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与共和国同行 向现代化奋进

市供销社

构筑现代流通大格局 谱写为农服务新华章

写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村流通业务模式创新培训班开班之际

卢奕仿

“韭菜1.2公斤,南瓜13公斤。”近日,在婺城区沙畈乡白沙源村、银坑村“共富工坊·供富大篷车”收购点,工作人员认真地给村民们带来销售的蔬菜一一过秤、算账、付钱。当天,白沙源村村民陈土花制作的40多盒千层糕,也跟随着“供富大篷车”走出了大山。看着自家种植的蔬菜、自己制作的手工美食在家门口就卖出去了,村民们都露出了笑容。

2021年以来,金华市供销社在省供销社的统一部署下,结合金华实际,积极推动“供富大篷车”项目,创新生产、流通、品控、销售等四大体系建设,把流通服务向前延伸,实实在在助农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已开通“供富大篷车”54辆,固定收购点94个,覆盖乡镇115个,行政村1137个,实现助农销售农产品2038万元。

“作为为农服务的主力军,我们始终坚守为农初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紧密连接城乡两端。”市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王建国说。近年来,市供销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三位一体”改革工作持续深化,专业市场不断壮大,助农增收工作取得实效,为农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社有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3年供销系统市场交易量408.7万吨,交易额397.6亿元,2024年1—10月交易量355.8万吨,同比增长8.6%,交易额360.2亿元,同比增长11.1%。

流通助农 构筑新格局

今年,“供富大篷车”项目在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和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了4个农产品共富市集直销点,举办及参与了15场高山农产品共富市集活动,推广并销售高山玉米、南瓜、冬瓜、小香薯、黄桃、脆柿等本地优质初级农产品260吨,实现营收210万元。如果说“供富大篷车”精准连接偏远地区流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开进了农户心坎里,那么专业市场的壮大则为织密流通网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市供销社以市本级三大专业市场(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供富金华冻品市场)为核心,在县(市、区)投资建设武义农贸城、兰溪永昌商贸城等项目,积极托管地方农贸市场,市场流通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

——打造一站式采购“中央厨房”。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于 1990年,占地300余亩,以蔬菜、水海产为主,辅以茶叶、冻品、干货粮油等多元业态,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几年,该市场利用市场渠道优势,积极拓展地产蔬菜交易专区,2023年销售地产蔬菜2.9万吨,交易额1.8亿元,同比提升9.4%,免收服务费、停车费等300余万元,有效助力本地菜农增收节本。此外,构建“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市场”的运作模式,建设本地蔬菜基地5500余亩、农产品生产基地4500余亩,确保特殊时期每日1000吨的流动蔬菜供应,保障“菜篮子”量足价稳、农民增收致富。2023年市场交易量172.65万吨,交易额129.86亿元,今年1—10月已实现交易量138.65万吨、交易额111.64亿元,同比增长8.5%和10.8%。

——铸就精品水果“批发航母”。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自2019年10月启用以来,已投入1143间营业房,吸引305户经营户入驻,业态覆盖水果、副食、冻品等,集展示展销、食品检测、电商直播、物流配送、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等多功能于一体。通过打造地产水果交易区,并组织本地农民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产品推介等,加大本地农产品“走出去”力度,去年实现地产水果交易量1.64万吨,交易额1.37亿元。承办第二届中国樱桃品牌大会暨全国樱桃产销对接大会。2023年,市场实现交易量233.31万吨,交易额254.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0%和15.41%。市场交易辐射四省九地市,被评为“全国十大果品批发市场”。

——建设冷链物流“骨干基地”。供富金华冻品市场于2023年6月底开业,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配套库容量16万立方米的六层高标冷库。市场集合牛羊猪肉产品、鸡鸭副产品、预制菜、调味品、海鲜等全类产品,打通冷链流通上下游产业链条。自开业以来,招引40多家企业入驻,出租冷库面积2万余平方米,实现交易量2.75万吨,交易额13.75亿元。今年1月,蒙牛冰品金华外设库正式落户供富金华冻品市场,截至目前,蒙牛冰品金华仓共承接浙中地区冰品发货120万件,货物价值约5000万元,业务辐射浙江全省及苏南等地区。

下一步,市供销社将充分利用金华区位、交通、综合保税区等优势和基础,主动融入“港”“廊”“链”战略任务,坚持“立足浙中、辐射华东”目标定位,扩大进口和服务本地两手抓,硬件配套和管理服务同提升,切实巩固传统强项,积极开拓新兴业务,进一步拓展市场内容、提升市场品质、扩大交易规模、彰显特色优势,增强各专业市场的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项目带农 激活新引擎

今年9月,金华市“平急两用”农批市场东交易区项目开工。该项目总占地45.6亩,总建筑面积超80000平方米,总投资4.98亿元,规划新建两幢商业综合体和相关配套设施,用于水产、海产、粮油干货、副食等农产品业态发展,并充分发挥“平急两用、民生保供”的作用,在“平时”能够有效地盘活农村资源、促进消费、畅通城区与周边乡村的流通循环,带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急时”能快速转换平台功能,承担应急时期农产品中转调运、储备应急的责任。建成后,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预计年增交易量50万吨、交易额25亿元,可辐射带动受益农户近20万人,将有力增强金华城市保供能力,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物流枢纽体系。

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近年来,市供销社坚持在产业层面找方向,在行业层面找优势,在企业层面找“龙头”,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

由全国、省、市三级供销社合作建设的金华浙农茂阳农产品配送项目,总投资3亿元,用地面积50亩,打造成为服务全市的食材加工配送基地。配送服务已覆盖婺城、金东、兰溪、武义、龙游、衢州等地,与110家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日服务人口近10万,累计实现营收4亿元。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多家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确保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每年从田间基地采购蔬菜约3000万元,水产约300万元,鸡蛋约500万元。

由供销系统投资建设的兰溪市联丰农事服务中心水稻集中育秧项目总投资380万元,占地7亩,总建筑面积2785平方米,规划建设三大核心功能区,含水稻育秧基地车间1座,配套催芽暗室3间、浸种消毒池1间、全自动播种流水生产线1条、粮食仓库1座及农产品展销厅1间等。建成投产后,一年可育水稻秧苗1万亩,并通过集约化、规模化育秧的模式,实现“一棚多用、农棚农用”,单季可供应3000亩以上水稻机插用秧的需求。

此外,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提升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8000余万元,锚定“全球农产品贸易枢纽中心”目标,引进全季酒店,布局电商直播大楼、寄递物流共配中心,持续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其中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收寄、分拣、共同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集散中心,成功争取比市场价低30%以上的邮政快递优惠价,形成“价格洼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与经营活力。

品牌兴农 开辟新渠道

一大早,婺城区白龙桥镇金奥社区的“邻礼供销·金农好好”社区店里就挤满了前来采购的居民。店内不仅有塔石、沙畈、莘畈和箬阳等金华南部山区乡镇的新鲜果蔬,还有浦江猕猴桃、义乌红糖等周边美味,以及“金农好好”授权品牌的佛手蜜饯、金华酥饼、金华火腿丝和金华两头乌肉麦饼等特色农产品。“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山里的果蔬,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太方便了。”社区居民张阿姨说。

这是“邻礼供销·金农好好”的首家样板店,也是市供销社在探索嵌入式社区服务新模式上的一次成功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以社区为中心的服务网络,围绕便民、利民、惠民,打造‘助农+服务’的社区生活服务新平台,同时以‘供富大篷车’为载体,将优质的农产品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既方便了居民生活,也促进了农产品上行,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王建国说。

近年来,市供销社积极构建以“金农好好”品牌为龙头,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补充的农业品牌农业产业体系,通过细分产品类目和供应链环节,制订婺州蜜梨、东阳香榧等13个品控规范和标准,打造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定制产品个性化标签,先后推出金华酥饼、金婺鸭蛋等185款联名产品,实现农特产品优质优价,品牌溢价率达20%以上。2023年,“金农好好”品牌授权的214家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12.93亿元,2024年1—10月销售额已达102.9亿元,同比增长9%。

同时,“金农好好”品牌借助直播带货、政企采购、社群团购、学校食堂供应、参与各类展会等多种渠道,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3月,“金农好好”和“汤吃汤玩”品牌共建,携手探索助农共富路;6月,“金农好好”上海精品专区开业;9—10月,“金农好好”携金华优质特色农产品亮相第十届四川农业博览会、第29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值得一提的是,市供销社正积极探索“金农好好”品牌与“百镇共建”工作的有机融合路径,制订“八婺工坊·百镇优选”“金农好好”品牌共建项目清单,线下互设品牌专区、体验专区。截至目前,“金农好好”品牌开设“百镇优选”主题专柜3个,入驻金华市金东区“八婺工坊·百镇优选”体验店。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供销合作事业波澜壮阔70载,始终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行,11月20—2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时代供销人相聚金华,深度交流农村流通业务模式,继往开来书写为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篇章。市供销社也将抓住此次契机,主动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新形势和农民群众新需求,继续深耕农产品流通体系,持续优化为农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业务领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贡献更大力量,为谱写新时代为农服务的新华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