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义东同城一家亲 两地文人共歌吟

义东两地联合开展文学采风

记者 王志坚

日前,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和东阳市作家协会联合开展“义东同城一家亲,两地文人共歌吟”文学采风活动。在东阳市文联、六石街道相关负责人带领下,两地文学工作者探访六石街道白溪江共享田园、北后周村古建筑群、东阳木雕小镇等。

诗意与田园共舞

白溪江共享田园是东阳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当地以共建共享理念,推动田园整洁化、景观化、公园化,实现生态共享、资源共享、产业共享、平台共享、利益共享,致力于打造美丽田园升级版。

走进白溪江共享田园,泛着金黄的连片稻田映入眼帘,一幅丰收在望的美景。如烟似雾的粉黛乱子草,将道路装点成美丽花海。在这片充满生机与诗意的田园中,采风团领略现代化农业生产场景,更被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生态美景吸引。大家参观田园的农业生产区,深入了解共享田园的研学科教、农事体验、田园影视等功能区后纷纷表示,这里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不仅是一个现代化农业生产区,更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生态美景的休闲胜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灵感。

采风中,大家与田园运营团队深入交流。据运营团队负责人之一虞兆民介绍,共享田园不仅改善了环境,还有效提升了生态、旅游、经济等多种价值。共享田园充分整合原有资源,提升林下空间,增设观景长廊、观景亭等景观小品,打造“欢乐森林”乐园,昔日荒地变身美丽花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田园一处小坡上还有一棵“诗歌树”。这棵树由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题词和命名,旨在传承和弘扬诗歌文化,用诗歌力量推动乡村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双丰收”。采风团一行纷纷在“诗歌树”下留影,并即兴创作诗歌,为这片田园增添更多诗意。

历史韵味与文化魅力十足

北后周村位于桐山脚下,自明弘治年间卢姓先祖迁来已有500多年。这里的古建筑群以肇庆堂为核心,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散发着古朴宜人的气息。据北后周村妇联主席卢元红介绍,肇庆堂是该村最有名的建筑,是整个村庄的骄傲。

走进肇庆堂,采风团成员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古代的生活场景。他们仔细观察建筑中的斗拱、月梁、梭柱、柱础等构件,无不赞叹古人的精湛技艺和高雅审美。

除了肇庆堂,大家还参观了培丰堂、桃源堂等古建筑,以及村文化礼堂、休闲长廊等现代设施。大家一边参观一边与村民交流。他们了解到,北后周村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独特的竹编文化和影视拍摄基地。近年来,北后周村依托其特色文化,持续推进竹编、影视、研学等产业发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古建筑群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我会把所见所闻融入自己的作品,向更多人传递美好和感动。”中国作协会员、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理事长徐金福说。实地深刻感受北后周村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后,他将创作系列作品,让北后周村的历史文化为更多人所知。

匠心艺术与文学灵感并蓄

作为浙江省特色小镇之一,东阳木雕小镇以其精湛的木雕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小镇内汇聚众多木雕大师和工作室,展示了东阳木雕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历程,以及其在家居装饰、艺术品创作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采风团一行一踏入木雕小镇,就被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吸引。在木雕博物馆,他们了解到东阳木雕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随后大家走进木雕大师工作室,亲眼见证木雕创作的全过程。大师们向采风团成员展示重要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技巧,让大家对木雕艺术,尤其是东阳木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木雕小镇不仅是展示木雕艺术的平台,更是集创作、教学、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基地。”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胡先民介绍,木雕小镇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这里已成为许多文学和艺术创作者寻找灵感和创作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