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金报东阳·教育

构体系、强阵地、筑品牌

东阳着力打造学习型城市“县域典范”

记者 黄娇丽 文/摄

11月6日下午,以“让学习改变生活”为主题的东阳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暨第八届社区教育文化节启动仪式于卢宅景区梨园广场举行。现场展示成果、表彰先进、体验学习,奏响终身学习乐章。近年来,东阳将学习型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构体系、强阵地、筑品牌,全力塑造“县域典范”。2024年,东阳成功加入首批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

“三级办学”+“三支队伍” 筑牢学习体系根基

完善的机制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东阳在终身教育建设中,构建了“县—镇街—村(社区)”三级办学体系,落实全区域、全龄段、全职业社区教育。

县级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汇聚优质师资与先进设备。镇级设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依据产业和人口特色,各社区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形成“一校一品”格局,其中巍山、湖溪、歌山、佐村、虎鹿等5所乡镇成技校创建为省现代化社区学校。村(社区)级利用农村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积极开展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活动等。目前,浙江老年开放大学东阳学院、东阳老年大学振兴分校、画水镇老年学校等3所学校获评浙江省老年教育优质学校。全市建成覆盖城乡的学习型社区、社团等学习型组织250余个,社区教育系统服务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84.44%。

同时,三支队伍培育机制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定期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助力教师成长。如组织教师参加研修培训和教育研讨、邀请专家讲学,助力教师掌握前沿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市民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东阳现拥有全国“中青年社区教育教学新秀”1人、省社区教育优秀工作者2人、省百名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3人、省学分银行先进工作者2人、省老年教育优质师资库教师7人,其中陈堃、孔姿燕获评省老年教育“领雁”教师。

“学习圈”+“同心圆” 优化学享服务网络

11月7日下午2点,东阳市党群服务中心三楼初心大讲堂,台上,讲师正生动地讲解着健康知识,台下坐满了全神贯注的市民。市民张大姐坐在靠前的位置,手中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她是这里的常客,只要有时间就会来参加培训。“这里就像一个宝藏,非遗课堂、烘焙课堂、瑜伽课堂……各类公益课每周都有,次次爆满,这里还是一个周末带娃学习的好去处。”张大姐笑着说。

东阳市党群服务中心位于吴宁街道西街社区,设有书吧、健身房、瑜伽室、儿童天地等空间,常态化开展公益培训,是东阳城区诸多学习阵地之一。近年来,吴宁成技校联合多方力量,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馆、美术馆、非遗街区等多个阵地打造优质学习服务圈,面向全年龄段市民开设多元课程、开展多彩活动,力求公益课程全覆盖。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东阳全力打造10分钟“学习圈”。该市整合多种馆堂站校教育资源,织就“一校多点”式学习地图,覆盖18个乡镇街道。如今,从城市到乡村,星星点点的学习站点遍布、学习网络密集。目前建有老年大学3所、镇街老年学校18所,达100%覆盖率;村社老年学堂216所,覆盖率达55.67%。累计建设马生书屋10家,打造百姓家门口图书馆。2024年图书馆已推出阅读推广活动242场,博物馆接待35.5万人次,美术馆累计接待超17.6万人次,为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多元的学习网络和环境。

此外,东阳努力绘就校家社“同心圆”,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学校组织家长课堂,社区与学校联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同时,投入资金开发在线学习平台,整合多领域课程资源,市民可随时随地学习。截至目前,东阳依托各中小学校设立家长学校130所,创建省级数字家长学校130所,93所达到浙江省数字家校认定标准,9所学校成为省数字家校联盟盟员。2024年举办父母成长课堂10期、父母研修班18个,举办家风故事宣讲178场,组织家庭教育讲座进社区87场。

“非遗学堂”+“市民夜校” 培育特色学习品牌

“提升终身学习意识,鼓励居民参与,让学习改变生活,营造浓厚氛围,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日前,佐村镇成技校精心策划的全民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佐村文化站举行,70余名社区居民参与。启动仪式后,居民们在花艺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场精彩的花艺培训。

城东街道、横店镇、画水镇成技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前后,东阳学习培训活动多点开花。

据了解,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连续举办八届。每年,表彰、授牌、宣贯、体验等活动,让市民参与率和覆盖面不断提高。围绕活动周开展的各类特色活动在东阳各地掀起学习浪潮,形成系列学习品牌。目前,东阳现创建有省级以上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0个,近3年2人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如今,这一活动已成为东阳亮丽名片,打响“学在东阳”品牌。

东阳坚持项目引领,赋能品牌培育。除了“学在东阳”品牌,该市发挥中高职院校功能,树立“传统技艺”品牌;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发“地方学堂”品牌。

东阳木雕、竹编等传统技艺闻名,当地中高职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不断改进授课模式,为传统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每年开展各类技工培养、师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2.5万余人次。建筑、工艺美术等东阳传统技艺项目纳入终身教育课程体系,联合高校开展传统技艺实训。同时,2024年相关部门单位已面向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683人次,面向农民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等培训1730人,面向社会人员、企业员工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1.83万人。

依托“地方学堂”,该市定期举办开展“非遗学堂”“市民夜校”“青年夜校”等活动。2024年东阳市文广旅体局联合传统工艺工作站、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等单位举办“传统工艺振兴讲堂”,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非遗学者、高校教授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