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孝顺:持续掀起“大干快上”热潮
单光辉/文 王鹤之 王建生 李方政/摄
孝顺镇是金义新区(金东区)“大干快上、赶超跨越”的主力军、主阵地之一。智能家居、电动工具产业是新区“3+3”产业格局,自贸试验区、胡思零碳产业园是新区产业平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顺镇党委书记舒跃成表示,近年来,孝顺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为总牵引,以“大干快上、以干促上、实干至上”为主旋律,攻坚克难、承压奋进,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在“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位列第286位,居全市第二。“2024镇域经济500强”榜单中位列第220位。今年1-10月,孝顺镇制造业投资额11.28亿元,同比增长64.4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累计完成4.32亿元,同比增长148.05%。累计培育“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1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省级隐形冠军1家。
产业新城
跑出绿色发展新速度
胡思零碳产业园是金东加快布局“3+3”产业格局,在抢跑新赛道中发展制胜未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
2023年3月,胡思零碳产业园落地孝顺镇。孝顺在短时间内就完成1000多亩地块的清表;企业“拿地即开工”,4个月落地项目开工比例过半……一年多来,项目建设、科研攻关、开拓订单……胡思零碳产业园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为众多制造业企业开辟了一条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通道。
在胡思零碳产业园的城明诚锂电科技智造园项目现场,12幢楼体已经结顶。该园计划打造以锂电工具全产业链、智能制造等为重点产业的小微企业园,依托浙江普莱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资源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产业链条企业集聚发展。自去年10月份开工以来,项目施工进展迅速,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面积11万平方米,计划明年年底交付,预计入驻企业100多家,整个项目投产运行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左右,年度孵化培育小升规企业、科技型企业5—6家。
在浙江锋鸟车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进行电动车组装、打包,准备销往全国各地。据悉,该企业零碳智慧工厂建设项目于去年在胡思零碳产业园正式动工,总用地31.8亩,通过采用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建设屋顶光伏电站节约生产成本,达产后将形成年产30万台锂电助力自行车生产能力,年产值达3.5亿元。
据悉,胡思零碳产业园现已有8家企业开工建设,其中托普光学、拓展机械、荣奕电动、锋鸟车业、威锐科技、城明诚锂电科技、嘉化氢能等企业厂房基本交工,部分已投产,入驻企业1-6月新增投资额2.52亿元。
胡思零碳产业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全面成势。作为园区向西延伸部分的“胡思西”区块,也是峥嵘初露。孝顺镇加压奋进,加速完成“胡思西”区块1631亩土地净地清表,提速推进章村等4个自然村房屋征迁工作,全速推动锋鸟车业、托普光学等8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推动吉成智享美谷、城明诚锂电工具配套产业园、科创智谷等特色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孝顺“1+X”新的百亿产业增长极。
“胡思西”区块土地政策处理工作涉及孝顺镇胡思村章村、后大塘、天鹅垄自然村,石塔头村及路北村的杨大龙、东王宅自然村。涉及面积大,政策处理难,这对孝顺镇政府来说,也是一场考验。孝顺镇迎难而上,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专班,由“一把手”挂帅,实行“组团包联、以老带新”的工作机制,一跟到底、全员一线,全力以赴推进平台“大突破”。“镇西管理处一共只有9名干部,女干部、老干部占了大多数。”管理处干部杨姬姬说,哪怕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姑娘,也作为联村干部挑起了大梁,目前所有项目都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
浙江菜根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公司业务覆盖特色小镇、产业园区、创新中心、国际孵化器、域外飞地、投资等多个领域。今年在“胡思西”区块成功落地年产300KK颗芯片封装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拟用地约90亩。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拟用地约60亩,建设封装特种光源芯片180KK生产线,一期达产后年产值约3.3亿元,年税收约2633万元。二期投资4亿元,拟用地约30亩,扩建封装特种光源芯片120KK生产线,为区域科技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让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通过打造零碳产业园等举措,孝顺镇在先行先试,奔跑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康庄大道上。
共富示范 奏响强村富民新乐章
“孝源联盟”走出了“党建搭台,村企抱团,多方共赢”的“山城协作”共富新路子;“南山红”党建联建共富带打破地域壁垒、盘整存量资源、充分挖掘优势潜力,走出一条抱团共富的新路径;东阳江北岸村庄结成“千亩方”现代农业共富带,加快迈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今年8月,第二期百镇共建孝顺源东共富市集在我们村开市,余店、新叶店等村代表在‘南山红’党建联建物业项目分红仪式上,领取各村分红60万元……”孝顺镇栗塘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范健勇介绍说,“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红利,村民们对共富项目都很支持。”
据悉,“南山红”党建联建共富带由东阳江南岸的6个行政村组成。靠近低田工业区,拥有金义东公路的运输便利是它们共有的优势,选址栗塘范村,联建物业大楼是“打破地域壁垒、盘整存量资源、充分挖掘优势潜力”的首个项目。“村民其实很实在,对共富带工作的信心就在于实实在在的变化和红利,对于村干部来说,就是抓住机会,找到项目、干好项目。”范健勇说。
今年8月,总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大楼正式亮相。长年在孝顺镇办厂的温州钱某包下了整栋联建大楼的承租运营,联建物业大楼内的经营空间迅速租空,企业为当地提供了第一批80个就业岗位。
2023年5月,孝顺镇和源东乡以“山城合作·孝源联建”为载体,签订共建协议。一年多来,两地持续深化“百镇共建强基”行动,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在组织共建、干部共育、乡村共富、产业共兴、服务共享上深度交流,开展各类活动10余次,落地落实共建项目4个、总投资3000余万元,逐步探索出一条“山城合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源东乡丰沃的土地资源与孝顺镇强劲的工业态势,也让两个共建乡镇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源东统筹农田、劳动力供给,孝顺依托辖区企业出资认筹,达到集体增收、农民增收、农耕文化传承的目标。截至目前,孝源吉成共富项目孵化基地已为孝顺镇、源东乡孵化小微创业企业3家,为本地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入村设置共富工坊,为企业解决了用工大难题。”一康雨具有限公司负责人裘磊表示,村民在家门口上班,平均每个月能增收4000多元。
“自从对接上孝顺镇的农产品直销区,我们桃花酒、桃胶的销路更宽了。”源东乡山下施村村民施广军说。在今年“南山红”联建物业大楼落成仪式上,“TAO 你喜欢”共富市集开市,两地乡镇、村干部上台为“我在源东有亩田”“一日游千年文旅”等4个共富项目张榜求贤,还面向桃农、葡萄农提供免费摊位50余个,营收70余万元。最近,两地还共建了金客气药材基地,带动孝顺、源东等农民种植白芪,流转土地200多亩,提供就业岗位70多个,亩均收入12万元左右。
如何将自然赋予的地利转化为村民的幸福资产?位于孝顺镇西的东阳江北岸村庄在深化实施“千万工程”的进程中,以加快迈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寻找答案。在杨卜、马腰孔、刘下金3个村,一个因农业生产方式变革联结而成的“千亩方”现代农业共富带雏形初现。“现在村两委都是全力以赴,‘千亩方’项目和‘消薄’物业大楼建设‘两手抓’,力争早日实现‘小田变大田’和年收入40万元的出租效益。”在杨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利忠说。今年下半年来,马腰孔村文化大舞台、环村公路“白改黑”项目建设不断加速。在“千亩方”项目开启的攻坚氛围中,养老公寓楼项目完成施工。据悉,这座养老公寓楼将用作专业养老机构的经营场地,助力更多老人未来能在马腰孔村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中享老,也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带来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一个以乌饭制作、体验为元素的乌饭庄园农文旅项目也进入了实施阶段。
幸福之城 塑造城乡和谐新风尚
今年6月开始,孝顺镇鹿里社区给75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78岁的陈奶奶自己患有多种慢性病,83岁的爱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病,儿子多年前意外事故后被定为精神残疾,生活重担压在陈奶奶一人身上。“社区给我们提供了助餐服务,工作人员按时间送餐,我只要去取一下就好了,爱心卡帮了大忙。”陈奶奶说。
每天傍晚四时许,从孝顺镇中央厨房出发的送餐车准时到达孝顺镇鹿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取餐的老人们围在一起,其乐融融。鹿里社区位于孝顺镇集镇中心,辖镇西花园、金义华府、华顺苑、孝上街1号以及14个老旧小区,是孝顺镇最具历史文化底蕴、人文特色的区块。
“社区成立初期,居民对‘社区’概念淡,想要进一步加强社区与居民间的关系就必须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实实在在为居民排忧解难。”鹿里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晨说。社区成立后,社区组织社工进行走访摸排,需求调研,了解到宿舍的附房没有通电,且飞线的情况比较严重,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得知情况后,社区第一时间对接相关部门,完成供销社宿舍附房通电工程,后续又解决宿舍垃圾清理问题,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为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社区组建了一支独属于鹿里社区的“工匠联盟”。“工匠联盟”由水电工、理发师、换锁师、自行车维修师、裁缝、眼镜店老板、家政阿姨等45名社区当地的爱心商家和退休师傅组成。社区将他们集结在一起,成为当地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并与“爱心卡”工作结合,为当地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看到成立社区带来的好处,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高涨。居民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服务力量,形成居民们从围着小家“自转”变为融入社区“公转”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社区已组建4支志愿服务队伍,拥有志愿者100余人。
幸福在社区也在农村。去年,白溪村成立了金东首家村级文联,36名国内文艺家受聘荣誉村民……“婺派”建筑概念的我国著名规划专家、诗人洪铁城,婺剧领军人物、浙江婺剧研究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朱元昊,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书画家郑竹三……此次受聘为白溪村文联顾问团成员并成为该村荣誉村民的共有36位擅长文学、书画、戏剧、摄影等门类的国内知名文艺界人士,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文化大餐。今年首届白溪村文化艺术活动,足足备下了连续5天的各类文艺活动。白溪村党支部书记李玉莲表示,欢迎更多人来到文艺白溪,在文艺氛围中用艺术打造和美乡村。
不远处的李村村,沃野流金。随着低田工业园区发展,村民们也因此走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快车道”。“现在我们村民靠着领工资和收房租,一年收入可以达到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李村村党支部书记俞宪兰说,“有了园区就有了人气,这给我们村集体收入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据了解,李村村专门划拨了一块土地,建起菜市场,通过市场摊位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行情好的时候,菜场一年的收入有四十多万元。”俞宪兰说。