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健康金华

文章导航

金华市中医医院举办第24届膏方节

冬令进补季 膏方正当时

记者 朱静怡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养生以“藏”为本,适合储藏精华、增强体质,而膏方作为古老的中医调补方式,在现代养生潮流中备受青睐。

膏方是中医药文化的一大特色,有着上千年历史。为持续推广中医药健康理念,11月7日,金华市中医医院启动第24届膏方节,活动将一直持续至立春。其间,医院多位知名中医专家将为市民“量身定制”开具“一人一方”,满足市民冬令进补的需求。

传统养生捕获“年轻胃”

“工作以后,我已经把曾经最爱的可乐换成了‘膏’。”95后市民小陆从去年冬天起加入“膏方一族”。由于工作忙碌常常需要熬夜,小陆发现自己总是乏力、失眠,动不动就感冒咳嗽。后来,他在同事建议下来到金华市中医医院尝试膏方调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睡眠质量好了,白天也更有精力了。

近年来,膏方作为古老的中医调补方式,在百花齐放的现代养生潮流中备受青睐,尝试中医食疗养生逐渐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夏天大家热衷喝酸梅汤,冬天又忙着吃膏方,中医养生在我们年轻同事中很受欢迎。”小陆说。

何谓膏方?膏方,又名膏剂,俗称膏滋,属于中药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运用中药、滋补品或药食两用之品等,依古法熬制而成。膏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东汉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亦有记载。至唐宋时期,膏方的制作、使用方法日趋成熟,明清时代的膏方更加完善和成熟。古法膏方一般由20味以上药材熬制,因其浓缩药物之精华,量少而质纯,自古便有“一勺膏滋,十碗汤药”的说法。

为何这种传统的养生方式捕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胃”?金华市中医医院名中医馆馆长、主任中医师傅晓骏认为,当下年轻人在职场普遍面临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问题,吃饭依赖外卖、平时缺乏运动,容易手脚发凉,失眠、情绪波动。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是由于人体气血的物质基础不足。此外,服用膏方只需要晨起一调羹,免去中药汤剂煎煮的过程,口感还很好。这种便利性深受年轻人喜爱,便于在快节奏生活中长时间坚持。

膏方具有“三辨”“三调”两大特色,即“辨证、辨病、辨体质”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调补、调理、调治”三大类干预。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分为滋补药、对症药、健脾药和辅料四类,服用膏方可以调理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扶正祛邪,可以全面平衡、调节人体体质,达到治养结合、药补相宜的目的。

走进膏方门诊,你会发现膏方“粉丝”遍布各个年龄层,适用人群广泛,包括体弱要求补虚者、已确诊各类慢性疾病患者、康复患者,以及庞大的亚健康人群。

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膏方对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也有益处。豆豆今年上小学5年级,从3年级开始,家长发现他的身高明显比同龄人偏矮。豆豆平时挑食不爱吃饭,容易上火,睡觉不踏实,多梦易醒,时间一长学习也跟不上。忧心的家长带豆豆辗转求医,坚持膏方调理两年后,豆豆的症状有了改善,个头“蹿”上来了,学习也进步了,现在还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膏方的服用带有明显的季节性,最佳服用时间是从冬至开始大约50天左右,也就是冬至以后的头九开始,六九结束,或服至立春前结束。中医膏方并非单纯补剂,它补治结合,具有治病纠偏的作用。冬令是收藏之季,通过膏方调治蓄积能量,能为来年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

辨证施治 “一人一方”

“我是从永康过来的,坚持吃膏方10多年了,每年都是在胡老这里开的方。”永康市民李奶奶今年71岁,患有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腰椎间盘突出,一到换季就各种不舒服,吃不下睡不好,坚持膏方调理后,睡眠好了,胃口好了,脸颊都圆润了,亲戚见面都夸她气色好。

每年冬令时节,胡斌浙江省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都是“一号难求”,不少患者从周边县市慕名赶来,尤其是各种慢性病患者,希望通过膏方调补改善症状。

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理论,都渗透着“和”的理念,而膏方就充分体现了“和”的理念。中医认为,膏方是对人体进行全面调整,面对阴阳气血、邪正虚实、升降出入、五脏失调等各种状况并存的复杂情况,处方时须兼顾各方,往往需要多法并用,且组方用药必须协调和谐,不可失之于偏颇,要体现相互补充、互相制约的原则,即治病求本、整理正气,协调阴阳、脏腑平和,通补兼备、气血顺畅;调养与治病结合(治未病、康复、治疗、扶正、祛邪),整体与局部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顺畅、脏腑调和的目的。

“今年我们又是一家人齐出动,‘组团’来医院开方。”一说起膏方,市民徐大姐如数家珍,从自己调理更年期症状,到儿媳妇治咳嗽,再到孙子调理脾胃,一家人和膏方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她老伴体检血脂指标不太好,也打算来金华市中医医院开膏方。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不同的临床表现,膏方可谓千人千面,这就是膏方辨证施治的重要特点。“膏方需要长期服用,因此一定要和个人体质、病症相吻合,一个方子几十味药物,加一分减一分都大有学问。”傅晓骏说,膏方处方思路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结合西医辨病及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开具对主病主证的君剂药物,其次加入纠偏的臣剂药物,再辅以灵动之品助运开胃行气。如果患者存在消化功能不佳、虚不受补等情况,医生还会开具1~2周的“开路方”。“开路方”就好比去除土壤中的杂质,以便更好地播种和耕耘。医生先要进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和整体情况,看看是不是有血瘀、痰阻、食积表现,再考虑通过“开路方”来帮助患者调养脾胃,祛邪除滞。

在门诊,医生们常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医生,为了健康我舍得花钱,能不能给我开点虫草、鹿茸?难道不是越贵的药材效果越好”?把膏方效果和药材的“身价”划上等号,事实果真如此吗?

“膏方的开具首当重视辨证论治,而不是一味追求药材越昂贵越好。”胡斌说,冬令阳气收藏,适合进补,但这个“补”并不是盲目服用人参、鹿茸、虫草、阿胶等各类滋补品,而应理解为“删有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调整个人偏颇的体质达到平和状态。

膏方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合,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滥用补肾药有引起孩子“性早熟”的危险,贻害无穷,必须遵循医嘱。此外,有些人为求速效,半个月服完一周期的膏方,往往欲速则不达。总之,膏方不能随意服用,更不能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膏方进补时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服用滋补性膏方不宜饮茶、咖啡、可乐等;服用人参膏忌服萝卜;服用首乌膏忌猪、羊血及铁剂。阴虚体质者,需忌食辛热食品,如狗肉、牛肉、姜、蒜、葱、甜食等,同时也需忌食海鲜之类发物,如黄鱼、带鱼等。阳虚体质者,需忌食寒性食品,如螃蟹、柿子、黄瓜等。

一味好膏需“过三关”

药王孙思邈称膏方为“三斤药材一两膏,调补结合百病消”,不仅阐释了膏方熬制之精细,更指明其兼具治疗、滋补之功效。从开方、选药到熬制,成就一味好膏得“过三关”。

金华市中医医院2001年率先在我省地市级中医院开展膏方制作,随后率先在全市开设膏方门诊,推介中医养生保健,推广传统膏方文化。资深中医师、道地药材、古法工艺,这“三驾马车”为膏方的品质保驾护航。

开具一剂辨证精确、配伍严谨的膏方,对医生要求非常高。在金华市中医医院,只有高年资的中医师才有资格开膏方。膏方门诊汇聚了一大批中医专家,其中包括省级名中医胡斌、傅晓骏、冯祯根以及多名主任中医师、副主任中医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药材亦如此。膏方是由多味中药材组成的大方剂,对中药材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只有采用道地药材制作的膏方,才能称得上是上等膏方。道地药材是指某种药材在某个地方生长,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而且疗效确切、质优可靠、得到群众认可。比如白术、白芍、元胡、玄参、浙贝就是磐安等地的五大道地药材。20多年来,金华市中医医院一直坚持采用道地药材作为制膏原料,并为此专门成立中药材质检小组,设立专职质检员,设有省内领先的中药材标本馆和临床中药研究室,对中药材进货渠道、药材挑选以及加工炮制、等级规格、养护贮藏等环节层层把关,确保膏方药材质量上乘。

膏方的制作工艺已流传千年,整个流程工序非常复杂,要求极为苛刻,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金华市中医医院采用古法熬制膏方,成就一味好膏,需历经浸、煎、浓、化、滤、熬、收等多个步骤。其中,收膏是膏方制作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达到“挂旗”的境界才代表可以收膏。“挂旗”指膏汁可以像一面小旗一样挂在搅棒上,这样才表示膏足够浓稠,能入口即化。

金华市中医医院从2001年起率先在金华市区引进膏方制作工艺,随即开始建设专门的膏方制作场所、引进新设备。经过20多年的技术打磨,现已拥有一支经验丰富、资质过硬的膏方制作专业团队。团队年富力强,成员配合紧密,现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3人,省级名中药师学术继承人2人。

浓稠如蜜,顺滑透亮,拉丝可见,一料料膏方散发着令人安心的芬芳,融入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常生活。“膏方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硕果,它承载着治未病的核心理念,凝聚了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期盼。”金华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李栋表示,作为金华市中医龙头单位,金华市中医医院将继续肩负中医药人的使命,让中医膏方造福更多群众,为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