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账本”系列报道之四
产业共富:青年都想回到“佛手村”
记者 单光辉 苏宣萌 文/摄
“佛手黄果上市后,线上订单明显增加,销量每天维持在300单左右,销售额基本稳定在2万元左右。”昨天,金东区赤松镇北山口村的农创客吴康告诉记者,从每年4月开始,他们会从村民手中包下整个大棚采摘佛手,再通过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从卖青果到黄果,基本供不应求。
吴康所在的北山口村有“中国佛手之乡”美誉。受益于技术引进,种植的“金佛手”品质非常高。此前,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在外务工,产销模式以路边摆摊为主,销量一直上不去。近年来,随着直播平台和带货模式兴起,“金佛手”产业焕发新生机。
邢皖来是北山口村的老种植户。过去,他和许多村民一样,挑着扁担到省道沿线叫卖,最远去过上海。“以前佛手市场小,大家都是挑着扁担在路边摆摊。”邢皖来介绍,生意不好的时候,连来回的火车票钱都赚不到。再往后,村民在马路边摆摊售卖,或者卖到花市。由于佛手产销不平衡、价格不稳定,种植户一年辛苦到头,收入却与付出不成正比。
助农电商的兴起,为“金佛手”带来了新机遇。2018年,北山口村村民邢小兵辞去平面设计工作回到家乡,尝试在线上销售佛手。“当时我们也没经验,都是通过观摩别人直播,依葫芦画瓢的。”邢小兵说。在一批返乡创业青年的带领下,曾经卖不起价的“金佛手”,价格稳步提高。
佛手对于北山口村人而言,就是财富的象征。种一个一亩的大棚,仅卖佛手销售收入就有10万元。“4年前,佛手还只能卖15元/公斤,目前‘金佛手’已卖到全国各地,产销都在稳步提高。”北山口村党支部书记叶静忠介绍,如今北山口村佛手种植规模达1500余亩,预计到2025年将达2000亩以上。与此同时,村民年均收入从2017年的2万元提高至2023年的6.5万元。
邢燕从小在北山口村长大。2021年,受村党支部书记邀请,她回乡任金华市山口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建了由强村公司带头、多企业共建、整合种植户资源的“强村公司+种植户+电商”运营模式。“以前各家农户单打独斗,有了强村公司,现在大家共享政策、运输等资源,合力增收致富。”
越来越多从北山口村走出去的年轻人回来了,三代同堂卖佛手的家庭比比皆是。冯雨晖今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她说:“农村电商带来广阔前景,运用自身所学,不仅能将村里的源头好货送到消费者手中,还能通过直播间的数据分析帮助农户更好地将产品卖出去。”
目前,北山口村60%以上的村民从事与佛手相关的产业,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直播企业发展至215家,可谓是家家有电商、人人皆主播。2023年,北山口村佛手产业电商渠道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随着村民的致富、创客的涌入,北山口村集体经济大为好转。数据显示,2023年该村佛手产业产值1.6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10万元增至200多万元。“金佛手”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农果,北山口村从“人人想走的空心村”蝶变为“青年都想回来的佛手村”。
短评
近年来,农村电商的发展潜力快速显现,尤其是随着一批青年返乡,通过直播间销售农产品,为助力农产品上行、带动乡村就业创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一方面,有文化、有技术、有知识、有视野的青年回归乡土,既促进自我提升,也使原本逐渐流失的“乡愁”“乡味”逐渐复原;另一方面,通过直播电商助农,有效改变了传统小农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格局,打开了更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构建起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