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小包裹大“邮”可为

□陈芮

今年“双11”期间,金华快递业务量跑出新高度。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0月21日至11月12日,我市快递业务量达11.90亿件,较同期增幅2.7%。这对金华来说已不新鲜,截至目前,我市快递业务量已连续第5年位列全国第一。

快递进村、送货上门、次日即达……一个个小包裹折射出我市经济的澎湃活力和开放程度,也蕴含着相关部门和行业的不懈努力。越织越密的通畅网络、不断优化的运营模式、创新科技的嫁接植入,都是金华保持“快递物流第一城”称号的稳固基石。

三级物流体系畅通运输“大动脉”。物流网络是我市快递物流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农村快递物流“毛细血管”的延伸尤为重要。随着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建成,一个个县级寄递配送中心、乡镇寄递服务设施、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悄然投入运行,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打通了。目前,村级综合服务点占比、主要快递品牌行政村服务覆盖率均达九成。

多元运输场景促进物流“双循环”。网络骨架搭建之后,多元快递运输方式的创新组合,让物流循环更通畅。公交车、客车兼职送快递,村口的超市化身村级综合服务站,新场景打造不仅让商品下得去、农产品出得来,建立起物流“双循环”,也提升了班车、超市运营收入,实现多方共赢。

科技赋能助力跑出寄递“加速度”。很多市民惊喜地发现,今年“双11”购买的商品,很多能够做到次日达,甚至当日达。这背后少不了大数据、新科技的功劳。在市区,无人快递车穿梭于市区道路、居民区已经成为日常街景。近日,我市还开通首条常态化运营无人机邮路,使用低空航线物流方式配送商品。金华轨道交通集团与顺丰速运联合推出省内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形成了更高效、更全面、更低碳的物流运输方式。

总而言之,金华在快递物流方面的成绩并非凭空得来,而是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创新、科技加持等综合效应的显现。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发展中仍存在的瓶颈和短板。如有的末端网点硬件设施有待升级,多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需更加流畅高效,派件服务要适应客户更高要求等。我们相信,只要从客户需求出发,树立更高发展目标,曾经破解诸多发展难题的金华快递物流行业,一定能突破瓶颈、保持优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金报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