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跑50公里 脱下白大褂变身运动达人
看看“急救兔”如何备战马拉松
记者 方璟
马拉松赛场上,有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急救跑者,俗称“急救兔”。他们以不同的配速时间段奔跑在赛道上,只为在选手出现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
从马拉松“纯菜鸟” 到赛道上的“急救兔”
跑龄10年,年跑量2729公里,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脱下白大褂后的罗伟鹏是名副其实的运动达人。
“我一般早上6时起床,跑完步再上班。”罗伟鹏说,运动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早上跑步,晚上打羽毛球,周末还和朋友约好徒步、越野。
说起自己爱上跑步的理由,他说是2015年那场未完赛的半马给刺激的。
那年,罗伟鹏受同学邀请报名参加江西上饶半程马拉松。第一次参赛的他是个“纯菜鸟”,不仅没有练过跑步,甚至没有专业的跑鞋和运动服。结果可想而知,才跑了6公里,同学就放弃了,罗伟鹏也泄了气。
此后,没有完赛的“首马”成了他的心结。罗伟鹏开始每天坚持跑步,每次增加一点路程。渐渐地,他喜欢上了跑步的感觉,第二年的上饶半马,他轻松完赛。“那次成绩是1小时59分,跑完后感觉还不错,而且马拉松的氛围太好了。”罗伟鹏说,和一个人练习不同,跑马时,身边会有同伴一直在往同一个目标冲刺,赛道两旁群众加油的呼声也让人热血沸腾,他直言“爱上了马拉松”。
于是,罗伟鹏开始疯狂练习,报名参加省内各类马拉松比赛。30公里、40公里、50公里……他的周跑步公里数不断增长。1场、5场、10场……他的成绩快速提升,半马PB(个人最佳成绩)跑进1小时38分。在不断刷新成绩的同时他也发现,赛场上总会有些跑者因为突发状况不得不放弃比赛。出于职业的使命感,罗伟鹏把自己的目标转变为“帮助更多人安全完赛”。
作为一名医生,他原本就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很快就成为赛场上的急救跑者,俗称“急救兔”。和普通跑者不一样,“急救兔”比赛时不能追求“更快”,甚至还可能越跑越慢。“这次我原本报名的是145配速的兔子,但组织方和我说报名这个配速的人太多,问我能不能去跑200配速的,我答应了。”罗伟鹏说,本周日开跑的2024义乌半程马拉松,他将再次作为“急救兔”随时为有需要的选手提供医疗服务,带着跑友们顺利完赛。
量力而行做足准备
安全完赛就是最好成绩
中暑、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在每次马拉松比赛中都会有新手跑者遇到各种原因而“倒下”。所以罗伟鹏每次都会跑到赛道最左侧,边跑边观察身边选手的身体状况,从选手的跑姿、呼吸等观察是否存在异样,并进行不同处理。“虽然这份工作没有什么回报,但能以一种新方式坚持自己的热爱,又可以在有效范围内确保大家安全,我很乐意担当急救跑者角色。”他说。
对于周日即将走上“义马”跑道的“新手玩家”,他也有一些温馨提醒。
首先,选择合适的跑鞋和袜子,跑马穿新鞋是大忌。其次,赛前最好能适当补充能量,“吃点香蕉等热量高的水果,或者包子等容易消化的主食都可以,但千万不要吃得太饱。”他提醒,过量进食很可能在跑步过程中导致呕吐。
另外,跑前做好拉伸,跑后做好放松,比赛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如果有头晕、多汗、恶心、呕吐或胸痛、心悸、突发呼吸急促、肌肉痉挛抽筋、突发伤病、肢体严重不协调等症状时,需及时停跑并寻求医疗急救站帮助。
“追求PB是在安全完赛的前提下,对于普通跑者来说,安全完赛就是最好的成绩。”他说。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