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新区新闻

“共富账本”系列报道之七

共富工坊:“造血式” 帮扶拓宽共富路

记者 单光辉 胡一谦 文/摄

11月19日上午,积道山下、八仙溪畔,“山山家”白色森林·生日工场内,往金华市区运送糕点的车辆进进出出。作为国内首个以烘焙文化为主题的工业旅游观光景区,“山山家”白色森林·生日工场每年吸引超10万人次的游客,年产值高达1.2亿元。这里还成立共富工坊,帮助当地村民致富。

走进透明观光工厂,透过玻璃墙,面包制作的全过程清晰可见。穿着白色工作服的蛋糕师向村民传授西点制作技巧,熬酱、烘焙、裱花……“我对做面包很感兴趣,可惜一直没有学习的地方,‘山山家’不仅给我们提供就业岗位,还安排专业师傅免费培训。”金东区岭下镇岭五村村民朱先生非常看重这份工作。

在企业负责人章傲看来,共富工坊更像是一场双向奔赴——村民工作稳定、创富增收;企业用工更加稳定,产品质量更有保障。“村民学成后可以到直营店工作,我们也为有意愿自己开店创业的村民配备创业导师,景区内的店铺供大家试营业,让村民熟悉创业的各项流程。”

据悉,该共富工坊先后吸引200多人次本地村民入职,为80余名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其中10%的当地员工已成长为企业骨干。目前,通过系统化培训与考核,有5人获得西式面点师三级证书、8人获得四级证书、10人获得五级证书。

诗后山村村民陈菊英2020年入职,先后从事统计、仓管等工作,现在是车间班组长,已考取西式面点师四级证书。“单位里包吃,我骑车回家只需三四分钟,与之前在市区上班相比,可省下不少开支。”陈菊英说,去年她的总收入超过7万元。“我50多岁了,工作不好找,能在家门口找到这样一份工作,特别开心。”釜章村村民姜桂前告诉记者,她在这里负责保洁工作,平均月收入可达4000元。

共富工坊还和当地产业建立密切联系。在釜章村统一租赁员工宿舍,每年为当地村民带来22万元租金收入。“我们的工厂为63家门店供应产品,原料需求大。作为本土企业,扶持本地优质农产品是我们的责任。”章傲说,共富工坊与周边多个村的农业合作社紧密合作,像江东镇的草莓、岭下镇摩诃村的毛芋、澧浦镇湖北村的腌菜、八仙溪的鸡蛋等优质农产品都被纳入采购清单。据不完全统计,共富工坊每年采购的草莓总量超30吨、柑橘和南瓜超25吨、鸡蛋超280吨。

“‘山山家’对农产品品质要求非常高,我们签订了采购协议,家门口送货很方便。”金东区雅鑫农场负责人贾福尔说,遇上高峰期,一天就要提供1吨草莓,保守估计每年光“山山家”的采购订单金额就超60万元。“随着‘山山家’门店数量持续增加,每年的鸡蛋采购量稳步上升。”金华市八仙溪禽蛋经营部负责人朱玲娟表示,去年的订单总额超280万元。

短评

乡村共富工坊背靠本地企业,为当地增收致富提供支撑。共富工坊不仅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专业技能,实现村民收入持续增长。更重要的是,共富工坊与周边乡村的产业生态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