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人文

文章导航

民国武义籍法官徐可懋和他的朋友圈

陈朝升

在民国动荡不安的年代,社会风气复杂多变,官场更是泥沙俱下。司法,作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本应是清廉无私的代名词。然而,在那权力膨胀、金钱至上的阴影下,能坚守本心、拒腐蚀而不失节操的司法人员如凤毛麟角。武义籍司法官员徐可懋却能做到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不过,时光荏苒,历史的尘埃将他的事迹掩盖,使得这位深受当时士绅赞誉的清廉法官,如今竟鲜为人知。

徐可懋(1896—1983),字元章,又名华懋。浙江公立政法专门学校法律正科毕业,直隶省承审员考试及格,“中华民国”第四届司法官考试及格,北平司法储才馆毕业,司法官再试及格。历任直隶雄县县法院审判官、湖北汉口地方法院推事、孝感地方法院推事、应城地方法院院长、浙江高等法院推事、黄岩地方法院院长、永康地方法院院长。

家风润泽政法路

徐可懋生于武义县城西街,祖上出过“忠孝两全”的抗倭名将徐平湖。可懋之父徐亦斋是光绪丙午年岁贡,民国时期担任过武义县教育会副会长、自治会副议长。受新思想影响,徐亦斋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将《朱柏庐治家格言》奉为家规,用以训诫子女,还时常对子女说:“教育为国家根本,自治为宪政始基。学成可致用,而于任法曹者尤兢兢以,居官须清廉,决狱务平恕。”这些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徐可懋,让他逐渐形成坚定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

1926年,北洋政府司法部内部开启了重新成立一个养成司法人才专门机构的讨论。同年10月26日,司法部指令下达,其中记载:“比年各省法院逐步推广,人才一项,尤为缺乏……培植人才之举,实属不容再缓。兹就旧章,酌加变更,定名为司法储才馆。”当时,司法储才馆聘任的教员不仅是法学界最优秀的人才,而且都是重视实务的教授,用当时人们的一句话形容,“法学界对储才馆寄予了厚望。”因此想要进入司法储才馆并不容易,按照《储才馆章程》第八条规定,以下三种人员才具备进入储才馆学习的资格:应司法官考试合格者;经司法官再试、典试委员会审议,免初试者;有司法官资格人员,而自愿入学者。

彼时,徐可懋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司法部选拔进入储才馆深造,经过两年多学习,于1929年初顺利毕业。此时,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执政。为了妥善安排这批优秀人才的去向,储才馆馆长石志泉与南京当局进行了多次沟通协商。同年3月,南京政府司法行政部鉴于该馆办学严谨认真、毕业生素质出众,决定将包括徐可懋在内的135名学员分配至全国各地法院实习。徐可懋被分到直隶雄县担任县法院审判官,尔后历任湖北汉口法院推事、孝感法院推事、应城法院院长、浙江高等法院推事、黄岩法院院长、永康法院院长等职。

名留黄邑得循声

在徐可懋漫长的法院工作生涯中,他在黄岩的任职经历无疑最令人称道。1934年,徐可懋由浙江高等法院推事调任黄岩县法院院长,因其为官清廉、秉公执法而深受士民赞誉。在长达12年的任期内,他与当地的军政名流、社会贤达以及文人名士、庶民百姓建立了深厚友谊。

其中,与徐可懋交往密切的有与沈钧儒、谭延闿同科进士的朱劭成,曾出任广西提法使、浙江参政会参政、江苏政务厅长等职;有科举时代最后一届举人王念劬,曾历任浙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即后来的湖州师范)校长、黄岩县立中学校长、西湖博物馆馆长等职;还有学者洪锡恒,曾任永康县长的任重等。

1945年,徐可懋离任之际,友人士绅纷纷赋诗相赠,以表不舍之情。笔者随录几首,以示崇敬,并飨读者。

时年76岁的邱震所作《恭赠元章徐法院长莅黄十余年士民咸称讼之兹荣任永康赋此留别》

襟带湖山拱上游,回看澄水正悠悠。

磁州执法岂为厉,慰氏亲民半解忧。

心印茭清莲桥月,胸含万籁锦江秋。

相期再传重阳日,笑把茱萸当酒筹。

邱震在诗中描绘了徐可懋执法严明和亲民的形象,同时表达了对徐可懋离任的不舍之情,希望他能再次回来。

曾任职京师及江浙多个县知事的喻信厚作《元章徐法院长移任永康将离敝邑赋赠求教》:

十载鸣琴德意长,清风亮节久难忘。

量移邻邑成新惠,忍别岩疆似故乡。

法纲能疏碑载道,讼庭多暇草晋芳。

云程此去应回首,喜有循声媲召棠。

喻信厚在诗中以“十载鸣琴德意长,清风亮节久难忘”表达了对徐可懋清廉正直品质的敬佩。

魏企英作《元章院长调任永康饯别赋赠即乞郢政》

十年树木漫同论,赢得清名茂德存。

读律惜非尧舜世,明刑恐有冶长冤。

鼠牙泯讼犹虚愿,羊舌贻书是善根。

感我分庭抗礼久,离情缕缕付衢樽。

这些诗作通过对徐可懋的赞美和祝福,展现了当时黄岩友人士绅对他的敬重和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大众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对法治和正义的追求。


网站简介 | 公司简介 |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