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寻访·金报图片里的金华发展印记⑨
家的温馨:金华宜居城市建设焕然一新
记者 李冰峰
深秋的金华,处处皆风景。发达的商业物流、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居住社区、景色优美的公园绿地……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金华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翻开宜居城市建设新篇章。城市规模成倍扩大,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与城市品位持续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家的温馨:金华宜居城市建设焕然一新
城市变大变美 “住好房”梦想成真
西市街、后街、人民广场、金华老火车站、人民电影院……在老一辈金华人眼中,这些词就是市中心的地标,而当时的城市格局也是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展开的。
1999年是金华旧城改造以来拆迁规模较大的一年,当年10月20日启动解放东路与后街(简称两街)和相关地块的拆迁改造,拆迁范围涉及私房452户,建筑面积3.17万平方米,单位59家,建筑面积4.51万平方米,直管公房614户,建筑面积3.11万平方米,合计房屋拆迁面积10.79万平方米。
时年30岁出头的金报摄影记者徐军采访中看到这一幕,有意识地用镜头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当时我在完成基本新闻摄影任务后,会在江北老城区一带‘扫街’,莲花井、婺州古城、人民广场、兰溪门菜市场、火车站等人多的地方,我经常会去走走。”多年来,徐军用手里的相机记录下金华城的发展轨迹。
1992年3月,八一北街拓宽改造工程完工,作为金华城区第一条双向四车道的大路,让金华城市形象有了很大提升。1993年,八一南街逐步打通,江南驶入发展快车道。2000年,设立新的金东区,拉开金华城市向东发展的序幕。此后几年,金华逐渐形成湖海塘、多湖、婺城新区、江北等多中心发展的格局,朝着现代化都市区进发。
“现在环境好多了,上下楼有电梯,小区出去就是江边公园。”之前家住上浮桥附近的徐老太自从房屋拆迁后买了二七区块中天·翰林诚品小区的房子。徐老太祖辈都是金华人,原先和父母一起住在二七区块,对这里念念不忘。二七区块拆迁后她搬到上浮桥附近,现在又回到二七区块。她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经一派繁荣,是全金华最好的“铁路新村”,后来因为火车站搬迁逐渐没落。
2014年,婺城区政府作出二七区块旧城改造房屋征收的决定,二七区块迈出凤凰涅槃的第一步。如今,二七区块从“破”到“立”,实现美丽蝶变,从浙江体量最大的城中心棚户区,一跃成为滨水高端居住板块。
城市更新,就是要补强城市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和公共服务,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让金华具备大都市区应有的样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二七区块有机更新为起点,我市全力以赴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高铁新城、长湖湾等片区的改造相继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头戏。
2022年2月,金华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城市更新已累计完成投资3236亿元。全市城镇化率从2004年的44.7%提升至2023年的70.4%,市区建成区面积从2004年的63.78平方公里扩大到2023年的104.3平方公里。
在城市更新的持续迭代推动下,金华在大都市区建设赛道上奋起直追,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这些年,金华老百姓对住房的需求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有房住”向“住好房”升级。
城市更新
繁华商圈日渐形成 不断聚拢“烟火气”
作为浙江之心的金华,商业自古繁荣。
65岁的金华市民叶国庆出生在市区天长巷,10岁后搬到文化路、清波巷,1999年搬到西市街的金九楼,就在解放路附近。他见证了家门口的解放路由窄变宽、日新月异。
解放东路一带是商业中心,是那些年金华比较繁华的一条街道。金华市政府、金华县政府都在解放东路上,二轻商场、夜市、电影院也聚集在此。路边有金华火腿门市部、新华书店、新新点心店等,大大小小的商店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这里曾是那个年代最热闹的商圈。
如今,解放东路上有着金华最老牌的江北夜市,仅为一条羊肠小道的解放西路变成了车水马龙的沥青大道。在曾经的路边小摊主和老住户眼里,75年间,解放路更宽、更繁华了,金华这座城市也在悄然变大、变富有了。
西市街也日新月异。现在,漫步西市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现代都市的繁华并存,这里有古朴的建筑,也有热闹的街市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这里汇集了金华第一百货、雷迪森等15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酒店,有各类商家3429家,日均客流量约4万人次,是金华极具人气和影响力的核心商圈。
近年来,金华涌现出不少新店,包括商业综合体、生鲜超市、连锁便利店等,让市民购物有了更多选择。据市商务局统计,全市现有商业综合体40余个,经营面积累计达190万平方米。涵碧·紫金城上半年开业以来深受周边市民欢迎。近期,方圆荟购物中心、望湖广场、万达湖海塘等大型商业项目纷纷传出好消息,或开业或签约。届时,金华人在家门口逛街购物又有更多新去处。
大蓝图,新规划。按照金华市区商业网点布局专项规划,市区将布局江北、多湖、江南、金义新区四个市级商业中心,其中江北市级商业中心以金华人民广场为中心,半径约1公里,重点发展集时尚消费、品质商业、高端服务、主题文化、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多湖市级商业中心以万达广场为中心,半径约1公里,重点发展集地区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城市商务创意、科技文化和生态游憩于一体的现代文创商务型商业中心;江南市级商业中心以世贸城市广场、金华商城为中心,半径为1公里左右,重点发展以时尚购物、综合消费、生活休闲、餐饮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多功能商业中心;金义新区市级商业中心以金义新区管委会为中心,半径约1公里,重点发展城市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商业休闲、总部商务等多种功能业态。
推窗可见绿 出门即入园
2000年以来,我市通过旧城改造,先后新建燕尾洲公园、五百滩公园、湖海塘公园、赤山公园等一批大中型公园,同时加快城市更新,利用城区闲置用地新建一批口袋公园。城区公园绿地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据市建设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市区已建成公园81个,公园绿地面积1715.0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40.1%,绿化覆盖率达43.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28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6%。目前,《金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年)》已完成编制,根据规划,计划新建(续建)长湖湾公园、玉泉溪公园、金东中央生态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
现在,我们的城市变绿了、更美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逐渐展开。“三江六岸”已成为金华的一张新名片,泛舟婺江,夜游彩虹桥、中国婺剧院,也渐渐成为市民夜生活的一部分。“三江”沿岸有婺州公园、八咏公园等,公园之间用步行道、自行车道、驳岸、水上游览线和道路五大交通系统连接,园园相连、路路畅通,形成“三江荟风华”的独特城市景观。
同时,各具特色的公园为市民休闲提供了更多选择:如果你想更多地接触原生态大自然,赤山公园可以满足你。赤山公园是市区一环内面积最大的综合性丘陵生态公园。赤山公园丘陵坡地绵延,峡谷纵横交错,让人感觉仿佛置身深山中。如果你想在大自然中放松跑,湖海塘公园很适合你。湖海塘公园通过5.5公里的环湖跑道提升、5个迷你健身点和9个户外运动场地改造,成为绿荫环抱、自由开放的运动公园。如果你想交友,请移步婺州公园,婺州公园设有相亲角,满足青年交友需求。如果你想遛娃,今年全市已完成34个儿童友好公园建设,其中市区10个。
在市区双龙北街与解放西路交叉口西北角有一个口袋公园——环城公园。这里原先分布着的餐饮店、老式民房等,在迎亚运城市风貌提升建设中被改造成口袋公园。公园里种有各种花卉、树木,配置休息长凳、蓝黄两色游步道、健身和儿童游乐设施等,为附近居民休闲健身提供了新去处。德尚华庭小区居民周女士说:“我们夫妻俩平时工作比较忙,很难抽出完整时间陪孩子到儿童公园去玩。新建成的口袋公园离家近,刚好满足了我们的带娃需求。”
我市依托城市有机更新,通过“利用闲置空地、拆墙见绿透绿、道路转角添绿、立体空间补绿、林荫停车增绿”等多种方式,将原有沉睡空间、街头街景等闲置地块改造成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实现“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满足人们健身锻炼、亲近自然的需求。到今年年底,市区口袋公园将达到8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