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38版:庆祝《金华日报》创刊75周年特刊

义乌市福田街道

凝心聚力谋共富 奋楫笃行促发展

钱旭升 文/摄

村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有机更新推进工作有声有色、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一走进义乌市福田街道辖区,就能感受到澎湃的活力。

今年以来,福田街道围绕共同富裕,聚力推动经济发展提速、文旅融合提质、城市品质提升、民生工程提级、基层治理提效,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和韧劲写下自己的注解,为义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多措并举 打造共富福田

近年来,福田街道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多条腿走路”模式,通过项目带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持续壮大。今年前10个月,福田街道31个行政村实现“村村收益过百万元”的目标。

惠民项目让村民实现共富。来到福田街道过溪楼村菜市场,热情的服务、宽敞的过道、整洁的摊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来自广西的经营户赵勇在这个菜市场一干就是8年,生意越做越红火。他说,过溪楼村外来人口较多,夜市、餐饮等业态丰富,加上经过升级改造的过溪楼村菜市场管理到位,前来买菜的客户越来越多。

菜市场项目是过溪楼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一大来源,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今年65岁的楼金碧就是其中之一。她经营猪肉生意多年,伴随着菜市场生意越来越好,小日子也过得日渐红火。“这个菜市场规划、设置都很合理,菜市场里还有自产自销区。这样一来,一些家里种了菜的老人家就不用挑着担子四处叫卖了。”楼金碧说。

“从2005年开始,每到年底,福田街道过溪楼村的村民就会收到一笔‘分红’。”过溪楼村党支部书记王巍说,通过菜市场、夜经济、盘活公共产业用房等共富项目,村里有了稳定的集体收入,村民们每年都能共享这份“共富果实”。截至目前,过溪楼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超700万元。

有机更新让农村“涅槃重生”。为壮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推动共同富裕,福田街道为31个村“量身定制”发展模式,项目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借着城市有机更新的东风,短短两年时间,福田街道白岸头村完成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负数”到破百万元的蝶变。在福田街道大力支持下,白岸头村在启动有机更新的同时,做足了村集体经营性项目的规划,移动直播间就是致富项目之一。

“以前我们村外来建设者只有两三百人,现在有3700余人,其中电商主播就有400多人。”村党支部书记骆晓军带着笔者来到一排五颜六色的小房子前,他说,“我们利用村里20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安置了20个移动直播间,里面配备了背景、灯光、移动Wi-Fi等,主播们只要拿着手机和产品就能进去直播,这些直播间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20万元。实现项目发展得空间、群众生活得实惠的共赢局面。”

创业大学生白玉是首批入驻的主播,每天中午,她就开始在移动直播间里忙碌起来,利用里面的设备直播销售饰品。“对于我们刚刚起步的大学生来说,这些直播间租金便宜、设备齐全,非常适合创业小白。”白玉说。

目前,白岸头村有机更新项目仍在进行中,骆晓军表示,村两委将利用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完善党群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村民更加有获得感。

现代农业让土地“点石成金”。一到秋天,福田街道清塘村变得格外热闹,美丽田园的新品种玉米迎来丰收季。“以前,我们村的闲置土地散乱,还有不少小土坡利用不起来,导致村集体经济上不去。”看着眼前的田地美景,清塘村党支部书记骆红波高兴地说,几年前,在福田街道大力支持下,村里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平田整地,大力实施“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模式,把不适合种植的土地进行改造提升,让“荒地”变“良田”,激发土地活力,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为农户集体增收50万元。

清塘村内的美丽田园通过科技化、机械化打造,建成了国家级玉米科技小院。义乌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副会长、90后“新农人”骆遥是玉米科技小院的负责人,他打破传统的农业管理方式,陆续创建品牌,开发名优新产品,还引入了博士创新站,用新观念、新技术来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福田街道还新增了一家“国家级科技小院”——蔬菜科技小院绿云家庭农场。在福田街道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这里已初步打造成集农业品种识别、蔬菜瓜果品尝以及生态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农场每年为福田街道殿前村、下沈村、宗宅村村集体合计增收30余万元,还给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绿云家庭农场负责人史力凡介绍,同时,通过国家级科技小院这一平台也为义乌引来更多农业人才,培育出更多优质农产品。借着农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带动更多农人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

党建引领 助推融合发展

近年来,福田街道始终坚持党建“一面旗” 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充分发挥红色党建优势,辖内141个基层党组织引领聚力,110余名干部“攻坚领跑”,3800余名党员一线服务。一张张“党建答卷”的背后,清晰跳动着“党建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有力脉搏,凝聚着福田街道党建工作迸发出的活力。

福田街道高标准实施主题教育,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围绕四个“以学”,一体推进各项举措和各专项行动。去年以来,福田街道依托街道党校组织“理论+文艺”等各类宣讲、轮训近50场,辐射党员超8000人次,搭建“一周一解难”“一支部一实事”等载体,办好惠民利民实事320余件,引导党员干部以学促干、以知促行。同时,福田街道积极开展村社组织届中“回头看”行动,成立14个工作组,深入开展“八大行动”,通过近300场1200人次的深度交谈,对村社班子全面体检、全面扫描,复盘村社干事创业实效。

从去年开始,福田街道创新推出“幸福田·党员服务市集”系列活动,党组织“搭台”、党员干部“摆摊”、居民群众“赶集”,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活动由社区、共建委每周轮流承办,提供志愿服务、便民服务、暖企服务、公益宣传等内容,打通服务“最后一米”。目前,“幸福田·党员服务市集”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18场,超1400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吸进超百个商家企业加入,辐射群众超2万名。

福田街道依托社交电商产业党建联建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做优入行服务,用活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提供4大类17项“一站式”入行服务,组建“红色导师团”“党员先锋团”等团队,为创业者提供租房、培训、资源、开店等一系列服务,帮助新就业群体共富。

在“红色引擎”的作用下,福田街道在组织、阵地、制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电商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推动形成了以北下朱小区为核心,辐射带动东傅宅、楼西塘等5个村社的直播电商产业带,助推共同富裕。

文化惠民 点亮美好生活

10月1日上午,在激昂的大鼓声中,2024义乌市第二届丝路文化嘉年华盛大开幕。数千名中外友人齐聚义乌植物园国际友谊园,共享丝路美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国庆假期,福田街道还开展了第八届广场舞大赛、旗袍秀展演、福田街道成立10周年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等配套活动,丰富广大市民文化生活。

作为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核心区,近年来,福田街道秉持丝绸之路的精神,依托浓厚的商贸文化特色,积极融合中外文化元素,持续加大文化输出,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环境,相继举办了中外来宾共庆春节、义乌国际啤酒节、丝路小镇情人节、“假面舞会”丝路联谊、“五福义家 云上晚会”等线上线下活动,收获了一系列好评。

目前,全省倾力打造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正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公共文化领域的延伸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福田街道立足“世界小商品之都”核心区,秉承“崇文、兴商、创业、创新”的福田精神,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拓阵地、强队伍、创特色,以“印象福田”品质文化项目为载体,满足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福田街道从2022年开始着力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参与建设的点位从11个逐步增加到了今年的17个。基于农村、社区组织品质文化活动能力和人才的缺乏,福田街道从义乌全市层面开展遴选,综合考虑了文化活动内容、活动品质、服务人群、服务性价比等多方面因素挑选优秀的团队,同时整合了福田街道文联下属的舞蹈协会、戏曲协会、书画协会等资源,汇聚文化合力,放大文化效益,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对接洽谈,确定6家单位来共同打造“印象福田”品质文化项目。

数字赋能 守护平安家园

福田街道地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自贸区建设的前沿阵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呈现出人员流动多、业态种类多、货物流动多、涉外事项多、信访问题多“五多”特征。为此,福田街道探索建立联勤中心。该中心把辖区5000余路摄像头纳入一屏管理,可从闭环用时、处置效果、发生概率、时间曲线等多项经度进行评判,积累数据库,融合对接“基层治理四平台”“110接警平台”“市政府12345”,实现“事项一口准入,风险一屏预警,治理一网运行”的纠纷化解工作闭环和事项协同处置智能化。

福田街道一手抓信息化,一手抓队伍建设。组建了“红色网格”党员志愿者队伍、“快递小哥”红马甲平安志愿者队伍等,实行在工作中参与巡查。福田社区、楼西塘村分别组建国际友人平安志愿者队伍,长春社区组建了一支9人的少数民族同胞平安志愿者队伍。

据统计,在福田街道,这样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多达130余支,发动培育志愿者2万余人,服务辐射全街道,充分发动“网格”内人员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工作,不断夯实平安创建基础。

福田街道工业宗地、物流园区、出租房较多,针对这一现状,福田街道不断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针对消防领域,道路交通、城市建设运行等八大领域,制定风险清单,引进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支撑,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隐患形成风险隐患和整改措施报告,并定期开展企业安全体检及风险评估,夯实风险防范羽翼。

同时,持续优化建立智慧应急消防服务站,全域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实现24小时全域监控,建立出租型宗地企业、高层公共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十大场景应用落地,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各方面重视、支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安全生产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