寀卢:未来乡村迎客来
记者 杜晓萍/文 通讯员 包康轩/摄
眼下,寀卢村千亩晚稻丰收在望,秋风拂过,稻浪滚滚。这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吸引了一拨拨游客前来打卡。
从“寀卢经验”发源地到未来乡村,寀卢村一路奔跑、率先垂范,给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2022年,寀卢村上榜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名单。什么是未来乡村?它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旨在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资源变资产;留住原乡人,吸引新乡人,召唤归乡人……今年8—11月,记者多次走进寀卢村,探寻这里的俏模样。
农业工业并进 双轮驱动发展
东边,稻花香里说丰年;西边,工业园区添动能。寀卢村农业工业并进,双轮驱动村庄发展。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田成方、渠成网、路成框、树成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对对种粮“父子兵”成为美谈。90后金俊跃已成为父亲金顺良的得力助手,今年他升级了无人机设备,“新设备能施肥,一台能抵10个人”。
金顺良父子在寀卢村及其他村庄共承包了约600亩地,他们非常看重农业基础设施。“水稻水稻,没有水就长不出稻。”今年夏季高温,金顺良常去其他村巡田、抽水、灌溉,“寀卢村水系好,我们不用担心”。
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寀卢村久久为功。上世纪90年代初,该村1/3农田抛荒,村两委推广村民卢法素的直接撒播水稻种子的“懒办法”,并实施农田综合改造,成立农副业发展服务公司,逐渐形成以“农技+农机+社会化规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寀卢经验”。寀卢村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寀卢村2018年起实行土地流转,分水稻、养殖、水果等6个区块招投标。如今,村内1850亩土地统一流转,最高每年1688元/亩。水稻区流转价格今年同比上浮5%,超1246元/亩,明显高于周边村。寀卢村土地流转费每年达140余万元,全部发还给村民。
未来乡村,数字化是重要方向。寀卢村里建起5G智慧农业项目,气象站监测、土壤重金属监测、害虫捕杀等系统,将风速、光照、湿度等指标数据传至“智慧寀卢”云平台,一旦出现异常,信息即时反馈给种粮大户。
寀卢村的工业发展也和农业紧密相关。发展现代农业解放了该村大量劳动力,村两委就引导村民创办企业开拓市场,实现兴工致富。
寀卢村工业发展条件越来越好,村内道路宽敞、交通便利,不仅留住原乡人,更吸引了新乡人、唤回了归乡人。80后卢飞航回村办起针织企业,其间既完成车间数字化改造,又延长面料加工产业链,员工人数翻番。90后卢高翔回村,子承父业制作樟木箱、樟木柜,销售上增加了电子商务,如今17家网店生意红火,去年销售额再创新高。
目前,寀卢村共有各类企业96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去年实现工业产值4.3亿余元,上缴税收约3200万元。产业兴、乡村兴,从2003年至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70余万元增长到1070万元。
“村里物业收入加上土地流转金,村民每人每年能领到1100元。全村100多户村民出租房屋,年租金达300多万元。”寀卢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卢阳春说,今年村里盘活闲置资源启动标准厂房建设,预计建成后可增收100万元,将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投资兴业。
共赏田园风光 共享美丽经济
每天17时35分,村庄里、田园间、马路上,一排排整齐的照明灯准时亮起,寀卢村的夜色璀璨。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奔向共享田园。
“骑电动自行车七八分钟就到了。”家住东阳市六石街道的赵阿姨是这个共享田园的常客,站在空中廊桥上望着千亩良田,她感慨地说:“寀卢村越来越好了。”
未来乡村,既要田园风光解乡愁,更要美丽经济富村民。以2020年全村规划3平方公里共享田园为契机,寀卢村迈出“村庄变景区”关键一步。农田、果园四时无闲,田间的樱花大道、紫藤长廊、银杏大道风光无限。
今年,寀卢村还打造了农业科技馆、空客A320退役飞机、“寀卢人家”农家乐、星空露营基地等首期农文旅项目,将于明年元旦建成开放。
农业科技馆被视作聚人气的关键一招,位于共享田园东南边,总面积4000平方米,目前正在加紧布展。这是全省首个基于“馆内科普互动与户外实地体验相结合理念”建设的农业科技馆,设有5G智慧农业、农业科学、研学实践和生态法治展厅,还开发有土壤探秘等10个研学课程,与户外欢乐田园等区块联动,寓教于乐、融学于趣。
该项目的第三方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夏可威,3年多来持续跟进寀卢村旅游产业发展,今年更是每周都往这里跑,“我们看好寀卢村的发展前景”。今年“五一”假期,一架空客A320退役飞机在这里重新“上岗”,推出安全教育研学、餐饮等服务,试营业5天收入超3万元,近期还有多个剧组来此取景拍摄。良好的预热效果,使大家对项目的稳健发展信心十足。
卢阳春说,根据合作协议,寀卢村与第三方运营公司采取“保底+分红”模式,预计一期项目建成后,可为村集体增收300万元以上。明年,村内还将建成可容纳约300人的住宿楼,完善配套设施,增加游客“留量”。
“围绕‘农’字做文章,充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推动旅游产业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东阳市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旭锋说,寀卢村还肩负“一村富带多村富”的使命。以实施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项目为契机,城东街道建立了以寀卢村、单良村为核心的“八村党建联建助力共富”机制,将依托寀卢村的旅游产业优势,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抱团发展。
党建引领发展 村民乐享服务
今年4月30日晚,赶在“五一”假期前,寀卢村举行了一场“广播大会”。卢阳春通过广播和全村人唠嗑:“马上放假了,来村里的都是客,村民的笑容代表寀卢的形象,希望大家热情些。”
在践行村级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基础上,寀卢村每年举行一场“广播大会”,聊一聊发展的大事小情,让村民拥有充分知情权和话语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建引领始终是“寀卢经验”的核心、村庄发展的引擎。寀卢村摸索实践出组织管理“分类法”、联系群众“包联法”、便民服务“坐岗法”等党建引领六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村党委设农副业、企业联合、老年协会和凯文磁钢4个党支部,对145名党员分类管理。党员干部就亲就便结对6~10户农户(企业),做好包联工作。村干部不专设办公室,轮流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坐岗,全天候为民服务,只要利于村庄利于村民,就舍得赔时间、赔精力甚至赔金钱。
说起村两委,81岁的卢福贤竖起了大拇指。最令其有获得感的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10时30分许、16时30分许,卢福贤都会来此用餐,午饭一荤二素一汤,晚饭馄饨、饺子、包子和面条等换着花样上。
去年,寀卢村投入300万元,新建了一幢3层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白墙黛瓦,还新设了标准化卫生室。“以前要到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药,每次来回走50分钟。”七旬老人卢巧珍说,每个月开降血压药曾是一桩心头大事,现在走路四五分钟就能到卫生室,还签约了家庭医生,在村里看病开药更省钱。
未来乡村对公共服务有着更高要求。“要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卢阳春已有计划,“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升级为综合服务中心,重点打造‘一老一小’主题空间。”
这份计划方案包括:结合毗邻的卢氏宗祠、文化礼堂、寀卢小学等空间特色,着重打造日间照料中心、儿童关爱之家和健康驿站,可就餐、锻炼,可阅读、品茶,可上国学课堂、体验非遗文化等。
“群众好,才是真的好。”卢阳春说,这是村两委的办事准则。作为村庄“领头雁”的他,最大的期盼就是让寀卢村幼有所育、老有所乐、住有宜居、劳有乐业,村集体和村民同增收、共致富。
记者家访
走南闯北40年的“老卢”回来了
9月15日,中秋节前夕,寀卢村的老人们兴冲冲往卢氏宗祠赶,领取中秋福利。“每人一份月饼、大米、饼干礼包,还有200元现金红包。”加上母亲和妻子的,64岁的卢雷霆共领取3份礼包,笑呵呵地往汽车上搬。
“以前哪里想得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停下车,看着眼前3间新房,卢雷霆的思绪回到从前。小时候家里7口人,温饱都成问题,作为长兄,卢雷霆17岁外出学手艺,刚工作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他从泥工学徒做起,后来和妻子卢跃英走南闯北做建筑行业,去过杭州、内蒙古、重庆,靠勤劳走上了致富路。
在外打拼40年,小卢成了老卢,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一年过去,村里也越来越漂亮,每次过年回来都能看到变化,旧村改造、道路‘白改黑’、路灯更亮了……”卢雷霆说,“无论是看村庄环境还是出于个人情感,我们都要在这里养老。”2017年,夫妻俩回到了寀卢村,2019年拆掉老屋盖起3层半的新楼房。
“现在,我们一家也是7个人,有老母亲、我们两口子、儿子儿媳,还有一对双胞胎孙子。”卢雷霆除了积蓄及退休金,现在还有村里发放的收入、福利。家里3亩地第一批参与集中流转,土地流转金加上村里物业收入,一家人每年共可领取7700元。夫妻俩每月还有村里发放的每人每月50元敬老福利,84岁的母亲每月为70元。据悉,寀卢村现有714位老人,根据不同年龄段每月可领取50~100元敬老福利。
从卢雷霆的日常中,也可以窥见寀卢村的老人们闲适而宁静的生活。他每天早上起床,先到共享田园健步走40分钟,回家吃过早饭,和妻子到邻近的六石街道买菜、买水果,白天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活动,晚饭后再到共享田园散步1小时。“田间有路灯,天黑了也不怕。”看着来来往往散步的人,卢雷霆打心眼里高兴,“作为寀卢人,我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