山‘市域副中心’建设稳步发展。”古山镇党委书记黄立华表示,这是古山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古山镇将充分认识打造“市域副中心”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动古山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奋力谱写古山“市域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实干笃行显担当 争当建设“古山新城”排头兵

“实现镇向城全面蝶变,引领带动周边一体化发展。”10月25日,在古山镇打造“市域副中心”动员大会上,全体干部壮志满怀。村、企业、教育等领域的代表们围绕实际,结合“市域副中心”建设,分享工作经验、工作进度,交流创业心得。

自2021年以来,“市域副中心”便开始频频出现在干部工作中、群众生活里,从小城市培育建设到“市域副中心”的迭代升级,承载的是这片热土上所有人的美好愿景与热切期盼。“市域副中心”建设不仅能促进城乡结构优化和区域均衡发展,更能分担城市中心区的部分功能,是破解城市发展难点的现实需要。

“将蓝图变成现实,人是关键。”黄立华说,古山是发展的高地,要高标准打造一支具有良好作风的“古山铁军”,争当排头兵,将敢为人先、实干担当的能量,转化为加快乡村建设、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推动农村工作大突破、产业转型大推进、各项事业大发展。

为此,该镇加强领导组织,成立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工作专班,由该镇党委书记、镇长挂帅任“双组长”,镇相关班子领导任副组长,专班化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同时,专班还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定期调度工作落实情况,围绕“市域副中心”的总体目标,建立督促落实工作机制,专人负责信息收集、跟踪督办、情况反馈,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清单,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真正做到绳往一处拧、劲往一处使,在肩负工业经济提质、产业培育提能、乡村振兴提速等重大使命上全力以赴,为“市域副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聚力发展抢先行对标先进 打造五大副中心

今年以来,古山镇领导干部多次到义乌、上海等地调研交流,以“争当五战双强排头兵 建设市域副中心”为主题,开展各领域专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系统性剖析谋划发展路径。

据悉,为全面贯彻落实永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古山镇“市域副中心”建设,古山镇前期结合实际情况,将建设“市域副中心”工作进行细化分解,通过3年建设期,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副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副中心、文化旅游消费副中心、民生服务副中心、社会治理副中心五大副中心。

翻开《关于落实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的实施方案》,一项项事关产业转型升级、“两业融合”、打造文化高地等利民利企利发展的项目被列入其中,建设古山“市域副中心”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副中心

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古山镇将围绕电动工具、门业、衡器、农林机械、口杯、有色金属等传统五金产业,全力整合数字化改造、科技创新、品牌营销等产业资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紧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加快镇域总体规划调整,全力实施“工业出村”行动,探索开发边界外低效用地开发再利用;以“亩均论英雄”为抓手,深入实施“产业提能大会战”,探索“工业上楼”新路径,加快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大园东钢铁市场等区块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及星月集团总部区块收储,建设期内改造面积500亩以上。

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产业为核心,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力培育招引一批规上企业、亿元企业。支持星月星莱和产业园项目尽快投产,谋划实施一批配套子项目,做大做强古山农机产业;围绕钛金属、集成电路板等产业链,招引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企业,助推古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摸排用地5000平方米以上、用人30人以上的企业底数,用深用透企业用房改造、小升规奖补政策,鼓励企业自主进行低效用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

真正做强优势产业,推进招大引强,优化要素配置,加大内培外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副中心。

促进“两业融合”发展

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副中心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必须将其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为此,古山镇一方面将提升改造专业市场,谋划国有企业与村集体合作开发模式和路径,提升现有大园东钢铁市场、古山四村五金市场、模具市场、物流市场、塑料市场等专业性生产资料市场,打造集生产加工、材料批发、成品展销、研发培训、线上交易于一体的“第六代”专业市场。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平台,推进古山镇两山共富智慧物流产业园,建成电商产业区、物流仓储区及其他各类附属配套设施,打造“互联网+物流”一站式新型智慧物流园区,建立五金产业的全周期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

同时培育招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紧密对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引育一批工业设计、数字服务、金融服务、电商直播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鼓励大型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渠道等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动中小企业利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和进行品牌培育,争创“两业融合”试点企业1家以上。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建设期内外贸主体超200家。

强化文商结合

打造文化旅游消费副中心

深挖“文韵古山”,打造古山文旅“金名片”。

古山镇将探索开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工业+农业”旅游新路径。围绕古山五金产业特色,培育工业旅游基地,对废弃厂房等工业遗产进行再利用;加快建设古山—龙山万亩农田连片整治“十里乡耕”项目,推动文化游、工业游、山水游串点成线;常态化举办乡村马拉松、小城市文化节等活动,每年承办市级以上活动5场;以晏塘、下朱试点建设为契机,深挖农村休闲旅游资源,将商业、休闲、公寓相结合,打造具有古山特色的休闲观光游经济品牌,激发消费活力,打造具有古山特色的夜经济品牌,以紫金广场—山水一品商业综合体为基础,打造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七轴三区”商业服务集聚中心,打造古山消费集聚地。建设期内,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突破35亿元。

同时,深度结合赫灵方岩EOD项目实施,加快推进胡库下村胡公故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项目建设,建立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调小组,构建以政府、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四级联动历史文化村落创建机制。提档建设济邦公园统战主题公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生动展示以胡济邦为代表的优秀统战人物光辉事迹。

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打造民生服务副中心

心之所望,民心所向。教育体系、医疗体系、养老体系等公共服务,关乎群众生活质量,为此古山镇按照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促进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系统化提升古山民生服务水平。

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中,充分发挥古山镇教育基金引导作用,提升现有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实现镇级常住人口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全覆盖;探索社会化办学模式,引进优秀的管理团队、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式,推动古山高中尽快落地,打造“学在古山”品牌。在完善医疗体系上,古山镇将有序推进第二人民医院扩改建项目,积极创建二甲医院,高标准建成古山镇“康养中心”,结合文昌星公园,形成医疗、养老、公园“三位一体”格局。此外,优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以“共建共治共享”建设理念,高标准建成古山镇“康养中心”项目,创新建设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前坑、楼店外来人口之家,实现“一站式”生活服务。到2026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突破30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打造“养在古山”品牌。

完善城市功能

打造社会治理副中心

打造“服务事项最全、服务质量最优”的区域性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古山综合服务中心职能,纵向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探索新增企业行政审批服务,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完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实现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等事项与市级无差别“一站式”办理,“掌上办事”政务服务事项覆盖率与市级同步,方便古山及周边乡镇办理各项服务。

推进“智慧古山”建设。发挥数字化智慧平台作用,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实现智慧城市管理和运行,搭建城市综合管理智慧监测平台,纳入城管、消防、交通、环保、卫生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动态监测调度镇域范围内城市管理和运行情况,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永康市前列。

同时,努力探索建立村(社区)服务社会化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伙人等方式,成立专业社工团队,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运行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形成群众诉求法治化解决的闭环机制。开展警源治理省级试点,探索非警务类警情处置新路径,辖区内平安村(社区、企业)创建达到95%以上。

记者手记

干事有激情 蓝图变现实

“‘市域副中心’的打造,是古山再提升、再拔高的机遇,唯有干字当头,才能走在前列。”在动员大会上,古山镇党委书记黄立华的这句话,让在场的干部们燃起了熊熊斗志。

敢于变革、敢为人先,一直是古山人的代名词,从墁塘之路到现在的“市域副中心”建设,每个古山人都是古山发展变革路上的主人翁。

办公大楼内不知疲倦的干部、奔走于各村网格间的网格员……在古山,处处可见干事的火热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如何将蓝图变成现实?在记者看来,这就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