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4版:庆祝《金华日报》创刊75周年特刊

金典中医 服务第一

金华市中医医院让群众更有“医”靠

记者 朱静怡/文 傅俊/摄

看病就医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金华市中医医院围绕着“一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小切口”撬动“大改善”,着力在解决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无微不至的导诊服务、智慧便捷的线上就医、全新启用的“无陪护病房”、开设于闹市区的中医夜门诊……一系列举措切实提升了群众就医体验,让群众看到真变化、得到真实惠。

门诊服务 更有温度

不知道自己该挂哪个科、挂号后不知道该去哪个诊室、缴费后该去抽血还是做B超……走进医院,一些不熟悉就诊流程的患者尤其是首诊的老年患者,往往容易晕头转向。

如何在患者踏入医院的第一刻起,就让他们感受到温馨细致的关怀?为了方便患者就医,金华市中医医院成立了门诊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规范门诊导医,完善便民服务。门诊大厅设有雷锋志愿服务站,各种便民物品、适老化装备一应俱全,除了“硬件”之外,充满人情味的导诊服务也为患者提供了切实帮助。

一天傍晚,一名来自乌干达的年轻女孩因脚痛就医,可进了医院却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去哪里。当天门诊值班的护士陈妙丹主动接待了她,用简单的英语和她进行交流,了解到她两只脚都痛,结合其他相关症状描述,她怀疑可能是风湿类疾病,当即陪着女孩去挂号,并送她去诊室,详细与医生交接女孩的情况。由于部分检查需要第二天清晨再来做,女孩走的时候,陈妙丹又耐心叮嘱了第二天的注意事项,提醒她及时来做检查。

这种来回奔走,陪伴患者往返于挂号、缴费、取药窗口,以及诊室、检查室、病房之间,是门诊综合服务中心护士们的常态。对于一些不识字、身体较弱又没有家人陪伴的老年患者,她们都给予亲人般的陪伴导诊帮助。

还有一次,一名70多岁的阿姨在门诊时不慎摔倒,值班护士立刻冲上前去,把阿姨扶上轮椅并询问慢性病史,得知她是因患糖尿病视力受损,看不清路才摔倒。护士现场为她评估呼吸、血压,随即呼喊医生,推着阿姨去做检查。

据了解,今年1—10月,该院门诊就诊约60万人次,忙的时候一位专家半天时间就要接诊近百位患者。与此同时,门诊的患者满意度打分连年超过98%。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从流程设置、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推行全流程‘无感就医’,提升门诊服务效能。” 门诊部主任钱毓萍介绍,目前门诊提倡号源80%以上提前14天开放,实现精准预约,明显减少了患者预约到院后的平均等待时间,通过对门诊医生进行出诊准点统计、推行一次性全程诊疗便民服务等,显著提高了门诊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今年新增了一批专病专科特色门诊,包括眩晕门诊、乳腺结节门诊、睡眠障碍门诊,以及麻醉、疼痛、药学等新型门诊,还增加了3个MDT多学科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了更好地打造“金典中医、服务第一”品牌,金华市中医医院面向临床医生、窗口服务人员、第三方人员等分批次开展礼仪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无陪护病房” 照护升级

“钟阿姨又细心又专业,多亏了有她照顾我爸爸,让我们这些上班没办法抽身的患者家属更安心了。”在金华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科病房里,患者吴爷爷的女儿对记者说。

这名让患者家属竖起大拇指的护工阿姨叫钟美娇,在康复科当护工已有6年。经验丰富的她最近又多了新的考验,在护理之余,还得每个月接受严格的“考试”。因为从今年8月起,康复科于全院率先开设了“无陪护病房”,护工们的入科“门槛”比以前更高了。

“无陪护病房”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全部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承担,家属无需或仅需少量参与陪护工作。这一模式的推出,旨在解决传统病房陪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家属陪护负担重、护理不规范、病房环境嘈杂等,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安静、专业、舒适的康复环境。

“康复科重症卧床的患者多,康复项目多,我们对护工的专业性要求要高于一般病房。”康复医学科二科护士长范旭莉介绍,在院领导和护理部支持下,科室完善了病房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建立陪护人员库和工作推进群,推进人员培训,包括叩背、鼻饲、院感、体位安置、正确记录出入量、轮椅使用等专项培训。只有通过岗前专科培训和操作考核的护工才能入科接单,此后,每个月还要接受床边考核和阶段满意度调查。

据了解,给护工的派单流程也充满了细节的考量。患者入科前,医护人员会提前告知第三方机构陪护需求,提高派单速度及质量。患者入科后,医护人员会结合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沟通、健康风险及照护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陪护等级。评估总分为44分,评分≥18分为特级陪护;评分15—17分为一级陪护;评分10—14分为二级陪护;评分≤10为三级陪护,评分8分以下+特殊照护需求为四级陪护。一名兰溪的老年患者因沟通有难度,医护人员特地为他安排了一名熟悉当地方言的护工,于细微处体现了“无陪护病房”的温馨和体贴。

住在这里,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24小时不间断的专业护理服务,从日常起居到治疗辅助,从陪伴检查到户外活动,每一个细节都有专业护理员的精心照料。“这里的护工们有耐心、爱心,还很专业,阿姨帮我妈妈叩背的动作都赶上护士了。”一名家属说,“无陪护病房”不仅减轻了家属的陪护负担,还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点赞。

在前期运行基础上,康复医学二科 “无陪护病房”将继续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医院也将积极探索无陪护病房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贡献力量。

便民诊疗 打破时空壁垒

药吃完了,虽然工作忙,还得想办法请假再跑趟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没时间到医院取报告;开了中药由医院代煎得等半天,还要特意再跑一趟医院取药……在就医路上,太多人存在类似困扰。

为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近年来,金华市中医医院不断升级线上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就医环节中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在金华市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智慧服务”里,市民可以按需使用在线挂号、取号、查报告单、门诊缴费、中药煎配查询等实用功能,在线专区里可以选择加味酸梅汤、驱蚊防感外用香方、消食降脂茶等方剂,线上下单就能快递送到家。

打通服务的时空壁垒,不仅体现在线上平台的便利,还体现在“院内”向“院外”、白天向夜晚的延伸。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金华市中医医院古子城婺州中医药文化馆今年升级了夜门诊服务,为白天没时间就医的患者提供便利,为健康“留一盏灯”。

“我父亲患有视网膜静脉阻塞,之前眼内注射效果不好,维持不到20天就会水肿,后来是中医医院眼科副主任钱丽君用中药、针灸帮我父亲把水肿问题解决的。得知她每周都定时在古子城夜门诊出诊,我可以下班后陪父亲找她看,开点药调理,还能在这里做做针灸,很方便。”市民张女士说。

夜门诊医师团队实力雄厚,由金华市中医医院的金华市名中医、金华市青年名中医组成,来自各个专科,包括针灸科、眼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他们不仅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也相当丰富,为夜门诊提供了更高水平的专业保障。

中医特色护理是夜门诊的一大亮点,中医医院派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人才团队,开设刮痧、拔罐、耳穴埋豆等多种多样的项目。这些中医护理项目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夜门诊的服务内容,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健康选择。

市民李女士也是夜门诊的“忠实粉丝”,经常晚上带孩子一起来。“我自己会来做做温通刮痧,放松肩颈,孩子做做眼部刮痧和耳穴埋豆,预防近视。”李女士说,夜门诊就在古子城,出门能走走逛逛,还有各种小吃,连晚餐也一并解决了,很方便。

夜门诊支持网络预约,市民可以关注金华市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在“就医指南”中进入“预约挂号”,选择“金华市中医医院(分院)”,就能看到“古子城中医馆诊室二”,这个选项就是夜门诊。

更多令人期待的变化正在发生。近段时间,经过金华市中医医院的市民都看到了园区西侧一栋崭新的大楼拔地而起,这就是目前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大楼总建筑面积48500平方米,地面建筑19层,具体功能包括门急诊、内科住院部、健康管理中心、血透中心、医技科室等,设置床位数350张,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就医环境、就医体验的明显改善。

“就医过程中的‘关键小事’,连着民生大事。” 金华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李栋说,医院将继续秉持“金典中医、服务第一”的理念,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同时,医院将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建设为契机,加强人才引培和科研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医重点学科、专科群,努力建成中医药特色鲜明、中西医并重、综合服务能力强的现代化综合三甲中医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