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医版图”升级
高水平打造家门口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记者 朱静怡
一站式便民诊疗服务;一部手机完成就医流程;“一院多区”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岗,开启医院“机器人手术”新时代……近年来,越来越多令人惊喜的蝶变在金医发生。
学科建设是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更是服务一方百姓的底气。金华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成功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创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脑卒中救治核心技术排名全国前50、全省前3;重症医学专业在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9、全省第4,连续5年位居全省地市级医院之首;疑难病例、三四级手术、重点病种/术种等核心指标保持全省前列;代表医院收治疾病疑难程度的CMI指数在浙中西部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一……多措并举筑牢学科高地,带动区域诊疗水平实现飞跃。
高水平医疗如何“炼”成?人才是关键。医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不断健全激励体系,帮助青年骨干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后备学科带头人培育力度。近3年医院引进副高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余名,招聘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258名,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151人才1人、省卫生创新人才3人、省医坛新秀13人。内外兼修、医教协同,医院积极探索多元育人路径,3200平方米的医学模拟教学中心以高科技模拟设备为基础,集教学、培训与考核等多功能于一体,为青年医护厚植成长沃土。
点“智”成金,方能行稳致远。近年来,医院秉承“科教兴院”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50余项,获省市科学技术奖43项,发表SCI论文5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80余项,是全市唯一入选“浙江省研究性医院培育单位”的市级医疗机构。为加强研究型医院培育,医院新建科教综合大楼,形成基础研究平台矩阵,组建专职临床科研队伍,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惠及群众。
为解决看病难,金医在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细节打磨和效率提升上下功夫,创新门诊一站式服务,开展日间手术,推行看病不限号、医技检查日约日清、转院零跑腿等服务,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米”。
为了让更多市民感受到数据“跑起来”的便利,医院不断丰富智慧医院的应用场景,先后通过“信息互联互通四级甲等”“电子病历五级”评审;人工智能(AI)技术辅助影像诊断;建成金华市首个5G院前院内一体化信息平台;上线金华市首家互联网医院,用户超过90万,日均服务患者5万余人次。
提升就医体验感不仅要“快”,还要“暖”。医院开设淋巴水肿、糖尿病、腹透、中医等专科护理门诊;试点多元化无陪护病房,减轻家属负担;“互联网+护理”开展老年健康指导、脑卒中康复、新生儿孕产妇指导等60个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完成上门护理1126例,专业家庭护理一键下单、一触即达。
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以来,金医骨干医护下沉至金华开发区、金东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一体化、连续性、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城市框架拉开,“金医版图”不断升级,一处处新地标崛起,令人瞩目。在湖海塘区块,金医集团·金华妇幼保健院内,浙中儿童医学保健中心(金华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近期启用,为儿童打造幸福成长港湾。在金义新区东城金满湖城市核心区,一整片总占地约345亩的建筑群气势恢宏,一边是崭新的金华市中心医院金义院区,一边是紧锣密鼓施工中的金华市中心医院新院区,“一院多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助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卫生健康事业打造成民生服务的典范,为浙中百姓高水平打造家门口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不懈努力。”金医集团党委书记杜金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