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专版

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引向武川大地

农行金华分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陈浩洋 王蓓 章邓芳

秋去冬来,层林尽染。在广袤的八婺大地上,一幅产业兴旺、乡村美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正以创新的姿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主力军,农行金华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守服务“三农”主责主业,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质效,持续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山区23县”之一的武义县,农行武义县支行持续创新产品、服务、模式,精准滴灌农企农户、助力产业茁壮成长,不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获得感。

聚焦资源 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

土特产是独特乡土资源孕育的地域产品,也是一个地方独具一格的重要标志。农行武义县支行积极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打造差异化产品体系,推广“一村一品一场景”金融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推动乡村特色资源加快转化增值。

武义宣莲是中国名莲之一,以颗大粒圆、饱满肉厚、肉酥味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闻名。武义莲韵谷物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炳忠是武义县柳城镇周处村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多年来,他通过扎根莲产业,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我种莲快20年了,这是辛苦行当。”潘炳忠介绍,每到莲子丰收时,也是合作社最忙的时候,采摘、去壳、加工,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

传统的宣莲处理方式,需要大量人力成本,费时费力不说,受人为处理方式不稳定性影响,走向市场的宣莲品质也有所差别。为了提高宣莲采摘和处理效率,潘炳忠计划引进智能农机实现技术更新,但流动资金不足让他犯了愁。

农行武义县支行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开展上门调查,结合其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量身定制并成功发放纯信用的“乡村振兴带头人贷”80万元,帮他解了资金的燃眉之急。

据悉,农行武义县支行聚焦莲农生产资金需求,以“惠农e贷”特色产品为支撑,积极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线上自助、随借随还的金融产品。今年以来,该行利用“惠农e贷”为各涉莲主体提供资金4036万元。

农业产业链越长,农产品销路才更广,产品附加值才更高。农行武义县支行积极开展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行动,推动产业链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和集群化发展,努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在浙江兴森科技有限公司的绿谷食用菌精品园里,菇农们正手持剪刀忙着采摘秀珍菇。钢架上,一株株秀珍菇鲜嫩饱满、长势喜人。

兴森科技位于武义县王宅镇松岭头,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示范、技术推广、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企业。该企业建成3万平方米连栋钢架棚及智能化配套设施,创建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食用菌精品园被授予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食药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并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特色菌园”省级示范基地,生产的“武州绿谷”牌秀珍菇、灵芝等食药用菌产品受市场青睐。

近年来,该企业因科研开发投入大,生产经营流动资金出现缺口。就在企业主犯难之际,农行武义县支行主动上门了解情况,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实际,完善金融服务方案,最终采用武义县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的形式,为该企业提供98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贷款执行普惠利率,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难题、降成本。

“在农行支持下,我们采购了新设备、研发了新技术,目前的生产规模已经扩大至原来的5倍多。”兴森科技负责人高文兴说,特别是今年的秀珍菇、灵芝等食用菌长势很好,产量已达1200吨。

农行武义县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行进一步强化“三农”绿色金融服务,结合全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加大对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林下经济、绿色农林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种业和林业基因保护等绿色农业全产业链支持。

打通堵点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过去,农村融资难、农民贷款难,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乡村的发展所需,就是金融机构的行动所向。在长期服务“三农”的探索中,农行金华分行持续加大“三农”金融创新力度——

全省首家启动“金融自治”试点,探索金融服务“三农”的有效路径;首创“惠农共富贷”“乡村振兴带头人贷”等特色产品,为更多农业主体提供资金支持;织密“网点+三农工作室+数字乡村+掌银+惠农通+农村金融服务站”金融服务网,让农村金融触手可得。

武义县泉溪镇茆阁村是浙江省电商村、浙江省A级景区村、金华市现代化和美乡村。农行武义县支行通过与茆阁村签订金融自治村合作协议,将村民信息统一建档,当村民有金融需求时,即可通过“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完成贷款发放,让村民享受到“低利率、纯信用、随借随还、一次都不跑”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为该村25户村民发放贷款780万元。

同时,农行武义县支行将服务“千万工程”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金融工作的重要抓手,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乡村地区生态治理,创新推出“美丽乡村贷”“五水共治贷”“生态价值贷”“未来乡村贷”等产品。

特别是农村地域广、差异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结合各地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创新特色服务。比如,聚焦打造全域旅游综合格局,农行武义县支行创新推出“景区收费权质押贷”“美丽城镇贷”“县域旅游开发建设贷”等产品,累计为辖内旅游行业发放贷款近10亿元;为服务“后陈经验”发源地——后陈村整体改造焕新、改善人居环境,该行利用普惠信用贷款政策,成功发放流动资金贷款998万元。

近年来,乡村产业领域有很多新变化,出现直播带货、生态旅游等新业态,“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导致无法获得信贷支持,信用信息缺失导致申请信用贷款较为困难……此类问题劝退了不少想要在乡村施展拳脚的人。

为此,农行武义县支行深入挖掘“乡村振兴带头人”群体的金融需求,借助农总行三农产品创新基地的平台优势,一方面加大进村摸排力度,进一步熟知各村产业发展、村民资产情况,挖掘能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的能人,并及时对接;另一方面,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在贷款利率、审批时间上给予差异化支持,提高服务效率。

在武义县大田乡古竹村,武义尤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尤志福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

在自身积极选育和实验水稻品种的基础上,尤志福依托公司的育秧中心,为当地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优质的秧苗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尤志福打算引进新的耕作设备,但流动资金暂时不足让他犯了难。

农行武义县支行工作人员下村服务来到古竹村,获悉尤志福的情况后,立即与他取得联系。结合他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致富带头人身份,该行为尤志福提供了以“乡村振兴带头人贷”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方案。完成资料收集第二天,该行就迅速将50万元贷款发放到位。“多亏了这笔贷款,解决了我的融资难题。看,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尤志福为农行服务点赞。

近年来,农行武义县支行围绕服务“三农”主线,加大金融资源配置,助推构建乡村美丽、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全新格局,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金融普惠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发展普惠金融,让社会不同群体都平等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金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但普惠金融具有客群分散、点多面广、单笔业务金额小、线下作业成本高、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如何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农行武义县支行坚持当好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在金融助力共同富裕中因地制宜,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扩大服务半径,积极将支农、助农、惠农政策送到有需要的群众手中,精准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全面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截至目前,该行在武义县建立信用村47家、惠农通服务点99处,涉农贷款余额达81.47亿元。

“线上+线下”拓宽服务半径。

农行武义县支行加快推进服务转型升级,从惠农通服务点简单机具办理,发展为在乡镇布设有人值守的离行式自助银行,进一步补齐服务渠道短板。今年1月,该行在王宅镇成立三农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积极发挥阵地优势,开展多元化普惠金融活动,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为村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甘蔗种植能手朱飞跃是武义县王宅镇郭浦朱村村民,目前种有甘蔗10亩,每年能榨出高品质红糖近1200斤。朱飞跃想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但种苗、农肥、农资等集中支出的资金压力让他望而却步。农行客户经理了解到他的金融需求后,实地走访甘蔗地,现场指导他在手机上进行贷款申请,不到一天时间,3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

依托王宅镇三农工作室,农行武义县支行坚持以农户为中心,努力把政策宣传到家、金融知识宣传到户、信贷资金第一时间交付到农户手中,切实当好农户认可的“致富顾问”。截至目前,该三农工作室已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520万元,惠及农户48户。

为了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农行武义县支行发挥数字金融优势,建立“金融自治村+数字乡村+掌银示范村”的全渠道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数字化场景服务。

打造“农情暖域”服务品牌。

农行武义县支行始终扛牢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推进网点“农情服务工程”,扎实打造“农情暖域”服务品牌,升级“农情暖域+”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有情怀、有担当、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该行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以“网点+三农工作室+惠农通服务点”模式,选派乡村振兴金融导师“一对一”服务,为不方便到营业网点的员工和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理业务、送金融服务。同时,以更接地气的宣传和服务普及金融政策知识,惠及乡镇群众,提升金融获得感。

比如,了解到武义县恒江残疾人之家员工较多、不便到网点办理账户开户业务的情况后,该行立即开辟“绿色通道”,确认具体情况,通过弹性排班,成立金融服务队专门上门服务。结合企业员工的需要,该行积极提供掌银、养老金、理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并加大金融知识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力度,累计开立26户个人银行卡账户。该行高效温暖的服务、积极热情的态度,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今年以来,该行组织送金融服务上门超250场,集中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金融集市等主题宣传活动超20场,覆盖3000多人次,发放宣传折页超1.5万份。累计成功堵截电信网络诈骗事件12起,挽回客户经济损失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