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寻访·金报图片里的金华发展印记①
路的交响:都市区共融发展步伐铿锵
记者 叶永永
俯瞰浙中大地,一条条现代化高速公路如同玉带,穿行其间;一条条城际快速公路宛若游龙,将各个城市串联;无数条“毛细血管”相互交织,四通八达。而在金华城市的地下,轨道交通线路通向远方。
金华的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形态。近年来,我市从“组团式城市群”定位出发,立足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互通,高标准构建集高速公路、城际快速干线、城际轨道交通为一体的综合交通闭合环线,推进金义一体化、全域同城化,加快都市区共建步伐。
高速路网 初步实现内畅外连
改革开放以来,“若要富,先修路”已成为普遍发展共识。“在现代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中,高速公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供职市交通运输系统30多年,张序锁见证了金华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慢到快的发展历程。
1998年,金丽温高速一期工程开始兴建。2001年12月18日,金丽温高速金华岭下至武义西田畈段建成通车,我市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当天,金华日报记者严志亮见证了金东区岭下镇朱老伯的喜悦:“三年零两个月前,我和朱老伯在边上看了开工仪式。如今家门口通了高速公路,真是太高兴了。”
2002年12月2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在金华宣布“杭金衢”“金丽温”双高速开通。次日,金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金华开通“双高速”》,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瞬间。
“‘双高速’的开通是金华交通发展史上一件大事,也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回忆起那段经历,张序锁有些激动,“当时我在基层参与‘杭金衢’高速金华段征迁工作,仅用3个月就完成,可见金华老百姓对高速公路建设非常支持。”
自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金华至丽水段建成通车后,金华高速公路建设驶入“快车道”:2005年底,甬金高速金华段建成通车,这是金华第一条“自行委托设计、自行筹资建设、自行运行管理”的高速公路;2008年,台金高速金华段通车,该段是省内建设难度最大的山区高速公路之一;2010年7月,诸永高速公路通车,金华实现“县县通高速”;2015年,东永高速全线通车试运营;2018年,义乌疏港高速开通;2020年,建金高速、杭绍台高速磐安段建成通车……
短短20多年,金华境内已有10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18.3公里,基本实现10万人以上城镇高速公路全覆盖,重要乡镇15分钟上高速,“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金华在建或拟建高速项目还有13个。”张序锁介绍说,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城区段和建武高速婺城段正在抓紧建设,这两条高速是金华市区绕城高速公路的南线和西线,建成通车后将与沪昆高速、长深高速一起构筑起金华市区的绕城高速通道,将极大提升市区交通出行能力,促进金义都市区和金义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快速路网 加速推进同城时代
一条快速路,融合两座城。2020年10月,承载着金华市区、武义两地人民热切期盼的金武快速路,即235国道婺城至武义公路,历经3年建设实现通车。
“原先,金华市区与武义之间的往来主要有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和十白线三条公路,但都相对较远。”胡先和经常往来金华城区和武义县城,金武快速路开通后,他成为首批体验者。“现在开车到金华市区只要20分钟,通勤更便捷了。”
金武快速路是金华交通大会战以来首条竣工的城际快速路,在都市区城际快速路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它使金华市区与武义的距离缩短至30公里,在两地之间翻山越岭拉起一条直线,让两座城市百姓实现“同城”愿景。
作为推动都市区共建、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快速路网建设打开了新局面,金武、金兰、金义中央大道城际快速路相继建成通车,开启金华市域内城市之间快速互联互通的新时代。
2023年9月8日,备受关注的金义中央大道建设进入尾声,金华日报记者受邀跟随市交通投资集团工作人员率先试驾。“全程没有红绿灯,像开高速公路一样。”有20多年驾龄的洪师傅花了约20分钟到达目的地,“车开起来很稳,全程有涵洞、绿化等,开车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
作为全市第一条无红绿灯的快速公路,金义中央大道全线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是金义间走向最直、距离最短的高等级快速路,被称为金华市区通向义乌的这条“免费高速公路”2023年11月28日通车。
“金义中央大道通车后,企业员工可以开车通勤。”浙江荣胜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志威说,公司开在金东区孝顺镇,不少管理骨干在金华市区安家。“现在不用担忧留不住人才。”
如今,金华市区到武义只需20分钟,到兰溪15分钟,到义乌20分钟……在打通外联高速通道的同时,金华以城际快速路干线为依托,不断畅通内部循环,“金义一体化、全域同城化”越来越真实可感。
据悉,金华还将加速推进兰浦、金永、永武、东磐等快速路项目建设,构建金义中心城区之间、相邻县市之间、重要节点乡镇之间的快速便捷通道,打造相邻城际半小时交通圈,实现金义都市区各组团城市间至少有一条高等级快速路相连通。
轨道交通
走进一小时交通圈
从城市迈向都市,轨道交通必不可少。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是共建金义都市区的一项重大标志性民生工程,不仅肩负着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出行效率的重任,更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塑造城市未来格局的重要力量。
2017年7月28日,金华轨道交通金义东线开工;2020年6月29日,金华轨道交通金义东线金义段开始铺轨;2021年4月9日,金华轨道交通金义东线第一列电动客车抵达塘雅车辆段……在金华日报记者徐朝晖的手机相册里,记录着金华轨道交通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时刻。
“我有一个习惯,每次去采访,都会随手拍几张照片,记录一下。”徐朝晖回忆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第一列电动客车亮相的时刻,“婺剧脸谱卡通造型的车头,身披上黑下白相间的涂装,外加红色的额头和腰线,满满的金华元素,一下子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
2022年6月14日,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迎来历史性一刻:当天14时,试验电客车从金华站一路直奔东阳,15时11分顺利抵达东阳体育馆站,金义段和义东段首次拉通试跑获得成功,为金义线全线开通打下了基础。
2022年8月30日,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金义段开通试运营,标志着金华正式迈入“轨道交通新时代”;当年12月28日,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义东段(首通段)试运营。至此,经过5年的施工建设,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全线开通。
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线全长107.1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共设车站31座。线路串联起金华、义乌、东阳三市,加强了金义主轴之间的快速公共交通联系,打造城际“一小时交通圈”。
“考虑到国内一些城市的地铁站距相对较近,列车运行速度受限,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采用‘大站快车’结合‘站站停’营运模式,通过减少停站来压缩运行时间。”市轨道交通集团总工程师姚春艳介绍,列车加速度领先于国内同行,从静止启动,逐级加速到最高120公里时速,仅需48秒时间。“这些条件为打造金义都市区‘一小时经济圈’奠定了基础。我们也在加快谋划完善金义都市区轨道交通网络,为全市‘港’‘廊’‘链’建设蓄势赋能。”
我市还全面优化站点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公共交通接驳换乘。轨道交通全线站点周边已设置55个停车场,机动车车位10426个,全线开通运营站点周边150米范围内,均已配置公交站点与线路,出入口50米范围内均已配置非机动车停车点。
目前,轨道交通已成为不少金华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今年1—10月,金华轨道交通累计输送乘客4058.04万人次,总客流量位居全省第3位,同类制式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