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6版:今日开发区·特别报道

凝聚网格“星”力量 赋能治理新篇章

记者 吴璇 文/摄

金华开发区的大街、小巷,活跃着这样一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他们,是社区的民生办事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是安全隐患排查的协管员、安全员,还是政策法规宣传员、民情信息收集员……每天,他们默默地穿梭在大街小巷,耐心地帮助居民解决各种问题。只要居民需要他们的地方,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为居民服务零距离,是他们认真恪守的准则,也是心中坚守的信念。

他们,就是开发区基层治理工作中重要的人物画像——网格员。

居民服务员

吴威:暖心服务聚民心

吴威是三江街道新园社区第三网格的网格长,他每日坚持做着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入户走访群众。他常说,居民与网格员的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在与居民关系的建立上,更是要用心用情用力执着坚守。

“小吴,这段时间你为了小区的事天天加班,辛苦啦。”居民邵文苗口中的“小吴”就是吴威。网格内的紫东星座小区体量小,只有1幢高层,无物业、无业委会,管理上相对滞后,停车难和电梯故障成了居民一直以来的揪心事。

“停车全靠抢,回来晚就没车位了”“电梯怎么又坏了,要爬10楼回家”……看到小区微信群里居民的吐槽,吴威内心不是滋味,决定用“绣花功夫”改变小区现状。

人员情况复杂、居民需求多……面对诸多问题,吴威一方面上门入户搜集居民意见建议,把金点子转化为小区治理的金钥匙;另一方面,召集10名热心居民成立小区自治小组,建立议事制度,使小区管理有了主心骨。在吴威和自治小组共同努力下,居民们欣喜地发现了变化:停车位增加了,门口道闸完成安装,电梯更换项目有了新进展。“多亏了小吴,一次次跑我们小区,帮我们沟通对接多个部门单位,把困扰大家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居民朱振炬说。

家住园丁新村的王奶奶今年85岁,是一位独居老人,居家生活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两个儿子的牵挂。不久前,王奶奶的儿子从网格群里了解到适老化改造项目,直接申请了厨房和卫生间的适老化改造。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等装修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来改造时,老人却多次将社区改造专员张李敏拒之门外,并表示拒绝动工。吴威得知消息后,上门了解得知,老人生活俭朴,不愿增加儿子们的开支。经过吴威和张李敏与王奶奶多次促膝沟通后,老人终于答应做适老化改造。改造期间,考虑到老人年纪大,儿子不在身边,吴威还时常跑去老人家中,对接装修师傅,把握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

“用好的服务,取得居民最大的满意。”在吴威看来,作为一名网格员需要多听群众意见,多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老百姓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问题能妥善解决掉就好了。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保持与居民群众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群众的诉求,解群众难处,确保社区的和谐稳定。”

日常工作,兢兢业业;遇到难题,从不推诿;紧急问题,加班加点……吴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网格治理的深刻内涵,他的事迹也带动了网格队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矛盾调解员

龚德斌:共筑和谐邻里情

作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要力量,网格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搭建沟通的桥梁、邻里矛盾纠纷的“和事佬”。他们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的目标。

龚德斌是西关街道山嘴头社区第五网格专职网格员,他用真心、耐心和行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之内。

今年9月底,龚德斌接到辖区个体商户赵先生求助,称自己被物管工作人员威胁,不交物业费就不给进出园区。龚德斌第一时间跟当事双方电话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原来,由于物管工作人员态度较差,导致双方矛盾激化。了解情况后,龚德斌约当事双方来社区协调解决。

“矛盾纠纷调解不能抱有太大的目的性,要打亲情牌,巧借外力,把双方的不自愿变成自愿,找到矛盾调解的平衡点。”龚德斌说,矛盾调解不能蛮干,要用积极的态度处理群众问题。经过细致沟通与调解,赵先生与物业方最终达成一致,矛盾被成功化解。

虽然接触网格工作仅两年多,但龚德斌已成功调解了30余起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群众能求助的可能只有网格员,网格员需要积极调动可用资源,竭尽全力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龚德斌的认知里,网格工作本身就是服务群众,“要做好一名扎根基层、乐在其中的网格员”。

在成为社区网格员之前,龚德斌在街道网格办任职,对他而言,街道工作主要是管理,以统筹为主,形成街道的大网格,有更多资源调配。“矛盾纠纷调解是一项用真心换真情的工作,需要全身心投入。”两年多来,他像“润滑剂”在居民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他的努力下,邻里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如今,龚德斌正积极谋划未来社区新入住居民的网格服务工作,“希望通过上门入户、开展活动等方式,多见面、多宣传,让新居民们能尽快认识我们网格员,为以后开展服务打好基础”。

政策宣传员

郑祎雯:贴心服务零距离

“谢谢,高龄津贴有着落,我就安心了。”近日,家住秋滨街道金发兴园小区的李奶奶拉着秋高社区第四网格专职网格员郑祎雯的手说道。

不久前,李奶奶接到了婺城区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求她退回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的高龄津贴。“明明我能享受高龄津贴,为何要退回去?”百思不得其解的李奶奶拿着一包证件,前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找到郑祎雯求助。

“这么大年纪了,跑来跑去不方便。”看着老人腿脚不便,郑祎雯安抚老人送其回家等待,随后联系了街道民政工作人员帮老人核查高龄津贴。经查询发现,老人2022年从东景小区搬到秋高社区居住,户口于2022年10月31日从婺城区转到开发区,由于户籍关系变动,高龄津贴从2023年1月开始应由开发区发放。第二天一早,郑祎雯带上表格,上门为李奶奶办理了高龄津贴申报。

作为一名专职专业的网格员,郑祎雯还经常走访网格内的企业单位,宣讲消防安全知识、指导台账整理、对接消防演练,忙得不亦乐乎。不久前,辖区一企业相关负责人向郑祎雯咨询人才政策,了解子女就读相关问题。了解情况后,郑祎雯第一时间向对方发送了开发区人才政策、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等政策解读链接。

“企业招工信息、街道专业培训、消防安全贴士、劳保政策等,我们都会及时在网格群里发布,方便企业和居民办事。”在郑祎雯看来,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老少皆宜的方式把政策宣讲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真正讲到老百姓心里,是考验网格员的一项重要内容,“网格是我工作的阵地,群众是我服务的对象,把更多惠民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是网格员的职责所在”。

上个月,辖区居民季大妈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表示自己在医院看病时遇到意外险报销的难题。由于对医保政策不熟悉,季大妈忘了开病历,保险公司不予理赔。了解情况后,郑祎雯和同事积极联系医院进行沟通协商。最终,季大妈的意外险报销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今年是郑祎雯担任专职网格员的第四个年头,在她看来,网格员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居民生活里的家长里短,一头连着政府职能的“应办”“实办”。“常联系、多沟通,在常干、常思、常学、常新中办好网格小事。”郑祎雯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坚定信心,用耐心换来理解,用真诚换来居民群众满意的笑脸。

记者手记

网格无小事 事事皆上心

网格无小事,服务是大事。

在金华开发区,就是这些网格员,他们在基层,化身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事务管理员、网格居民服务员,立足网格“小”事,服务民生“大”事,以小网格推进“大治理”,帮助群众解决一件件、一桩桩“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感受到网格服务的速度与温情。

近年来,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网格员早已从单纯的入户走访、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等基础管理职能,升级成了“全科服务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事,群众满意的笑容就是最好的鼓励。”563名专职网格员以群众利益作为工作坐标,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紧贴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在网格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足迹与温暖的笑容,他们用实际的行动和担当,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开发区基层治理的精美画卷,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贡献着网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