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角落 变身城市“顶”流
城市之东有一片“桃花源”
本报消息(记者 卢师慧 通讯员 陈婷)头顶蓝天白云,脚下柔软新绿。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城区东郊的东阳市“耕读兴邦、百年传承”城市新区风貌区,发现这里粉红、金橙、雅白的花朵竞相绽放,约8万平方米的绿地铺展蔓延,望不到边际,仿佛是城市里的“桃花源”。“这片花海可有名了。我下班后特意赶回来,感受下我们东阳的美丽景色。”市民徐梦瑶说,天晴就想带着家人来。
记者从东阳市风貌办了解到,花海的前身是一块闲置数年的荒地,常年存在着乱搭建、乱种植、乱堆放等种种不文明行为。“破窗效应”之下,虽历经多次清理整治,倾倒垃圾等环境卫生问题仍反复出现。
风貌区的创建为这块荒地带来了转机。前期,东阳市风貌办联合江北街道、东阳市城投集团等有关单位部门对整个风貌区进行了走访调研,商议后,决定以植绿增绿添绿为重点,以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对该空闲地块进行补绿、复绿,对地块上的乱搭乱建、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并制定有关方案,根据地块性质和开发利用计划,分区域大面积栽种绿草和花卉,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游的新面貌。今年春天,一片绿野的草地已在当地“热”了一把,成为市民露营、野游的网红地。入秋后,约8万平方米的花海更是让市民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这片曾被遗忘的角落,摇身一变成为城市“顶”流。
荒田变花海、废地变草坪的华丽蜕变在风貌区创建中并不少见。据了解,东阳市“耕读兴邦、百年传承”城市新区风貌区北至东阳市气象局,南至东阳江南岸,西至艺海北路,东至金店小区西侧,总面积约158公顷。近年来,在东阳市风貌办牵头下,该风貌区以东阳江为纽带,整合生态、休闲资源,构建了滨江生态文化休闲带,并通过提升公共空间节点、改造滨水空间、优化慢行系统、提高沿路绿化品质等一系列举措,大大提升了“颜值”,使其成为蓝绿融城的城市片区。
同时,依托区域内东阳中学、外国语学校、融媒体中心等科教文化资源,风貌区还深耕内涵发展,以“传承教育之乡精神,共绘教育主题样板”为目标,讲好教育故事,传承人文精神。此外,风貌区还将承接义乌国际贸易、出口加工功能的溢出效应,以“三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匠心,打响东阳文创品牌等。
自创建城市风貌样板区工作开展以来,东阳市计划分批次分主题打造8个城市风貌区,涵盖城市新区、特色产业区和风貌区三个类型。目前,已成功打造1个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2个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2个县域风貌样板区。
东阳市今年的目标是努力创建2个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1个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一个个风貌区、未来社区的加速成型、连线成片,如同绘制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展现东阳独特的气质,实现整体的大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